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面部信息缺失对面孔识别中异族效应的影响研究

作 者: 王雪
导 师: 胡竹菁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面孔识别 异族效应 面部信息缺失 维吾尔族 汉族
分类号: B8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面孔作为一种既特别又普遍的刺激,是识别他人身份信息最直观的标志。而在识别面孔时,不同的人对不同的面孔刺激会产生的反应不同,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ORE)就是面孔识别中的一种既特殊又普遍的现象。异族效应大约在100年前最先由Feingold(1914)正式提出,之后一直受到心理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定义是人们在识别与再认本族人的面孔时的成绩显著高于识别与再认他族面孔时的成绩。本实验旨在探究面孔中不同部位的信息对异族效应的影响作用。实验中的被试为同等异族接触度的维吾尔族汉族大学生。面孔材料经过Photoshop软件处理,分别掩盖面部的眉,眼,口,鼻部位。运用“学习-再认”范式,比较不同民族被试对不同部位信息缺失的异族面孔图片的再认情况的差异。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汉族与维吾尔族被试在“学习—再认”任务中均表现出对本族面孔的识别绩效高于他族面孔,即出现典型的异族效应。被试对本族面孔的再认率高于对他族面孔,而对本族面孔的虚报率则低于对他族面孔。而反应时方面表现一致,并未出现本族偏向的现象。(2)信息类型对不同民族面孔识别存在不同影响。在缺少眼部信息时,维吾尔族面孔的再认成绩显著要高于汉族面孔,说明被试在记忆汉族面孔时主要依据眼部信息,而在记忆维吾尔族面孔时对其眼部信息的依赖性不强;而在缺少鼻部的信息时,被试对汉族面孔的再认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这说明被试在记忆维吾尔族面孔时主要关注其鼻子部位的信息,而在记忆汉族面孔时对鼻部信息的依赖性不强。当眉部信息缺失时,维吾尔族被试的虚报率显著高于汉族被试,这也说明维吾尔族对于眉部信息缺失的图片不管在学习阶段是否出现过,都会将其判断为旧材料。同时,当呈现的图片缺少眼部信息时,被试对汉族面孔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维吾尔族面孔,说明被试记忆汉族面孔更多依赖于眼部信息。(3)信息类型对不同民族识别面孔存在不同影响。虽然在准确率和虚报率两种之指标未发现差异,但汉族被试对于缺少眉部信息面孔反应时间短于维吾尔族被试,汉族被试对缺少眼部信息的面孔图片反应时显著长于维吾尔族被试,这说明维吾尔族被试更多的关注眉部信息,而汉族被试将更多的注意资源用于关注眼部信息。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9
引言  9-10
1 研究综述  10-23
  1.1 面孔识别  10-15
    1.1.1 面孔识别的主要理论和模型  10-13
      1.1.1.1 双通路模型  10-11
      1.1.1.2 机能模型  11
      1.1.1.3 NBC 和 ABC 模型  11-12
      1.1.1.4 IAC 模型  12
      1.1.1.5 分布性神经系统模型  12-13
      1.1.1.6 完形加工机制  13
    1.1.2 面孔识别的研究方法  13-14
    1.1.3 面孔识别研究的趋势  14-15
      1.1.3.1 有关眼动的研究  14-15
      1.1.3.2 有关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  15
  1.2 异族效应  15-23
    1.2.1 解释异族效应的理论假说  16-19
      1.2.1.1 早期理论假说  16
      1.2.1.2 社会认知理论  16-17
      1.2.1.3 加工过程理论  17-18
      1.2.1.4 面孔表征理论  18-19
    1.2.2 异族效应的影响因素  19-20
      1.2.2.1 被试因素  19-20
      1.2.2.2 材料因素  20
      1.2.2.3 呈现方式和时间因素  20
    1.2.3 异族效应的研究方法  20-21
    1.2.4 异族效应研究的趋势  21-23
      1.2.4.1 有关眼动技术的研究  21-22
      1.2.4.2 有关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  22-23
2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23-26
  2.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3
  2.2 问题提出  23-24
  2.3 研究思路  24
  2.4 研究目的与假设  24-25
  2.5 研究的意义  25-26
3 实验研究  26-39
  3.1 被试  26
  3.2 实验设计  26-28
    3.2.1 实验目的  26
    3.2.2 实验设计类型  26
    3.2.3 变量分析  26-27
    3.2.4 材料与设备  27
    3.2.5 试验程序  27-28
  3.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8-37
    3.3.1 实验数据的筛选  28
    3.3.2 再认率的分析  28-32
      3.3.2.1 主效应的分析  30
      3.3.2.2 对交互作用的分析  30-32
    3.3.3 虚报率的分析  32-35
      3.3.3.1 对主效应的分析  33
      3.3.3.2 对交互作用的分析  33-35
    3.3.4 反应时的分析  35-37
      3.3.4.1 对主效应的分析  36
      3.3.4.2 对交互作用的分析  36-37
  3.4 讨论  37-39
4 总讨论  39-44
  4.1 维汉被试识别不同面孔材料特点的分析  39-40
  4.2 面部内信息对面孔识别中异族效应的影响分析  40-41
  4.3 异族效应的影响因素的总分析  41-42
    4.3.1 生理特征的差异  41-42
    4.3.2 接触度对异族效应的影响  42
  4.4 研究不足与展望  42-44
    4.4.1 研究不足  42-43
    4.4.2 展望  43-44
5 结论  44-45
参考文献  45-51
附录  51-53
致谢  53-55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55

相似论文

  1. 新疆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R394
  2. 汉维青年男性腰4、5椎体椎弓根CT形态差异及其临床意义,R687.3
  3. 异族效应的脑机制:一项ERP研究,B842.1
  4. 基于螺旋CT的兰州正常(牙合)汉族青少年模型测量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研究,R783.5
  5. 西域社会变迁对维吾尔族消费习俗的影响,F126.1
  6. 维吾尔族传统爱德莱斯绸工艺研究,J523.1
  7. 昆明地区汉族传统服饰文化研究,J523.5
  8. 新疆和田维吾尔族民居中的木雕装饰艺术研究,J314.2
  9. 哈密地区维吾尔族清代服饰文化影响因素研究,J523.5
  10. 新疆农村维吾尔族13-15岁学生体质下降运动干预研究,G804.49
  11. 新疆农村维吾尔族13-15岁学生体质与营养的相关性研究,G804.49
  12. 伽师县劳务输出问题调查研究,F323.6
  13. 维吾尔族舞蹈文化内涵及教学思考,J722.2-4
  14. “情绪面孔”和“情绪肢体语言”文互认知的神经电生理研究,R338
  15. 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临床对比研究,R781.05
  16.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CD14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的关联研究,R765.21
  17.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阿尔茨海默病PLAU基因多态性研究,R749.16
  18. 汉、维吾尔族神经症患者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比研究,R749.7
  19.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磷酸二酯酶4D基因SNP83多态性研究,R743.3
  20. 新疆维吾尔族早发糖尿病家系中MODY1-6基因缺陷的分子筛查,R587.1
  21.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基因R219K多态性在新疆维汉民族中的分布特征及与冠心病和血脂的相关研究,R541.4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