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法治社会中公民意识的培养

作 者: 魏争
导 师: 王胜利
学 校: 陕西科技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公民 公民意识 法治社会
分类号: D6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民意识”是伴随着“公民”的产生而出现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现代意识。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是对公民身份这一特定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在本质上是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的统一。公民意识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参与意识。公民意识是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公民意识的成熟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法治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准。由于我国长久以来对商品经济的忽视以及缺乏民主法制的观念,我国公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半殖民地半社会的中国,伴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萌芽,公民意识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潮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受到当时先进思想者的推崇;中华民国时期,受当时统治阶级的政策影响,我国公民意识停滞不前;到五四运动的兴起,倡导新文化活动,公民意识开始复苏并呈现出缓慢发展的状态;改革开放后,人们摒弃“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错误观点,开始重视发展商品经济,民主法制也得到加强,公民意识有了较大进步。虽然我国公民意识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与政治经济发展的进度仍不相符,公民意识的缺失已经影响了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党和政府要加强公民接受教育的力度;在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再次重申要尽最大的努力开展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力争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法律,使人们形成强烈的内化需求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育现代化的公民意识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本论文分为四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以目前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为背景,探讨了公民意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第二部分对公民及公民意识、法治社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对各自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并梳理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当前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既有传统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公民意识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强调封建制度、儒家文化、市场经济和教育体制是导致我国公民意识先天发育不良,后天发育不足的根本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了强化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公民社会和其他途径等方面培育和提高公民意识。本论文首先对公民、公民意识以及法治社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揭示了公民意识与法治社会的内在关联性,客观评价了现阶段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分析影响公民意识发展的多种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育途径,从而使我国公民彻底摆脱臣民意识,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提供思想动力。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目录  9-11
1 引言  11-18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2
    1.1.1 研究背景  11-12
    1.1.2 研究意义  12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6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14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4-16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6-17
    1.3.1 研究思路  16
    1.3.2 研究方法  16-17
  1.4 论文的创新点  17-18
2 公民意识对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  18-27
  2.1 公民意识的相关概念  18-23
    2.1.1 公民  18-20
    2.1.2 公民意识  20-23
  2.2 法治与法治社会  23-24
  2.3 公民意识与法治社会的关系  24-27
    2.3.1 健全的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石  24-25
    2.3.2 公民意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内在驱动力  25-27
3 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不足及原因分析  27-36
  3.1 公民意识的传统优势  27-29
    3.1.1 强烈的国家意识  27-28
    3.1.2 集体主义意识浓厚  28
    3.1.3 责任意识浓烈  28-29
  3.2 现阶段公民意识存在的不足  29-32
    3.2.1 缺乏主体意识  29
    3.2.2 权利意识的模糊  29-30
    3.2.3 责任意识的淡化  30
    3.2.4 缺乏参与意识  30-31
    3.2.5 法律意识发展的不平衡  31-32
  3.3 我国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32-36
    3.3.1 封建制度中皇权至上和宗法一体  32-33
    3.3.2 传统文化中礼法文化和儒生治国  33
    3.3.3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33-34
    3.3.4 社会转型时期没有相应的公民社会  34-35
    3.3.5 教育体制缺乏系统性,普法教育流于形式  35-36
4 法治社会背景下提高我国公民意识的具体策略  36-45
  4.1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法治  36-38
    4.1.1 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责任和义务  36
    4.1.2 加强基层民主,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36-37
    4.1.3 加强法治建设,增强公民法律意识  37-38
  4.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8-40
    4.2.1 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8-39
    4.2.2 利用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则,促进公民意识形成  39-40
  4.3 继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创新公民意识教育体制  40-42
    4.3.1 系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40-41
    4.3.2 创新公民意识教育体制  41-42
  4.4 构建公平有序的公民社会  42-43
  4.5 强化公民意识的社会途径  43-45
    4.5.1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  43-44
    4.5.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44-45
5 结论  45-47
致谢  47-48
参考文献  48-5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0-51

相似论文

  1.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2. 中学教师团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G443
  3. 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初探,D035
  4. 互联网组织的公民行动与积极行动者,G206
  5.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6. “中国NGO”的发展现状研究,D632.9
  7. 高校教师数字化生存能力现状分析,G645.1
  8. 罗尔斯良序社会的伦理基础,B82-05
  9.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10. 当代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状况及政策建议,D632.9
  11. 公民参与地方税务部门绩效评估研究,F812.42
  12.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的公民意识提升路径探析,C912.82
  13. 推动我国阳光政府建设的路径探析,D630
  14. 公民社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研究,G645.5
  15. 传统公私观念与现代公民社会的构建,D61
  16.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解析,D61
  17. 群体性事件与公民政治参与有序化问题研究,D631.4
  18. 诱惑侦查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925.2
  19. 公共领域视角下的网络议政初探,G206
  20. 浅议我国公民表达权模式之构建,D921
  21.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之“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D92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政治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