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构成要素及其机理分析

作 者: 谭建
导 师: 丁守庆
学 校: 新疆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要素 机理 认识论前提 生活经验
分类号: D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机理起初是来自于自然学科的范畴,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将机理概念引入旨在将社会科学的相关发生现象和自运动纳入规律性认识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个理论自觉化的过程,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过程运行机理,本文正是基于如此考量,围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机理这一命题分三部分展开讨论的。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主要收集整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源起。通过梳理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阐述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成果,理清相关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再通过对当前时代形式分析,总结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系统概括符合当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从中得出本文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第二部分是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基于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定位,比较全面的凝练了理论大众化机理过程应包含的要素。通过对要素的整合阐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要存在的过程机理。第三部分是第五章的内容。基于过程机理的阐述,得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是以感性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的,这一形态需要通过扩大交往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不断的切合群众的生活经验来使理论获得认识论前提,进而通过生产实践来加以理性升华,进而使得理论与实践达到不断往复上升,运动统一的结论。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导言  8-12
  选题依据  8
  研究现状  8-10
  研究内容  10-11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1
  创新之处与研究意义  11-12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渊源与时代境遇  12-23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缘起  12-21
    1.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大众化的若干阐述  12-16
    1.1.2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16-21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境遇  21-23
    1.2.1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优势  21
    1.2.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挑战  21-23
2.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定位  23-29
  2.1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内涵  23-25
    2.1.1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构词学阐释  23-24
    2.1.2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质与量的界定  24
    2.1.3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指与泛指的区分  24
    2.1.4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间与空间的解读  24-25
    2.1.5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与结果的凝练  25
  2.2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定位  25-29
    2.2.1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源于当代实践的问题域定位  25-26
    2.2.2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观念定位  26-27
    2.2.3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定位  27-29
3.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构成要素解析  29-37
  3.1 环境与需求的相得益彰  29-30
    3.1.1 社会环境的发展进步产生对理论的需求  29-30
    3.1.2 畅通交往渠道才能满足需求,满足需求是理论被信仰的前提  30
  3.2 目标与途径的历史契合  30-32
    3.2.1 精神和生活双重自觉是理论大众化的目标  30-31
    3.2.2 开发大众传播媒介占领宣传制高点  31-32
  3.3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32-33
    3.3.1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对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  32-33
    3.3.2 理论的宣传形式需要和社会生产的专业化相结合  33
  3.4 主导与主体的双向连接  33-34
    3.4.1 宣传主导队伍与理论研究队伍不能处于同一个层次  33-34
    3.4.2 宣传要把认识主体的层次性和理论的整体性相结合  34
  3.5 过程与实效的齐头并重  34-35
    3.5.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的过程论视野  34-35
    3.5.2 强化问题意识,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  35
  3.6 现实与发展的价值理想  35-37
    3.6.1 改造生活世界是理论大众化的价值体现  35-36
    3.6.2 人的全面发展是理论大众化的最高理想  36-37
4.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机理  37-45
  4.1 彻底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  37-38
    4.1.1 马克思主义始终根植于实践  37-38
    4.1.2 实践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之本  38
  4.2 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  38-39
    4.2.1 理论中国化是立论前提  38-39
    4.2.2 理论大众化是逻辑必然  39
  4.3 理论家的使命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  39-41
    4.3.1 理论家与群众是人类解放的“大脑”与“心脏”  39-40
    4.3.2 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确立现实性思维  40-41
  4.4 引领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  41-42
    4.4.1 “多样性”文化存在的历史必然  41
    4.4.2 引领“多样性”文化的客观要求  41-42
  4.5 传播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42-43
    4.5.1 彻底的理论论证提供传播依据  42
    4.5.2 具体事件提供理论的传播图景  42-43
  4.6 民生关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旨归  43-45
    4.6.1 唯物主义理论的根本旨趣就是关注民生  43
    4.6.2 关注民生的必然要求  43-45
5.结论  45-49
  5.1 交往的扩大构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识论前提  45-46
    5.1.1 需求是交往的内驱力  45
    5.1.2 交往产生对理论的感性认识  45-46
  5.2 社会生活经验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互促进  46-47
    5.2.1 对接社会生活经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46-47
    5.2.2 理论的生活化倾向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47
  5.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大众的“精神和生活自觉”的产生过程  47-49
    5.3.1 对新的时代问题的把握丰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8
    5.3.2 理论的内化—外化是“精神和生活自觉”的产生过程  48-49
参考文献  49-53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53-54
后记  54

相似论文

  1. 真空玻璃的阳极键合密封技术研究,TQ171.1
  2.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3. 复合添加剂对SNCR脱硝过程的影响,X701
  4. 不同基质及植物组合的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试验研究,X703
  5. 无磷保水剂在凡纳滨对虾虾仁冻藏加工中的应用及保水机理研究,TS254.4
  6. Cu2+/Co2+催化漂白桉木浆工艺与机理研究,TS745
  7. 竹材中非纤维素物质去除的环保工艺与方法探讨,TS652
  8. 凝胶—发泡法制备多孔氧化铝隔热材料的研究,TQ174.1
  9. 电厂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硫酸根溶出特性研究,TQ425.23
  10. 不同类型亲水结构表面修饰聚氨酯的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R318.08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12. 影响服装重购行为的品牌形象要素的实证研究,F274
  13.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15. 纸袋纸打浆工艺及机理研究,TS752
  16. 高分子粒料研磨装置关键技术的研究,TQ315
  17. Fengycin对Rhizopus stolonifer作用机理研究,TS201.3
  18. 预氧化强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氮效能及机理研究,X703
  19. 褐飞虱抗药性监测、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评估及生化机理研究,S435.112.3
  20.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苗期抗蚜虫性鉴定与抗蚜机理研究,S436.8
  21. 氮肥运筹对转基因棉Bt蛋白表达与降解的调控作用,S56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学习和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