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旧五代史》研究

作 者: 孙先文
导 师: 张金铣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历史文献学
关键词: 《旧五代史》 编纂体例 文献价值
分类号: G25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旧五代史》原名《梁唐晋汉周书》,亦称《五代史》,欧阳修《新五代史》流传后,遂以此称之。全书150卷,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史料。然该书命运多舛,金代以后竟因《新五代史》流行而渐渐淹没,至清乾隆时竟无从得见《旧五代史》原本,邵晋涵等人从《永乐大典》辑佚,并搜寻他书残存资料,所得不过原本十分之七八。论文试图从基本材料着手,对《旧五代史》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分析编纂过程、体例结构及文献价值,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附录等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讨论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等问题。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探讨《旧五代史》的编撰缘起,认为正视听、定褒贬和资治鉴是宋初编撰《旧五代史》的目的所在;通过考订,认为《旧五代史》始修于973年四月,成书于次年闰十月,此后还作过细节修改;论述了参与编撰者的生平和取得的学术成就,其中尤详于监修薛居正;通过分析,认为五代实录不是《旧五代史》的唯一史料来源,五代时期的著作和编写成员的见闻也是《旧五代史》的重要史料来源。第二章在充分吸收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旧五代史》的体例特点和其存在的弊端;分类概述了《旧五代史》的内容,通过分析,认为《旧五代史》详于记载五代中原王朝事迹,略于记载当时割据政权事迹,“四夷”中唯契丹内容稍为丰富,其它均极简略;其史论内容言简意赅,集中体现了编修成员的观点:认为天命与人谋共同决定着政权的兴亡;褒扬臣子尽忠事主;称赞明君、指斥昏君。第三章主要分析《旧五代史》的流传与版本。论文在简述了《旧五代史》的流传历程之后,分析了《旧五代史》失传的原因,认为金章宗诏令官学中削去《旧五代史》,仅仅是其失传的表面原因;其深层次原因乃是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匡正了五代社会风气的浮薄;迎合了封建社会主流意识的需要;此外,与欧阳修个人在学术上的巨大影响也不无关系。本章概述了《旧五代史》流传的各种版本,分析了清辑本、中华书局校点本的成就与不足,简评了《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取得的学术突破。第四章主要分析《旧五代史》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论文认为,《旧五代史》较为全面地揭示了五代历朝的社会面貌,保存了这一时期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风俗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此外,由于《旧五代史》主要依据五代实录编修而成,保存了五代时期大量的诏敕、奏疏等原始文献,为部分著作所征引,在校勘上具有较高的价值。然而,《旧五代史》也具有不足之处。本文认为,是书充斥着谶纬迷信思想、记载屡有失实之处、编次先后失序和部分人物评论有失公允是其主要弊端。第五章主要评述《旧五代史》的思想。论文具体分析了《旧五代史》的君权思想、忠节观和孝道观。论文认为:《旧五代史》的君权思想涵盖了三个方面:个人能否登基称帝,由天命决定;皇帝丧失帝位,虽是上天不佑,但与人谋有着密切关系;帝位是可以禅代的。《旧五代史》的忠节观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从尽忠对象来看,忠不仅包括五代帝王,还包括当时的割据政权统治者以及尽忠对象的主人;从尽忠本体来看,忠不仅指尽忠一朝的人臣,还包括累仕数朝、有忠节行为的人士。此外,基于《旧五代史》史料,本文认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并重、残酷镇压反叛行为是这一时期政府加强忠节思想建设的主要举措。论文分析了这一时期五代历朝加强孝道建设的种种举措,探讨了《旧五代史》对于当时各阶层人物践行孝道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旧五代史》于忠、孝不两立时,是尽忠弃孝还是尽孝弃忠,并未形成定论;但认为为孝可以曲法。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总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8
