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美国妇女参政研究(1920-2000)

作 者: 王业昭
导 师: 王恩铭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美国妇女 选举权 参政 社会性别
分类号: C913.6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20年8月,赋予美国妇女选举权的联邦宪法第19修正案正式生效。它既是美国女权斗争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也拉开了女性参与选举政治的序幕。论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为研究视角,深入剖析了后选举权时期(1920-2000)美国妇女参政的整体状况,及各阶段具体特征,并着重突出女性参政与社会性别演变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探讨了妇女参政对美国社会发展和民主制度完善所起的推动作用。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重点分析后选举初期,女性在妇女组织、政党、各级政府中的参政表现,以及妇女参政群体的扩展。女性的上述参政行为虽打破了男女分属“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性别身份安排,但传统社会性别观仍是掣肘女性参政地位获得实质性提升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妇女选举权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社会性别观,女性在选举政治中的角色由“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故此一时期可称为妇女参政的起步阶段。第二章主要论述二战至70年代末美国妇女参政的特征和社会效应。二战后,就业和第二次女权运动推动女性参政意识、能力的大幅提升。在此期间,尽管女性在各级政府(尤其联邦政府)中从政比例仍偏低,但她们已能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过程中体现女性因素。此外,虽然女权主义者试图全面消解传统社会性别观,但却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且女性是反女权运动的主力军。正是在传统社会性别的渐进消融过程中,美国妇女主动获取政治权益的能力日益增强,逐步从政治边缘走向政治中心,这一时期亦成为其参政的发展阶段。第三章剖析了20世纪末妇女参政事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她们参政地位的升华。80年代,里根保守政府虽无法逆转女权事业向前发展的总体趋势,但挑战与发展并存是妇女参政的显著特征。进入90年代,女性在联邦政府中的地位得以升华。这既是她们参政地位全面提升的集中体现,也部分改变了男权政治的运行模式。与之对应,男女平等的全新社会性别观在美国社会基本确立,女性在选举政治中的身份也逐步从配角转变为主角,这一时期自然成为美国妇女参政的升华阶段。综上所述,通过自身努力与斗争,美国妇女的参政地位逐步提升,而社会性别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习惯法,女性的社会性别身份只是贤妻良母。纵观美国妇女后选举权时期的参政历程,社会性别观与妇女参政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推动,且成正比关系。在美国的选举体制下,民众的男女平等观念越强,女性参政地位就越高。同理,更多女性进入各级政府决策机构,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民众自然更易放弃传统社会性别观。毋庸说,美国妇女参政进程受到宗教、种族、阶层、地域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社会性别只是其中之一。同样,社会性别观演变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妇女参政也只是其中之一。限于篇幅和研究目的,论文仅集中探讨妇女参政和社会性别间的互动关系,未对其它因素做详细分析。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并在不同时期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妇女积极、有效参政。虽然中美两国政治制度和选举体制不同,但美国妇女的参政经历对我国妇女参政事业仍具有借鉴意义。譬如,女性要用实践行动消除民众对妇女参政的偏见,这样才能实质性提升自己的参政地位。因此,论文研究成果希冀能为我国的妇女参政事业,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者、研究者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全文目录


