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作 者: 许宏凯
导 师: 朱小玲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经验和启示
分类号: D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我们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①延安时期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研究此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总结历史经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延安时期,党为了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壮大党领导下的人民力量,党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同时,延安时期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良性互动都为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理论工作者创建了各种研究组织,开展了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系统研究,同时党还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知识分子教育,从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延安时期,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工作中,党的理论工作者系统研究了马列主义,保证理论的科学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互动,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因此,在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中,我们必须从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理论宣传与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统一,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坚持规范化和通俗化的统一。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导论  7-12
  一、选题缘由  7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7-10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0-11
  四、延安时期概念的界定  11-12
第一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外延及内容  12-2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外延  12-18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12-13
    二、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外延——主体和客体  13-18
  第二节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  18-20
第二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必然性  20-3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20-26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属性  20-22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必然要求  22-24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壮大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力量的迫切需求  24-2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  26-32
    一、延安时期相对稳定的局面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26-28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8-29
    三、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  29-32
第三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  32-53
  第一节 成立各种研究组织,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  32-37
    一、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研究  32-35
    二、成立各种社科研究会和研究小组,加强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研究  35-37
  第二节 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使党员干部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  37-44
    一、干部学校教育  37-39
    二、在职干部教育  39-40
    三、整风教育  40-44
  第三节 开展群众社会教育,建立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44-47
    一、典型教育  44-45
    二、文艺宣传教育  45-46
    三、社会教育  46-47
  第四节 加强延安知识分子群体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47-53
    一、识别阶级立场和革命立场  48-49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  49-50
    三、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参加生产劳动  50-51
    四、延安知识分子的改造状况  51-53
第四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和启示  53-61
  第一节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  53-56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保证理论的科学性  53-54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良性互动  54-55
    三、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  55-56
  第二节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56-61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56-57
    二、坚持理论宣传与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统一,实现思想认同  57-59
    三、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促进政治认同  59
    四、坚持规范化和通俗化的统一,增进价值认同  59-61
结语  61-62
参考文献  62-66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6-67
致谢  67

相似论文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2.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3.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4. 论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D231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媒路径研究,D61
  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D61
  7.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G641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研究,D61
  9.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B27
  1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D231
  11. 民族魂:延安时期的毛泽东精神研究,A841
  12. 借鉴儒家文化普及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B222
  13. 面向青年群体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研究,D432.62
  14.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A811.6
  15. 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研究,D422.6
  16. 党内民主建设,D262.1
  17. 延安时期的职业教育研究,G719.29
  18. 当代青年思想新特点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D432.62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A811
  20. 新中国建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与经验研究(1949-1956),A811
  21.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研究,A81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