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UNESCO文化多样性理念对世界遗产体系的影响

作 者: 徐知兰
导 师: 吕舟
学 校: 清华大学
专 业: 建筑学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世界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分类号: G1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化多样性”作为近年来经常出现联合国教科文组各种文件和战略计划中的新概念,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及其下属的世界遗产中心等机构,也逐渐出现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语境中,并与世界遗产保护领域近年来发展的新趋势产生了密切的关联。因此,厘清“文化多样性”这一概念对世界遗产体系产生影响的机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了解,掌握其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热点问题,有益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因此,本论文的主题就是试图对“文化多样性”这一概念影响世界遗产体系的时间阶段、途径、方式和结果做初步的整理,加深对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了解。论文以相关的会议记录、评估报告等文献作为主要的研究材料,结合对具体遗产地申报案例的研究,通过对文献进行阅读、整理与归纳,并分析重要的遗产地实例,以自1946年UNESCO成立起至今,其成立早期文物保护部门和1972年建立世界遗产体系之后的发展历程作为主要线索,分析了UNESCO的“文化多样性”概念是如何在各个阶段对世界遗产保护产生影响的。论文首先回顾了“文化”概念在20世纪从人文主义概念向人类学概念转变的变迁过程,并讨论了文化“多样性”概念在文化人类学中的理论渊源。随后,以1946-1972年世界遗产体系的基础酝酿阶段、1972-1992年《世界遗产公约》开始实施的发展阶段、和1992年-21世纪进行反思的调整阶段为线索,探讨了UNESCO的“文化多样性”理念在各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及其对世界遗产体系的影响。最后,以第三阶段的发展为重点,对世界遗产的全球战略、宗教圣地相关文化景观、和文化线路遗产类型作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案例研究,反观了教科文组织现代“文化多样性”理念对世界遗产体系新发展的影响结果。论文最终得出结论,在世界遗产体系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中,UNESCO的“文化多样性”概念以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通过建立规范与立法、传播学术思想、分配资金技术、结合当代生活、推动文化交流等五种不同的途径,推动了世界遗产体系的从人文主义的文化遗产观念向人类学观念过渡的范式转变过程。最后对世界遗产体系的发展趋势和对中国遗产保护的启示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1章 引言  9-24
  1.1 研究背景  9-13
    1.1.1 UNESCO 对“文化多样性”的新认识  10-11
    1.1.2 《世界遗产公约》及相关体系的发展  11-13
  1.2 概念定义  13-16
    1.2.1 “文化多样性”理念与 UNESCO 的认识  13-15
    1.2.2 世界遗产保护体系  15-16
  1.3 文献综述  16-21
    1.3.1 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学术著作  16-17
    1.3.2 UNESCO 与世界遗产保护相关文献  17-21
  1.4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21-22
  1.5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22-24
第2章 当代“文化多样性”理念的形成:学术渊源与时代背景  24-78
  2.1 “文化”、文化哲学与文化研究  24-36
    2.1.1 人文主义文化哲学  25-26
    2.1.2 文化与文明的概念  26-27
    2.1.3 欧洲人文主义文化概念的形成  27-30
    2.1.4 一战前后的文化概念  30-32
    2.1.5 人类学文化概念与全球化  32-36
  2.2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多样性”  36-50
    2.2.1 不同的进化观点  37-39
    2.2.2 传播论和文化区域理论  39-41
    2.2.3 文化相对论  41-45
    2.2.4 文化功能学派与新文化进化论  45-46
    2.2.5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人类学  46-50
  2.3 UNESCO“文化多样性”定义的提出背景  50-69
    2.3.1 官方概念提出的过程  50-53
    2.3.2 全球政治与社会背景  53-69
  2.4 UNESCO《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概念阐释与意义  69-76
    2.4.1 特性、多样性和多元化  70-72
    2.4.2 文化多样性与人权保障  72
    2.4.3 文化多样性与创作  72-73
    2.4.4 文化多样性与国际团结  73-74
    2.4.5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意义  74-76
  2.5 小结  76-78
第3章 基础与酝酿:1946-1972  78-106
  3.1 “文化多样性”概念在 UNESCO 工作中的五个阶段  78-83
  3.2 二战及其后的理论背景  83-85
  3.3 1946-1972 年的 UNESCO 文化政策  85-92
    3.3.1 文化与知识(1945 年以后)  85-88
    3.3.2 文化与政治(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  88-92
  3.4 UNESCO 文化政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92-104
    3.4.1 建立规范与立法  93-94
    3.4.2 传播学术思想  94-97
    3.4.3 分配技术与资金  97-102
    3.4.4 结合当代生活与跨文化交流  102-104
  3.5 小结  104-106
第4章 开端与发展:1972-1992  106-138
  4.1 冷战时期的理论背景  106-109
  4.2 1972-1992 年的 UNESCO 文化政策  109-114
  4.3 文化遗产相关的政策重点  114-120
  4.4 对世界遗产体系的具体影响  120-135
