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背景分化或文化相似:两种刺激呈现条件下面部表情识别的跨文化研究

作 者: 张越
导 师: 隋光远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面部表情识别 情境效应 同时呈现条件 继时呈现条件 跨文化研究 眼动研究
分类号: B8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有关面部表情识别跨文化研究证据积累了几十年,其中情境效应在面孔识别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跨文化价值。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面部表情识别的情境效应做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跨种族交流日益频繁。在与其他国家的人进行工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识别面部表情是我们进行人际沟通的基础。本文从情境效应的角度出发,结合以往有关情境效应的研究,考察不同种族被试在识别面部表情时的情境效应;考察不同刺激呈现条件是否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并探讨两种呈现方式的优缺点。引入眼动追踪技术,进一步考察不同刺激呈现方式下面部表情识别时的眼动模式及眼动轨迹,是对国内有关面部表情识别研究的有力补充。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让高加索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参与相同的面部表情识别实验,考察中美被试对表情背景线索敏感度的差异;结合先进的眼动技术,探讨两种刺激呈现方式造成眼动模式差异的原因。本研究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旨在探索同时呈现条件下,与欧美高加索人相比,中国人在进行面部表情识别时是否更容易受到情境背景的影响。实验二旨在探索继时呈现条件下,欧美高加索人与中国人在进行面部表情识别时对情境背景敏感度的差异。实验三旨在以中国被试为例,考察不同刺激呈现条件下被试加工面孔背景线索时眼跳模式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同时呈现与继时呈现两种不同刺激呈现方式导致被试在加工背景线索时产生差异的原因。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同时呈现条件下,中国学生的反应时较长,可以推断中国被试会较多受到背景面孔的影响;高加索学生的反应时较短,预示着高加索被试受情境效应的影响较少;二者差异极其显著,即相比高加索学生,中国学生的情境效应更为明显。(2)继时呈现条件下,中国学生的反应时较长,高加索学生的反应时相对较短,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推断中国被试更容易受到背景面孔的影响,而高加索被试可能受情境效应的影响较少。(3)被试种族的主效应极其显著,即两种刺激呈现方式下所有中国学生的平均反应时间比高加索学生的反应时间更长,表明中国学生对情境因素的敏感度更高。实验刺激呈现条件的主效应边缘显著,继时呈现条件下所有被试的平均反应时间比同时呈现条件的平均反应时间更长。(4)9种眼动指标统计结果显示,除平均注视时间外,其余指标均为同时呈现组的平均值多于继时呈现组;其中,同时呈现组在兴趣区内平均瞳孔大小、兴趣区注视点数量、平均眼跳距离,以及各兴趣区间眼跳次数等与背景兴趣区有关的指标上显著大于继时呈现组。(5)综合眼动模式与行为数据的结果,我们发现,继时呈现条件下总平均注视时间较长,但对背景兴趣区的注视程度却较低;据此推断,可能是由于继时呈现条件的研究范式造成了被试的反应延迟;另外,眼动热点图还发现,认知资源节约的现象同时存在于两种刺激呈现范式下。因此我们认为,同时呈现范式作为考察面部表情识别情境效应的研究范式相对较为适宜,但两种刺激呈现范式,各有利弊,二者单独作为考察情境效应的研究范式是并不理想的,需要结合其他范式综合考察。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9-17
  1.1 面部表情识别情境效应的概念及类型  9-10
  1.2 面部表情识别的情境效应的相关研究  10
  1.3 面部表情识别情境效应的跨文化研究  10-13
    1.3.1 东西方文化: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人主义文化  10-12
    1.3.2 文化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  12-13
  1.4 面部表情识别情境效应的研究方法  13-14
    1.4.1 不同刺激呈现条件  13
    1.4.2 不同任务范式  13-14
  1.5 面部表情识别的眼动研究  14-17
    1.5.1 眼动分析法简介  14
    1.5.2 眼动实验参数  14-16
    1.5.3 不同刺激呈现条件下面部表情识别的眼动研究  16-17
第二部分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7-21
  2.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7-18
  2.2 问题提出  18
  2.3 研究的目的和假设  18-20
  2.4 研究意义  20-21
    2.4.1 理论意义  20
    2.4.2 实践意义  20-21
第三部分 实验设计  21-42
  3.1 实验一:同时呈现条件下面部表情识别的跨文化研究  21-26
    3.1.1 被试  21
    3.1.2 材料  21-23
    3.1.3 实验设计  23
    3.1.4 实验程序  23-24
    3.1.5 数据处理:变量  24
    3.1.6 研究结果  24-26
  3.2 实验二:继时呈现条件下面部表情识别的跨文化研究  26-33
    3.2.1 被试  26
    3.2.2 实验材料  26-27
    3.2.3 实验设计  27
    3.2.4 实验程序  27-28
    3.2.5 数据处理  28
    3.2.6 研究结果  28-29
    3.2.7 实验一与实验二对比分析结果  29-33
  3.3 实验三:两种呈现条件下面部表情识别的眼动模式(以中国被试为例)  33-42
    3.3.1 被试  33
    3.3.2 实验仪器和材料  33-34
    3.3.3 实验设计  34
    3.3.4 实验程序  34
    3.3.5 数据处理:眼动指标  34-35
    3.3.6 研究结果:眼动数据  35-42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42-50
  4.1 结果讨论  42-46
    4.1.1 行为实验结果  42-43
    4.1.2 眼动实验结果  43-46
  4.2 行为结果与眼动模式的关系  46
  4.3 研究不足  46-48
  4.4 研究展望  48-50
第五部分 结论  50-52
参考文献  52-56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6-57
致谢  57-59

相似论文

  1. 述情障碍个体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及其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B849
  2. 英汉“喜悦”隐喻的跨文化研究,H15
  3. 沈阳医院患者满意度跨文化研究,R197.3
  4. 面部表情识别与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TP391.41
  5. 阿拉伯数字和中文数词的命名通道研究,B842.3
  6. 中英商务信函语用模糊的对比研究,H030
  7. 面孔认知性别差异的眼动研究,B842
  8. 2-3岁婴幼儿在成人伴读情境下阅读不同图画书眼动特征比较,G613.2
  9. 眼动研究在网站可用性测试中的应用,TP393.092
  10. 不同情境对幼儿情绪认知影响的研究,B844.2
  11. 横竖错觉与不可能图形知觉的眼动研究,B842.1
  12. 面部表情识别研究,TP391.41
  13. 儿童和成人汉字识别的眼动研究,B842.3
  14. 不同任务难度对学习障碍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B842.3
  15. 人脸表情识别的研究与分析,TP391.41
  16. 面部表情识别研究,TP391.41
  17. 面部表情信息上下不对称性的研究,B842
  18. 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因素:表情强度和呈现方式,TP391.41
  19. 正常成人面部表情情绪识别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R445.2
  20. 结构和特征信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TP391.41
  21. 11-17岁汉族与哈尼族学生认知方式的发展及其与性格特质相互关系的跨文化研究,G75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