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现代社会的交往伦理

作 者: 王倩薷
导 师: 袁祖社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交往伦理 交往异化 人伦传统 伦理品性
分类号: B82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0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交往是人们生活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交往活动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行为,是人类特有的社会关系的表现和动态性能。因为现代社会交往发生异化,所以交往问题已成为时代的焦点。2012年12月12日,中央编译局女博士常艳在网上实名发表十二万字长文,文章举证详细叙述了自己与局长衣俊卿的情史,吸引了社会大众的目光。2013年4月16日下午3点23分,复旦大学投毒案受害人黄洋终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人世。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4月25日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捕。对于舆论猜测已久的犯罪动机,警方的回答是“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由此人们联想到了19年前到至今未破获的清华女生朱令中毒案件,公众开始重新关注朱令的现状。“女博士日记”以及“复旦投毒案”、“清华朱令中毒”的惨剧,说到底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失去了价值信念的引导,单向度的人因而变得自私、狂妄,指使、伤害他者的同时也丧失了自身的纯粹本真。现代交往伦理的合理存在性已经受到了质疑,交往伦理丧失了对社会行为的约束和批判能力。哀莫大于心死,种种道德失范现象让大众对社会伦理道德失望透顶,不再信任和寄希望于没有话语权的伦理规范,这些都表明了现代交往伦理陷入了无尽的困境之中,变得软弱无力。中国传统社会血缘家庭的社会结构造就了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以人伦为本位的伦理世界,中国社会交往注重的是以人伦关系为前提的情理沟通,极大的影响了社会交往行为。但是,在现代中国世俗社会中,人们将人情只是作为一种交往资源,作为获取私欲的工具和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人们之间的交往感情互动发生了异化,成为束缚、制约人和压迫人的控制力量,甚至,人情在政治、法治等等诸多领域的泛滥异化,造成了数不胜数的弊端和社会危机,践踏了社会道德和正义,削弱了社会交往的公正性和平等性。本文分为四章。在第一章节首先阐述了交往伦理的相关概念,为后面的论述铺垫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描述现代社会交往伦理异化的现象,通过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的交往异化理论,分析了现代交往伦理异化现象频现的原因,作为之后思考交往伦理范式和道德规范的出发点。在文章的第三章通过追溯中国人伦传统的发展,对儒家相关交往伦理观点进行分析,总结出人伦道德范式的背景、主体和价值取向的具体方面,得以发现对当代中国社会交往伦理人伦新范式的合理性和价值影响。根据前三章对交往伦理多方面的分析,文章的第四章探讨在现代中国社会新的时期中如何规范交往的伦理价值,加以对交往伦理范式的重塑进行指导和思考,提出了以情理沟通为中心的商谈伦理规范;回归“真”与“诚”、仁爱、宽容以及尊重平等的伦理品格。本文通过对交往伦理多方面的分析,结合中国自身具有的人伦文化传统特点,重新探讨了社会现代交往伦理的规范样态,缓解社会交往异化和矛盾。因此,具有根深蒂固人伦传统背景的现代中国社会,迫切需要重振伦理道德的约束和批判价值的力量,进而重塑现代中国社会交往伦理规范,纠正目前中国社会严重的交往异化问题,使得交往主体回归纯粹、真实平等、互相尊重的交往生活世界。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4
第1章 交往伦理的内涵  14-20
  1.1 “交往伦理”的定义  14-16
  1.2 交往伦理的思想内涵  16-20
    1.2.1 生活世界中的交往主体  16-17
    1.2.2 交往语言与理解  17
    1.2.3 情理沟通与理性交往  17-20
第2章 现代社会交往伦理的异化  20-30
  2.1 关于交往异化的相关理论  20-22
    2.1.1 马克思关于交往异化的理论  20-21
    2.1.2 哈贝马斯关于交往异化的理论  21-22
  2.2 现代社会交往伦理异化的表现  22-26
    2.2.1 交往主体面具化导致交往伦理丧失真诚  23-24
    2.2.2 交往主体手段化导致交往伦理丧失尊重  24
    2.2.3 交往主体片面化导致交往伦理丧失情感  24-25
    2.2.4 交往关系疏离化导致交往伦理失范  25-26
  2.3 现代社会交往伦理异化的原因  26-30
    2.3.1 现代社会交往普遍性与主体性原则的矛盾  26-27
    2.3.2 现代社会交往的庸俗  27-28
    2.3.3 现代社会交往繁杂的人情关系网  28-30
第3章 人伦传统对于现代交往伦理的现实意义  30-42
  3.1 人伦传统简述  30-32
  3.2 人伦传统下的交往伦理  32-37
    3.2.1 人伦交往的背景:血缘宗法制度  32-34
    3.2.2 人伦交往的基础:儒家交往伦理  34-36
    3.2.3 人伦交往的主体:道德自我  36-37
  3.3 现代交往伦理的人伦范式  37-42
    3.3.1 “人伦”的传统性和现实性  38-39
    3.3.2 交往伦理中人伦传统的合理存在性  39-41
    3.3.3 现代交往伦理的人伦范式  41-42
第4章 现代社会交往伦理的规范形态  42-50
  4.1 现代社会的交往规范  42-46
    4.1.1 理想的话语环境  42-43
    4.1.2 把握中道的情理沟通  43-45
    4.1.3 话语理解的商谈范式  45-46
  4.2 现代社会交往的伦理品性  46-50
    4.2.1 “真”与“诚”  46-47
    4.2.2 仁爱与宽容  47-48
    4.2.3 尊重与平等  48-50
结语  50-52
参考文献  52-56
致谢  56-5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8

相似论文

  1. 我国手机短信交往伦理问题及策略,B82-05
  2.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视域下的网络空间交往行为研究,B516
  3. 大学生网络交往异化现状与对策研究,C912.3
  4. 网络交往伦理问题及其对策分析,B82
  5. 大学生网络交往伦理研究,G645.5
  6. 交往异化问题研究,C912.3
  7. 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伦理研究,C912.3
  8. 网络交往的伦理反思,B82
  9. 从生存论的角度看马克思哲学的“交往”,B02
  10.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交往伦理探究,C912.3
  11. 网络交往功能与异化消解,B82-05
  12. 网络交往的伦理思考,B82-052
  13. 《仪礼》伦理思想研究,B82-09
  14. 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研究,G41
  15. 无限制的交往共同体,B089
  16. 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研究,G434
  17. 论师生交往异化及回归,G456
  18. 从劳动异化到交往异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进程,F091.91
  19. 社会转型期人际交往伦理研究,B82-05
  20. 网络交往及其伦理探析,C912.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社会公德 > 友谊与同志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