目录  8-11
绪论  11-19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2
  二、学术史回顾  12-18
  三、研究思路和努力的方向  18-19
第一章 《旧五代史》的编纂  19-38
  一、编纂缘起  19-21
  二、成书时间  21-22
  三、主要编纂者  22-28
    (一) 薛居正的生平家世与政治活动  23-26
    (二) 其他编修者生平与学术成就  26-28
  四、材料来源  28-38
    (一) 五代历朝实录  29-32
    (二) 五代时期著作  32-37
    (三) 编修成员的见闻  37-38
第二章 《旧五代史》的编纂体例与内容  38-50
  一、《旧五代史》体例与结构  38-42
  二、《旧五代史》关于五代的记载  42-44
  三、《旧五代史》关于“十国”的记载  44-46
  四、《旧五代史》关于“四夷”的记载  46-47
  五、《旧五代史》的史论  47-50
第三章 《旧五代史》的版本及其流传  50-61
  一、《旧五代史》的流传  50-51
  二、《旧五代史》的失传原因  51-52
  三、《旧五代史》的版本  52-61
    (一) 清辑本《旧五代史》评述  54-55
    (二) 中华书局校点本《旧五代史》评述  55-56
    (三) 《旧五代史新辑会证》评述  56-61
第四章 《旧五代史》的文献价值  61-84
  一、《旧五代史》的史料价值  61-74
    (一) 政治史  62-65
    (二) 经济史  65-68
    (三) 军事史  68-72
    (四) 社会风俗史  72-74
  二、《旧五代史》的文献价值  74-80
    (一) 保存了五代十国时期大量的诏敕、奏疏等文献  75-76
    (二) 为其它著作所征引  76-78
    (三) 《旧五代史》的校勘价值  78-80
  三、《旧五代史》的局限  80-84
    (一) 全书充斥着天命、迷信思想  80-81
    (二) 《旧五代史》记载屡有疏漏之处  81-82
    (三) 列传部分年月编次失序  82
    (四) 部分人物评论有失公允  82-84
第五章 《旧五代史》的思想评述  84-119
  一、《旧五代史》的君权思想  84-93
    (一) 君权神授  84-89
    (二) 天命与人谋  89-91
    (三) 帝位禅代  91-93
  二、《旧五代史》的忠节观  93-111
    (一) 褒扬尽忠一朝人臣  93-95
    (二) 肯定历仕数朝人臣的忠节义举  95-99
    (三) 嘉许忠于故主之士  99-101
    (四) 弘扬忠节思想举措  101-111
  三、《旧五代史》的孝道观  111-119
    (一) 备载孝亲政策  111-113
    (二) 赞扬孝道  113-116
    (三) “忠”、“孝”不两立时的艰难抉择  116-118
    (四) “孝”重于“法”  118-119
结束语  119-121
参考文献  121-135
致谢  135-13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36

相似论文

  1. 论藏族传记文献价值及其演变,K28
  2. 叶氏家谱研究,K820.9
  3. 《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研究,K245
  4. 《详校篇海》编纂体例研究,H131
  5. 曾燠及其《江西诗征》研究,I207.22
  6. 顾嗣立《元诗选》研究,I207.22
  7. 郭柏苍《全闽明诗传》研究,I207.22
  8. 清水江文书的文献学价值,K248
  9. 《京口耆旧传》研究,K244
  10. 韩非子《解老》《喻老》研究,B226.5
  11. 张湛及《列子注》研究,B235
  12. 《倚声初集》研究,I207.23
  13. 张九龄《曲江集》考论,I207.22
  14. 卫藏方志 雪域奇葩,I207.22
  15. 《宋朝事实类苑》研究,K244
  16. 《圣朝破邪集》研究,K248
  17. 《鉴诫录》研究,I207.22
  18. 浅析张朝柱的《吉林汪清县政治报告书》,K293
  19. 王明清与《玉照新志》,K244
  20. 《尸子》研究,B229.1
  21. 百种宋人笔记所见饮食文化史料辑考,K24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 文献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