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日语“上/下”的隐喻义的汉译研究

作 者: 吴芳玲
导 师: 周蕊
学 校: 沈阳师范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认知方式 社会经验 不同语言间 语言行为性 社会行为性
分类号: H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据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可知,人们往往以时间和空间为两个基本出发点去认知抽象的事物。因此,方位词的研究对人类认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日语中,「上/下」是方位词的典型代表且使用频率很高。此外,日语「上/下」的隐喻义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质量好坏、数量多少、社会地位高低、时间先后等。因此,国内外很多学者在日语「上/下」隐喻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研究仍多侧重于词义、使用情况的中日比较等方面,很少有涉及日语「上/下」隐喻义的汉译情况的研究。因此,开展日语「上/下」隐喻义汉译情况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立足于已有的研究基础,利用北京日本学中心编写的中日对译语料库,围绕日语「上/下」隐喻义的汉译这一主题,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对日语「上/下J在构词及词性方面的特点进行考察。日语r上/下」的构词能力相当强,可与其他很多语素构成新的词语。在这些词语当中,日语「上/下」所承担的词语成分,词性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中将含有日语「上/下」的词分成独立式、结合式、接辞式、混合式四种词语形式进行考察,词性方面则主要从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及形式名词方面进行探讨。2.对日语「上/下」隐喻义的汉译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先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将日语「上/下」的隐喻义分成表示质量、数量与程度、社会地位与等级、时间四类,然后对各类意义的汉译情况进行实证分析,进而考察出日语「上/下」隐喻义汉译的倾向。3.从翻译的语言行为性和社会行为性的角度,来探讨日语「上/下」隐喻义的汉译策略。本论文通过上述分析方法得出了以下三点结论。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语「上/下」受人类自身身体经验,物理经验及社会经验等的影响,已经扩展出表示质量的好坏,数量的多少,社会地位的高低,时间的前后等多种隐喻义。汉译时日语“上”多翻译成表示积极的、正面的词,日语“下”多翻译成表示消极的、负面的词。其次,翻译的语言行为性理论指出语言构造、语义、词汇形式、语法等语言学方面的要素与翻译密不可分,原文和译文之间需要实现从词汇层面到语境层面的等价。日语「上/下」的词语形式有多种,语义也会根据会话场景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因此,在对日语「上/下」的隐喻义进行汉译时,应考虑到语义,前后文语境及中日语在词汇形式使用上的习惯等因素。最后,根据翻译的社会行为性理论,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间的转换,还与国家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价值观及认知方式也密不可分。日语「上/下」的隐喻义里蕴含了日本社会各个领域的文化及认知方式。因此,翻译时必须把握好语言背后的社会性。本论文通过考察得知,日语「上/下」的隐喻表现里所体现出的认知方式及文化内涵与我国的文化大体上是一致的。因此,在对日语「上/下」的隐喻义进行汉译时,基本上都是可译的,并且多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意译与不译的情况比较少。

全文目录


要旨  4-6
摘要  6-11
第一章 序论  11-15
  1.1 问题の提起  11-12
  1.2 研究目的と研究意义  12-13
  1.3 研究对象と研究方法  13
  1.4 本稿の构成  13-15
第二章 先行研究  15-23
  2.1 先行研究の概观  15
  2.2 日本语における「上/下」の先行研究  15-18
    2.2.1 日本语「上/下」の意味  15-17
    2.2.2 日本语「上/下」の机能  17-18
  2.3 中国语における「上/下」の先行研究  18-19
    2.3.1 中国语「上/下」の意味  18-19
    2.3.2 中国语「上/下」の机能  19
  2.4 隐喻における先行研究  19-21
    2.4.1 隐喻の定义  19-21
    2.4.2 认知言语学における隐喻の类型  21
  2.5 先行研究の问题点及び本稿の立场  21-23
第三章 日本语「上/下」の构成及び品词  23-38
  3.1 日本语「上/下」の构成  23-32
    3.1.1 独立式  24-26
    3.1.2 结合式  26-30
    3.1.3 接辞式  30-31
    3.1.4 混合式  31-32
  3.2 日本语「上/下」の品词  32-38
    3.2.1 名词性  33-35
    3.2.2 形容词性  35-36
    3.2.3 动词性  36
    3.2.4 形式名词性  36-38
第四章 中国语译における隐喻义の实证分析  38-69
  4.1 日本语「上/下」の意味  38-43
    4.1.1 日本语「上/下」の基本的な意味  40
    4.1.2 日本语「上/下」の隐喻的な意味  40-43
  4.2 质による日本语「上/下」  43-48
    4.2.1 名词性  45
    4.2.2 形容词性  45-48
    4.2.3 他の品词性  48
  4.3 数量と程度による日本语「上/下」  48-54
    4.3.1 名词性  50-52
    4.3.2 动词性  52-53
    4.3.3 他の品词性  53-54
  4.4 社会地位とラングによる日本语「上/下」  54-62
    4.4.1 名词性  56-58
    4.4.2 形容词性  58-59
    4.4.3 动词性  59-61
    4.4.4 他の品词性  61-62
  4.5 时间による日本语「上/下」  62-69
    4.5.1 形容词性  64
    4.5.2 名词性  64-65
    4.5.3 他の品词性  65-69
第五章 中国语译における隐喻义のストラテジ一  69-82
  5.1 翻译の言语行为性  69-75
    5.1.1 语弃レべル  69-72
    5.1.2 语用论レべル  72-75
  5.2 翻译の社会行为性  75-82
    5.2.1 伦理观  76-78
    5.2.2 政治文化  78-80
    5.2.3 生活文化  80-82
第六章 结び  82-84
  6.1 结论  82-83
  6.2 今後の课题  83-84
参考文献  84-87
付表1  87-88
付表2  88-89
谢辞  89

相似论文

  1. 土地权属:国家建构与地方性建构,C912.8
  2. 两种认知风格影响下的附带词汇习得研究,H319
  3. 基于韩国人认知方式的初级阶段“V+来/去”结构的教学设计,H195.3
  4. 英语“good”和汉字“好”的认知对比研究,H313
  5. 中文商标注册审查中的近似性判断-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D923.43
  6. 非上海生源地大学生对于上海的态度的内隐研究,G645.5
  7. 认知方式和作业难度对大学生心理折叠—展开影响的眼动研究,B844.2
  8. 场认知方式、工作记忆广度及文章标记对阅读的影响,B842.3
  9. 汉语“头”、“首”词群语义范畴与隐喻认知研究,H15
  10.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的影响,G633.41
  11. 不同认知方式、人格特质对教师空间情景模型建构影响的研究,G443
  12. 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的言语工作记忆及P300的实验研究,B844.2
  13. 英汉时制系统认知对比研究,H314
  14. 女性容貌图片的评价者眼动研究,B842
  15. 抑郁、抑郁反应方式、认知方式与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关系,B842.3
  16. 不同认知方式学生对不同干扰材料阅读的眼动研究,B842.1
  17. 认知方式和任务重要性对前瞻记忆的影响,B842.3
  18. 认知方式、自我监控对高中生数学解题效果和表征的影响,B842.1
  19. 网络阅读的文章标记效应的实验研究,G434
  20. 认知方式、奖励方式及材料难度对大学生学习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B842.1
  21. 非英语专业学生作文中冠词误用的认知分析,H31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日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