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语》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作 者: 馆冈邦雄
导 师: 王记录
学 校: 河南师范大学
专 业: 历史文献学
关键词: 《论语》 传播 影响 特色 文化交流
分类号: B2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稿按照日本的历史时代对《论语》在日本的传播影响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论语》成书于中国战国时期,首先传到了朝鲜半岛。《论语》在朝鲜半岛传播得非常广泛,于是4世纪后半期,它和《千字文》一起以朝鲜半岛为“中转站”传入到了日本。从上古时代天皇们的对话记录可看出,此时《论语》已经受了欢迎。7世纪,圣德太子制定“十七条宪法”,其中多见直接来自于《论语》的条目,而且此时在全国设立的教育机构中《论语》被定为必修科目。8世纪,日本首次制定了“大宝律令”,其中可见《论语》的影响,与此同时,《万叶集》中多次见《论语》的征引。9世纪,“释奠”的合法化说明当代人对孔子的崇拜。11世纪,紫式部完成了《源氏物语》、清少纳言完成了《枕草子》,她们都引用了《论语》的话语。13世纪,由学问僧传入了朱熹的《四书集注》,同时也传入了朱子学。14世纪,日本首次进行木版印刷,发刊了“正平本”《论语》。14世纪,《徒然草》完成,其中可见《论语》的影响。17世纪,《论语》最盛行时期,朱子学成为了官学,全国设立藩校、寺子屋等教育机构,此时《论语》也被定为此教育机构的教科书,广泛传播了。近代,明治维新、文学家、教育家都受到《论语》的影响,达成了伟大的事业。日本人接受《论语》的过程中,其传播方式上产生了几个特点。即多样性、庶民性、经济性、实践性。《论语》在日本传播得过程正是《论语》的“支配权”从社会上层向社会下层移植的过程。不管地位,他们都认真攻读《论语》,这是日本人接受《论语》的特点之一。多样性的特点中,特别要注目的是《论语》在民间的普及率。从江户时代开始的此潮流,是日本特有的。这就是庶民性。以庶民性的特点为基础形成了第三个特点,即经济性。这是以涩沢荣一将《论语》和经济结合在一起为主的观点。最后而最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日本人接受《论语》,不但学习它,而且在现实上积极地活用了它的思想。总之,《论语》在日本传播得非常广泛,其影响也非常之大。可以说,若没有《论语》的传入,日本人就不能形成其文化,由此可说,中国对于日本而言是文化大恩之邦。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录  5-7
引言  7-11
第一章 《论语》的形成与流传  11-17
  1.1 孔子——其人其人生  11-12
  1.2 《论语》的形成  12-14
  1.3 《论语》在朝鲜的早期传播  14-15
  1.4 《论语》在日本流传的发端  15-17
第二章 论语在日本的传播与当时社会的接受  17-38
  2.1 飞鸟时代与奈良时代  17-22
    2.1.1 古代天皇们与《论语》  17-18
    2.1.2 圣德太子的政治改革与《论语》  18-21
    2.1.3 《万叶集》中出现的《论语》话语  21-22
  2.2 平安时代至南北朝时代  22-27
    2.2.1 释奠的合法化  23-24
    2.2.2 《源氏物语》及《枕草子》中出现的《论语》  24-25
    2.2.3 “朱子学”的到来  25-26
    2.2.4 《论语》在民间普及的萌芽  26-27
  2.3 江户时代  27-31
    2.3.1 德川家康与《论语》  27-29
    2.3.2 朱子学的官学化  29-30
    2.3.3 寺子屋的形成与《论语》在民间的普及  30-31
  2.4 近代以后  31-38
    2.4.1 维新志士与《论语》  32-33
    2.4.2 近代文学家、教育家与《论语》  33-36
    2.4.3 《论语》和经济的融合  36-38
第三章 日本人接受《论语》的特点  38-44
  3.1 多样性  38-39
  3.2 庶民性  39-41
  3.3 经济性  41-42
  3.4 实践性  42-44
结论  44-45
参考文献  45-47
后记  47-4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8-49

相似论文

  1. 大型汽轮机转子动平衡测控系统研制,TH877
  2.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3. LDPC码译码算法的研究,TN911.22
  4.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5. 新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外交研究,D822
  6.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7.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8. 课改区高考语文试题地域特色研究,G633.3
  9.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0.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11. 低蛋白日粮添加合成氨基酸和小肽对肉仔鸡的影响,S831.5
  12.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13.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14.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5.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16.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17. 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模型研究,U41
  18. 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人体健康损害评价体系研究,R131
  19. 当代流行文化对“90后”价值观的影响研究,C913.5
  20.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21. 福州早期教会学校研究(1847-1900),G52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