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齐社会与士人思想研究

作 者: 刘成栋
导 师: 张荣明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北齐 士人思想 魏晋玄学 佛教
分类号: D691.7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南北朝时期,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分别有两个齐国:一个是公元479年由萧道成在建康建立的齐国,史称“南齐”;一个是公元550年由高洋在邺城建立的齐国,史称“北齐”。北齐国家存在了仅仅27年,公元577年北齐灭于北周,此时距隋朝建立仅差4年。北齐是北朝末期一个短命的国家,也是从魏晋南北朝时代向隋唐时代过渡的国家之一,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对于研究从南北朝到隋唐的社会进程有着一定的意义。士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学界所说的“士人”,大体说来相当于今天人们所说的知识分子,不过由于古今学术重心不同,古代士人是以社会知识为主的群体。至于涉及天文历法、医学、宗教等方面专门知识的知识分子,通常另有专称。故本文所说的古代士人或知识分子,主要指具备社会知识的群体,是狭义的、约定俗成意义上的传统知识分子。士人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中国历史的进程,既是物质文明的进步,也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归根到底,人们的思想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变化的动力。在中国社会中,士人思想是社会各阶层思想的主体,无论是上层社会贵族阶层的思想,还是下层民众的生活观念,都可以在士人思想中寻觅出踪迹。因而,把握一个时代士人思想是认识一个时代的重要途径。北齐时代士人的思想至少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魏收为代表的官方喉舌型思想。这种类型的思想具有两重特征:一方面,秉承传统的官方意识形态,宣扬儒教纲常和政治神秘主义,主张天下一统和皇权至上;另一方面,关注个人、家庭生活和生死问题,思考国家与个人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种是以刘昼为代表的亦儒亦杂型思想。这种类型的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道家、阴阳家、法家等思想为补充既关注公共秩序,也思考个人生活和终极命运。第三种类型是以颜之推为代表的以治家为特色的思想。这种类型的思想虽不排斥官方的意识形态,但其关注的重心则在家庭,在家庭生活中的个人,注重人格的培养和性情的陶冶,尤其重视个人的生死问题,并具有明显的宗教信仰化倾向。上述三种类型的士人思想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具体表现在,它们都秉承传统的官方意识形态,遵循儒教的原则,但又在不同程度上疏离儒家传统,走向道家思想甚至宗教,第一种类型较为正统,第二种类型居中,第三种类型走得最远。导致这种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彼此政治立足点不同,对个人生命关注的程度不同。导致当时知识分子关心生命问题和宗教问题的深层原因,既与个人性格因素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因素有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3
绪论  13-19
  第一节 北齐社会和士人思想研究的学术意义  13
  第二节 研究现状  13-16
  第三节 本文的任务和结构  16-19
第一章 北齐社会的基本特征  19-49
  第一节 北齐政治上的胡化倾向与胡汉冲突  20-26
  第二节 北齐的学术文化  26-30
  第三节 北齐的家族经济  30-40
    一、 权贵阶层收入来源  30-31
    二、 士族宗族的收入来源  31-32
    三、 平民阶层的收入来源  32-33
    四、 日常支出  33-36
    五、 宗族成员的互相帮扶  36-38
    六、 宗教信仰的支出  38-40
  第四节 北齐的家学教育与生命之学  40-49
    一、 家学教育的兴盛  40-44
    二、 家学的作用和影响  44-46
    三、 医学与养生思想  46-49
第二章 魏收以官方喉舌为特色的思想  49-85
  第一节 公共思想  54-77
    一、 宣扬儒教  54-60
    二、 官方喉舌  60-63
    三、 政治神秘主义  63-66
    四、 一统观念  66-70
    五、 禅让观念  70-73
    六、 经世思想  73-75
    七、 政治批评  75-77
  第二节 私人思想  77-85
    一、 生命关怀  77-80
    二、 个人生活  80-82
    三、 训戒子弟  82-85
第三章 刘昼以儒而杂为特色的思想  85-129
  第一节 刘昼及其著作  86-91
    一、 历代关于《刘子》作者的著录  86-89
    二、 刘昼事迹与《刘子》内容的比较  89-91
  第二节 政治观上以儒为主  91-108
    一、 儒家道德  92-94
    二、 礼乐制度  94-95
    三、 性情观  95-96
    四、 仁政和德政主张  96-98
    五、 选官思想  98-104
    六、 法的运用  104-106
    七、 论战争  106-108
  第三节 人生观上由儒入道  108-121
    一、 勤奋学习  108-112
    二、 谨慎做人  112-114
    三、 相信命运  114-117
    四、 关注生命  117-121
  第四节 学术上杂合诸家  121-127
    一、 对诸家思想的综合  121-124
    二、 辩证观与感应论  124-127
  第五节 刘昼思想特征与命运  127-129
第四章 颜之推以治家为特色的思想  129-171
  第一节 家庭伦理与家庭经济  130-134
    一、 家庭伦理  130-133
    二、 家庭经济  133-134
  第二节 家庭礼仪  134-140
    一、 日常礼节  135-137
    二、 称谓之礼  137-140
  第三节 如何做人  140-150
    一、 家庭教育  140-143
    二、 学习  143-148
    三、 学贤人  148-150
  第四节 论才艺  150-157
    一、 文章与文人  150-152
    二、 考据  152-154
    三、 六艺  154-157
  第五节 论做事  157-163
    一、 论名实关系  157-159
    二、 论士有专长  159-160
    三、 论为官之道  160-163
  第六节 排玄崇佛  163-171
    一、 排斥玄学  163-164
    二、 徘徊道教  164-166
    三、 崇信佛学  166-169
    四、 儒释关系  169-171
第五章 比较分析和结论  171-187
  第一节 共性特征  171-178
    一、 关心政治  171-176
    二、 疏离政治  176-178
  第二节 个性特征  178-187
    一、 关心政治的立足点不同  178-184
    二、 疏离政治的程度、起因不同  184-187
结语  187-189
参考文献  189-201
致谢  201-202
个人简历  202-203
学术成果  203-204

相似论文

  1. 汉藏边缘藏语穆斯林现状研究,C955
  2. 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之路,B947
  3.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4. 六朝江西佛教及其相关问题研究,B948
  5. 迪庆藏族地区的丧葬礼仪和灵魂崇拜研究,K892.22
  6. 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艺术研究,B948
  7. 莲花生大师生平业绩研究,B948
  8. 藏传佛教手印的符号阐释,B948
  9. 青海省河南县蒙古族藏传佛教信仰现状研究,B948
  10. 藏传佛教宁玛派净土信仰研究,B948
  11. 佛教平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B948
  12. 佛教禅宗伦理中国化研究,B948
  13. 藏文目录学源流研究,H214
  14. 佛教语言功能研究,B948
  15. 藏传佛教在甘肃永靖地区的传播历史及现状研究,B948
  16. 在融合与开新之间—杨文会佛教思想述论,B948
  17. 麦积山石窟北朝时期造像的服饰艺术特征,K879.2
  18. 川端康成的《雪国》与日本的佛禅思想,I313.074
  19. 唐代佛道类梦小说研究,I207.41
  20. 拉卜楞尼僧生活现状调查研究,B948
  21. 北魏平城民间佛教信仰心态研究,B94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史 > 清、清以前政治 > 阶级结构、社会结构 > 各阶级状况分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