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

作 者: 刘新全
导 师: 罗承选
学 校: 中国矿业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行为 机制 评估 优化设计
分类号: D6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系于接受行为。如果受教育者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便不能从实质意义上开始,其目的和价值也得不到体现,因此接受行为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接受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核心,是完整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现象的关键所在,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实效,必须要以接受行为作为理论主干,明晰接受主体视野中的“真实”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才能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要素的结构与功能,建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科学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性存在,必然受到主体与环境的影响。通过系统分析方法、文献分析方法、心理分析等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需要理论为基础,借鉴传播学受众理论、接受学(接受美学)、行为科学以及社会学特别是社会化理论的相关知识,以接受主体的现实生存为切入,从系统观的角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机制与过程,厘清其系统内部核心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要素的关联形式与作用方式。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现状的评估分析,明确影响接受行为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作用,进而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优化方案和途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的现实出发点与逻辑旨归达于统一。本研究首先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知识借鉴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接受者的现实生存为切入,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内涵、机制与过程的分析与界定。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内涵与过程的界定,提出了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状况的“行为—过程”方法,并以此方法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状况进行了评估与致因分析,寻求导致接受行为不尽如人意的症结所在。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发生的内外机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基础,本研究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有效性的方案进行设计,提出了改进的范围与方式的择定原则,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调适与功能提升,社会环境优化与主体自觉方面进行分别阐释。主要结论是:(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是作为现实存在的接受者基于其自身现实生存或生活样态的感性经验与理性判断而对社会环境做出的一种能动反应。其过程主要是接受主体体认到其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状态与政治体系所设定的理想状态之间存在“状态差距”,并且认为这种“状态差距”会对其个人发展或利益实现具有负面影响,在自身需要的内驱与外在“诱因”的刺激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的能动反应,通过知情意信行以及反馈调节等环节构成的完整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发生的内部机制是源自接受主体的,主要是需要驱动、角色预期—理性选择、情境感受—感性选择与社会比较等机制;而外部机制是外在环境(包括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影响机制,包括角色引导、社会强化与群体认同机制。(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现状是:(1)接受前提:需要旺盛,然诱因呈供有缺失;(2)接受动机:多为素质与发展,然功利色彩浓厚;(3)接受环节上知识性认知丰富,价值性认知相对模糊;情感认同正向,然理性基础不足;意志-践行的有效转化不足,(4)最终结果:接受者信以为“真”与信以为“值”的纠结以及信念坚定与信仰多元化的矛盾。而造成上述接受行为现状的症结主要是接受动力不足和接受行为环节的转化不畅或断裂;而具体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诱因呈现不足,接受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之价值的经验欠缺。(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优化方案需要以人的生存方式为依据调适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单位为依托,强化对单位人的教育;以社会组织为依托,普及对组织人的教育;以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为依托,扩展为原子人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从中心到边缘的辐射与效果的累积;按照有限且有效的原则优化社会环境,经济方面重发展与公平,政治领域重廉洁与高效;文化方面重先进文化的弘扬与对大众文化的引领;对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贯彻以受教育者为本的理念,关切受教育者的需求与利益,对实践教学予以提升与拓展;对主体而言,要通过提高其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发展之关系的认识,塑造稳固心理素质以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世情、国情、民情,从而唤起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主体自觉。

全文目录


致谢  4-5
摘要  5-7
Abstract  7-9
Extended Abstract  9-16
1 绪论  16-35
  1.1 立论缘起  16-18
  1.2 文献综述  18-29
  1.3 研究意义  29-30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0-33
  1.5 创新与不足  33-35
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的立论基础与知识依据  35-75
  2.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研究的立论基础  35-51
  2.2 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  51-63
  2.3 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  63-75
3 机制与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基础理论  75-104
  3.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机制  75-85
  3.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过程  85-104
4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现状评估与致因判定  104-122
  4.1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之评估方法及评析  104-107
  4.2 接受行为的过程性与“行为—过程”评估方法的适用性  107-110
  4.3 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过程评估及其结果分析  110-118
  4.4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效果不佳的症结判定  118-122
5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外部因素分析  122-158
  5.1 外部因素:结构与作用方式  122-126
  5.2 社会环境影响的具体分析  126-141
  5.3 教育因素影响的具体分析  141-158
6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内部因素分析  158-176
  6.1 接受者主体性发展  158-166
  6.2 接受主体之需要  166-168
  6.3 接受主体非理性因素  168-172
  6.4 接受主体的能力  172-176
7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有效性的探索  176-196
  7.1 优化范围与优化方式的择定  176
  7.2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与体系调适  176-185
  7.3 社会环境优化:有限与有效  185-190
  7.4 唤起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主体自觉  190-196
8 结语  196-198
参考文献  198-206
作者简历  206-208
学位论文数据集  208

相似论文

  1. 压气机优化平台建立与跨音速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TH45
  2. 涡轮S2流面正问题气动优化设计研究,V235.11
  3.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4.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5.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6.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7. 基于逼真度的仿真系统评估研究,TP391.9
  8. 基于模拟的网络安全事件危害程度评估研究,TP393.08
  9.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10.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11.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2.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13.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14.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15.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16. 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训练规划与康复效果评估,R49
  17.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8. 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初探,D035
  19.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422.6
  20.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21. 我国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机制研究,G273.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