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第一届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制度研究

作 者: 张漓儿
导 师: 毛传清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人民政协 协商民主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
分类号: D6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开始关注民主理论的新发展,代议制民主的内在局限性成为协商民主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动力,西方学者正式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概念,以此来补充和完善传统的选举式民主。协商民主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与我国国情和民主政治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和政治发展道路、改革路径相吻合,充分体现了对民主政治理论的理解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协商建国的过程,也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创立的肇始,是我国协商民主实践的源头。本论文从协商民主理论出发,梳理协商民主理论发展的轨迹,将协商民主理论与第一届人民政协结合起来,从协商民主理论的视角来认识、分析第一届人民政协,提炼出第一届人民政协的优势和特色,论证第一届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典范,并由此引申到人民政协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开辟了一条新路。全文共分为5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该问题的研究综述,本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内容。第2章,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轨迹。文章以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轨迹为逻辑起点,概括介绍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兴起的背景、基础、内涵、特征,以及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实践形式和价值。第3章,第一届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典范。本章节分析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中国出现的原因,阐述了基本内涵,重点结合前文中所介绍的协商民主理论,从协商代表的广泛性、协商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协商内容的宽泛性、协商决定的有效性、协商程序的规范性、协商组织的完整性、协商主体的合作性这7个角度来分析论证第一届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典范。第4章,人民政协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新路。中国民主政治赋予了协商民主更大的空间,本章节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着眼,由第一届人民政协引申到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这种新的民主形式,它是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具体实践中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第5章,结语。肯定了人民政协在我国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新时期人民政协所面临的新问题,也相应的对人民政协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丰富人民政协和协商民主理论做出了探索。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第1章 绪论  10-16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0-11
    1.1.1 研究背景  10-11
    1.1.2 研究意义  11
  1.2 研究综述  11-14
  1.3 研究方法  14-15
  1.4 创新点  15-16
第2章 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轨迹  16-25
  2.1 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  16-18
    2.1.1 协商民主理论兴起的背景  16-17
    2.1.2 协商民主理论兴起的基础  17-18
  2.2 协商民主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18-21
    2.2.1 协商民主的含义  18-19
    2.2.2 协商民主的特征  19-21
  2.3 协商民主理论的实践形式  21-23
  2.4 协商民主理论的价值  23-25
第3章 第一届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典范  25-40
  3.1 人民政协产生的原因  25-27
    3.1.1 中国特定情境  25-26
    3.1.2 苏联的影响  26
    3.1.3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26-27
  3.2 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础和内涵  27-28
    3.2.1 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础  27-28
    3.2.2 人民政协的内涵  28
  3.3 首届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典范  28-40
    3.3.1 协商代表的广泛性  29-31
    3.3.2 协商主体地位的平等性  31-33
    3.3.3 协商内容的宽泛性  33-35
    3.3.4 协商决定的有效性  35-36
    3.3.5 协商程序的规范性  36-37
    3.3.6 协商组织的完整性  37-38
    3.3.7 协商主体的合作性  38-40
第4章 人民政协开辟了—条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新路  40-50
  4.1 产生了一种新的民主形式  40-42
    4.1.1 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的价值契合  40-41
    4.1.2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  41-42
  4.2 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  42-46
    4.2.1 “和合”思想  42-43
    4.2.2 “中庸之道”  43-44
    4.2.3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4-45
    4.2.4 民本论  45-46
  4.3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46-48
    4.3.1 形成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46-47
    4.3.2 增强政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途径  47-48
  4.4 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48-50
    4.4.1 促进社会团结和谐  48
    4.4.2 维护公共利益  48-49
    4.4.3 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49-50
第5章 结语  50-52
致谢  52-53
参考文献  53-5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9

相似论文

  1.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的公民意识提升路径探析,C912.82
  2.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度研究,D922.181
  3. 中国乡村协商治理机制探析,D422.6
  4. 新时期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职能研究,D628
  5. 中国乡村协商民主研究,D422.6
  6. 政协提案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研究,D628
  7. 协商民主视角下农村基层民主机制建设研究,D422.6
  8. “网络问政”:协商民主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网络政治景象,D621
  9. 新时期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路径研究,D621
  10. 中国协商民主实现依据及实现形式研究,D627
  11. 十年辛苦不寻常:《人民政协报》经营管理改革研究,G216.3
  12. 协商民主视阈下我国政府决策模式创新研究,D630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D627
  14. 基层人民政协在推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27
  15. 产权制度与协商民主:河南邓州农村治理模式研究,D422.6
  16.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621
  17. 政协界别角色变迁与发展趋势探析,D627
  18. 改革开放以来的内蒙古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研究,D627
  19. 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之程序正义研究,D627
  20. 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模式研究,D627
  21. 论人民政协的法律地位,D9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政治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