    4.4.1 建立规范与立法  120-126
    4.4.2 传播学术思想  126-130
    4.4.3 分配技术与资金  130-132
    4.4.4 结合当代生活与跨文化交流  132-133
    4.4.5 推动文化交流  133-135
  4.5 小结  135-138
第5章 反思与转变:1992-21 世纪  138-176
  5.1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与学术观念  138-142
  5.2 1992 年以后的 UNESCO 的文化政策  142-150
  5.3 世界遗产保护相关文化多样性政策  150-154
  5.4 对世界遗产体系的具体影响  154-174
    5.4.1 建立规范与立法  155-163
    5.4.2 传播学术思想  163-167
    5.4.3 分配技术与资金  167-171
    5.4.4 结合当代生活  171-172
    5.4.5 推动文化交流  172-174
  5.5 小结  174-176
第6章 全球战略:世界遗产理论范式转变  176-199
  6.1 全球战略的提出与理论背景  176-183
  6.2 世界遗产的不平衡性研究 1994-2003  183-191
    6.2.1 简介  184-185
    6.2.2 分析成果  185-190
    6.2.3 结论  190-191
  6.3 关于突出普遍价值概念的讨论  191-197
  6.4 小结  197-199
第7章 精神圣地与文化景观:澳洲乌卢鲁秘密圣地与其他宗教、精神遗产  199-239
  7.1 澳洲乌卢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  199-211
    7.1.1 简介与历史  200-202
    7.1.2 文化景观与宗教精神  202-204
    7.1.3 价值评估  204-207
    7.1.4 管理规划  207-210
    7.1.5 “文化多样性”的观念  210-211
  7.2 五台山世界遗产  211-221
    7.2.1 遗产描述  212-217
    7.2.2 历史与发展  217-218
    7.2.3 价值评估与标准阐释  218-221
  7.3 日本平泉净土宗庙宇、园林与考古遗迹  221-229
    7.3.1 遗产描述  223-225
    7.3.2 价值评估与标准阐释  225-227
    7.3.3 申报过程  227-229
  7.4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  229-237
    7.4.1 遗产描述与申报过程  230-232
    7.4.2 价值评估  232-234
    7.4.3 标准阐释  234-237
  7.5 小结  237-239
第8章 文化线路:人类学与全球化的遗产定义  239-260
  8.1 概念产生始于跨学科研究、文化交流与地区发展背景  239-243
    8.1.1 欧洲文化线路对文化交流的重视  240-241
    8.1.2 美国国家公园遗产廊道侧重区域规划与发展  241-243
  8.2 理论发展过程体现文化多样性的当代内涵  243-245
  8.3 文化线路的元素特征  245-252
  8.4 世界遗产与预备名录的文化线路  252-259
    8.4.1 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一条文化线路  253-256
    8.4.2 预备名录中的文化线路  256-259
  8.5 小结  259-260
第9章 结论  260-272
  9.1 主要结论  260-269
    9.1.1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 3 个阶段与 UNESCO“文化多样性”理念的变化  260-262
    9.1.2 产生影响的 5 种途径与 2 种方式  262-263
    9.1.3 理论与实践的 3 个当代案例  263-264
    9.1.4 世界遗产保护范式转变  264-269
  9.2 讨论:世界遗产发展的新趋势与对中国的启发  269-272
    9.2.1 世界遗产发展的新趋势  269-270
    9.2.2 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启示  270-272
参考文献  272-284
致谢  284-286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86

相似论文

  1. 世界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中外比较研究,P96
  2. 全球化背景下的求异翻译伦理研究,H059
  3. 兴凯湖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可行性分析,F592.7
  4. 昌黎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607
  5. 政府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G122
  6. 关于杭州西湖“后申遗时代”保护管理的若干思考,D922.68
  7.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行为研究,G127
  8. 马街书会中民间组织的角色研究,J826
  9. 从海城高跷秧歌变迁看民间艺人的能动作用,J722.211
  10.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巴渝民歌文化初探,J607
  11. 城市紫线划定研究,TU984.114
  12. 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研究,TU984.114
  13. 政治学视角下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C95
  14. 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出路,TU984.114
  15. 由四川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试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传承,C955
  16. 我国世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
  17. 从沂蒙地区“龙灯扛阁”舞蹈本体探其文化内涵,J722.2
  18. 城市化进程中民族旅游地文化多样性保护研究,F592.7
  19. 平遥古城规划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研究,TU984.114
  20. 端公文化——之陕南汉中端公舞蹈剖析,J722.21
  21.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研究,TU984.11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世界 > 文化专题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