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死刑存废问题的伦理探析

作 者: 徐冰
导 师: 魏国力
学 校: 沈阳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死刑制度 存废争议 伦理意义
分类号: B82-0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死刑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最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是国家的产物。死刑制度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时期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征,但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文明的倡导已逐渐成为一种主导力量,死刑存在的价值开始被世人所怀疑。著名的法理学家切萨雷·贝卡利亚于1764年在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中大胆地进行了废除死刑的论证,之后的两百多年,刑法学界和公众关于死刑存废的问题的争论就没有间断过。直到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颁布与实施,突出了人类的生存、自由的重要性,随后越来越多的国际法律文件开始明确要限制与废除死刑。随着日渐高涨的废除死刑的呼声,以及根据刑罚本身的演变进程和社会的终极发展目标,可以看出死刑最终会被废止。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逻辑分析法、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本文的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了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是通过对死刑涵义及其演变的概述,引出当前死刑制度较为热门的话题,死刑存废问题。本文的第三部分为,基于伦理学的视角对死刑存废问题的三种主要争议,死刑保留论、死刑废除论、死刑有限存在论,分别进行了论述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从科学理性的公正、功利和人权理念的三个角度,对于死刑保留与废除争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做出了进一步深入的伦理探析。本文的第五部分,为我国当前死刑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几点粗浅的建议。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的发展与进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杀人者必死”的朴素报应观已经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脑海中了,取而代之的将是公正、功利和人权理念,从而引导着人们的道德、法律观念,促使我国限制死刑制度,并最终朝着废除死刑的目标迈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引言  9-13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  9-10
    (一) 选题的目的  9-10
    (二) 选题的意义  10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一) 国内研究现状  10-11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1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1-13
    (一) 研究方法  11
    (二) 创新点  11-13
第二章 死刑的涵义及其发展演变  13-17
  一、 死刑的内涵及基本特点  13-14
    (一) 死刑的内涵  13
    (二) 死刑的基本特点  13-14
  二、 死刑制度的发展演变  14-17
    (一) 死刑制度源起于社会秩序运行的公正法则  14
    (二) 死刑制度的发展  14-15
    (三) 死刑废除体现了人们意识的进步  15-17
第三章 我国死刑存废问题的伦理争议  17-22
  一、 我国死刑存废制度的现状  17
    (一) 死刑制度的现状  17
    (二) 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争议  17
  二、 死刑保留论的伦理依据  17-19
    (一) 伦理正义的必然要求  17-18
    (二) 在预防犯罪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明显有效  18
    (三) 死刑是对被伤害生命的尊重  18-19
  三、 死刑废除论的伦理依据  19-20
    (一) 与现代文明的正义要求相违背  19
    (二) 预防犯罪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没有明显成效  19
    (三) 死刑不能体现出对被伤害生命的尊重  19-20
  四、 死刑有限存在论的伦理依据  20-22
    (一) 基于刑罚报应性的本质  20
    (二) 基于人道适用的范围  20-22
第四章 死刑存废问题伦理深度的分析  22-36
  一、 从公正原则的角度  22-25
    (一) 公正的含义  22-23
    (二) 公正原则在死刑存废论中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23-25
  二、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  25-31
    (一) 功利主义  25-27
    (二) 功利主义原则在死刑存废论中的伦理困境  27-31
  三、 从人权的角度  31-36
    (一) 人权的理论  31-32
    (二) 人权论在死刑保留与废除争辩中的表现  32-36
第五章 对我国当前死刑制度完善的几点构想  36-39
  一、 树立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36
    (一) 对生命和人权价值观的尊重  36
    (二) 将生命权明确写入宪法  36
  二、 改进死刑刑罚制度  36-39
    (一) 进一步减少适用死刑的条文  36-37
    (二) 改进死刑的程序控制  37
    (三) 为被害人建立适当的救助制度  37
    (四) 保障被执行人的权利  37-38
    (五) 构建司法伦理监督评价体制  38-39
结论  39-40
参考文献  40-43
致谢  43-44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44

相似论文

  1. 我国死刑存废的影响因素研究,D924.1
  2. 魏晋南北朝死刑制度研究,D924.12
  3.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伦理意义研究,B82-051
  4. 《金婚》的家庭伦理研究,J905
  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死刑制度研究,D924
  6. 死刑制度在中国的限制适用,D924.1
  7. 中国古代死刑制度及其文化阐释,D929
  8. 中国死刑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924.1
  9.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D924.1
  10. 中国的死刑制度及其改革探讨,D924.1
  11. 论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921
  12. 伦理视域下的马克思个体生存观研究,B82-02
  13. 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意义探析,B82-058
  14. 中国死刑制度的完善,D924.1
  15. 《说苑》人物形象及刘向伦理诉求研究,I206.2
  16.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格列佛游记》,I561.074
  17. 《蝇王》中的救赎主题探究,I561.074
  18. 论我国的死刑制度及其未来走向,D924.12
  19. 死刑的文化分析,D914
  20.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嬗变,D924.1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道德与政治、道德与法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