致谢  4-5
摘要  5-7
Abstract  7-10
目录  10-12
绪论  12-31
  一、选题背景  12
  二、研究意义与创新  12-14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20
  四、研究方法  20-21
  五、概念界定  21-23
  六、社会性别:女性学研究的一个多维度视角  23-31
第一章 从“局外人”到参与者—美国妇女参政的起步阶段  31-82
  第一节 妇女参政的孕育时期  31-34
  第二节 选举权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34-42
    一、妇女选举权效应的不同解读  35-37
    二、女性政治影响力的提升  37-40
    三、“妇女投票联盟”的诞生  40-42
  第三节 突破传统社会性别:女性参与主流政治  42-56
    一、“代表”与“临界量”:女性从政的关键词  42-45
    二、女性介入政党活动  45-47
    三、女性在政府机构中的直接参政  47-56
  第四节 妇女参政群体的扩展  56-68
    一、南方妇女参政  57-60
    二、黑人妇女参政  60-64
    三、右翼妇女参政  64-68
  第五节 选举权对提升女性参政地位的局限性  68-79
    一、传统社会性别全面掣肘女性参政  68-71
    二、低投票率延续传统社会性别  71-73
    三、“投票集团”是基于社会性别的虚幻假设  73-76
    四、女权组织对社会性别平等的不同理解  76-79
  小结  79-82
第二章 从政治边缘走向政治中心—美国妇女参政的发展阶段  82-140
  第一节 50 年代的妇女参政  82-92
    一、女性就业对传统社会性别的突破  82-85
    二、外出就业对女性参政能力的提升  85-87
    三、女性在政府机构中的政治参与  87-89
    四、传统社会性别对女性参政的制约  89-92
  第二节 女权运动与反女权运动  92-114
    一、民权运动: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催化剂  93-98
    二、第二次女权运动:全面突破传统社会性别  98-104
    三、女权运动的综合社会影响力  104-108
    四、反女权主义运动:对传统社会性别的固守  108-114
  第三节 女性从政地位的逐步提升  114-137
    一、妇女组织:女性从政的助推器  114-116
    二、女性在政党中地位的提升  116-118
    三、女性从政价值的日益显现  118-133
    四、女性从政的制约因素  133-137
  小结  137-140
第三章 从配角到主角的身份转换—美国妇女参政的升华阶段  140-193
  第一节 发展与挑战:80 年代的妇女参政  140-153
    一、女性政党地位和政党归属感的演变  140-144
    二、里根时期女性从政事业的发展与挑战  144-149
    三、美国民众社会性别观的积极转变  149-151
    四、隐性性别歧视的消除  151-153
  第二节 女性从政地位的升华  153-172
    一、女性在立法机构地位的突破  153-163
    二、女性在行政机构作用的升华  163-166
    三、女性在司法机构有所作为  166-170
    四、隐性歧视仍然制约着女性从政  170-172
  第三节 女性对美国政治权力运行模式的影响  172-185
    一、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权力”  172-175
    二、女性参政趋势之演变  175-180
    三、白宫:女性从政之路的又一挑战  180-183
    四、第三次女权运动:妇女参政的新动向  183-185
  第四节 妇女参政与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完善  185-190
    一、赋权妇女推动美国民主制度发展  185-188
    二、妇女参政加速美国民主制度完善  188-190
  小结  190-193
结语  193-202
  一、后选举权时期妇女参政的成就与特征  193-194
  二、社会性别观与妇女参政的互为影响与推动  194-196
  三、美国妇女参政地位提升的理论基础  196-197
  四、美国妇女在 21 世纪的参政展望  197-199
  五、美国妇女参政历程对我国妇女参政事业的启示  199-202
参考文献  202-213

相似论文

  1. 语文教材性别文化研究,G633.3
  2.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女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G725
  3. 女性公务员和知识分子与男性同龄退休的需求及对策研究,D669.6
  4. 连云港市所辖区县政协参政议政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628
  5. 女权主义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D442.6
  6.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研究,D923.9
  7. 性别中立教育传统的反思和超越,G40
  8. 中国网络问政之举步与走向评析,G206
  9. 高师大学生生活现状与问题研究,G655.5
  10. 中国参政党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665
  11. 新时期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职能研究,D628
  12. 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在读女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G647.38
  13. 关于互联网实名制的法律问题思考,F49
  14. 妇女参政权保障机制研究,D442.6
  15. 学习型参政党建设研究,D665
  16. 广西妇女参政研究,D442.6
  17.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当代女性自杀式恐怖主义,D815.5
  18. 哈密木卡姆中女鼓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J632.52
  19. 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研究,D621.4
  20. 论村民选举权及其法律保护,D921.12
  21. 邓颖超妇女参政思想研究,D442.6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妇女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