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研究

作 者: 徐知媛
导 师: 唐孝威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隐喻 理解策略 英语语言水平 文化 概念表征
分类号: H31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隐喻的认知研究中,隐喻的理解加工一直是个富有意义的研究主题。对于外语学习者的隐喻理解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对隐喻本身理解机制的认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语言的理解机制,更好地揭示双语者大脑加工过程,同时还有助于我们揭示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文化互动,促进学生的外语思维,培养他们的隐喻能力和概念流利,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以及双语心理词库研究为理论框架,采用问卷测试的形式,从学习者的思维过程与思维产出的视角,以浙江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外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隐喻理解策略、隐喻类型,以及英语语言水平对理解策略、隐喻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英语学习者主要利用句子语境和字面翻译的策略进行隐喻理解;其次是利用已有的英语背景知识和汉语文化知识;此外还利用随便猜测、心理意象、句法分析等策略。因此,以英语为母语的单语者的隐喻理解模型不完全适用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习者隐喻理解有其特异性,更多地呈现出“分析型”的处理模型。第二,隐喻类型影响英语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其中,形式和概念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大致相同的隐喻最容易理解,汉语文化知识发生正迁移的比例最高;而形式相同,但概念不同的隐喻最难理解,汉语文化知识发生负迁移的比例最高。这表明,随着汉英两种概念从相同至不同的转变,学习者的理解难度也从易至难,母语概念也从正迁移向负迁移转变。第三,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水平影响其隐喻理解策略。其中,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更多地利用目的语文化知识;而低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则更多地依赖母语概念,同时也较多地利用其他理解策略,例如,心理意象、随便猜测、句法分析等来弥补其英语语言水平的不足。但无论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高或低,学习者都一致倾向于采用句子语境和字面翻译来理解英语隐喻,这种现象验证了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语境效应说”和“字面意义突显假说”。第四,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水平对隐喻理解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与隐喻类型存在交互作用。具体而言,形式和概念都对等的隐喻,英语语言水平的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而其余三类隐喻,高水平学习者的隐喻理解能力显著高于低水平者。这或许表明,中介语权重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外语语言水平,还取决于被测试的词语和概念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建构第二语言学习者外语隐喻概念表征发展模型,拓展已有的双语概念表征研究内容。另外,对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的英语隐喻理解测试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的结果,即英语隐喻理解与英语语言水平相关,与对英语文化知识和概念体系的熟悉性程度相关。

全文目录


致谢  5-7
摘要  7-9
Abstract  9-11
插图和附表清单  11-16
1 绪论  16-30
  1.1 研究背景  16-20
    1.1.1 隐喻的认知本质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16-18
    1.1.2 第二语言学习者隐喻理解研究  18-20
  1.2 已有研究的不足  20-24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  24-29
    1.3.1 研究目标  24-25
    1.3.2 研究问题  25-26
    1.3.3 理论框架  26-28
    1.3.4 研究意义  28-29
  1.4 论文结构  29-30
2 认知隐喻理论与第二语言学习研究  30-91
  2.1 隐喻研究认知观  30-49
    2.1.1 概念隐喻  30-36
    2.1.2 隐喻的类别  36-41
    2.1.3 隐喻的理解机制  41-48
    2.1.4 第二语言学习者隐喻理解的非自动加工特征  48-49
  2.2 二语习得中的隐喻研究  49-79
    2.2.1 隐喻能力与概念流利  50-52
    2.2.2 隐喻与文化  52-60
    2.2.3 第二语言学习者隐喻迁移研究  60-69
    2.2.4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水平和隐喻理解能力研究  69-73
    2.2.5 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隐喻理解因子的模型建构  73-79
  2.3 第二语言词汇和概念表征研究  79-89
    2.3.1 双语概念表征模型  79-86
    2.3.2 双语概念表征模型研究不足  86-89
  2.4 本章小结  89-91
3 英语隐喻理解测试  91-104
  3.1 隐喻语料的选择  91-100
    3.1.1 隐喻句语料来源  91-92
    3.1.2 隐喻句分类标准  92-93
    3.1.3 隐喻语料的筛选  93-95
    3.1.4 隐喻性程度测试  95
    3.1.5 隐喻可理解性和使用性程度判断  95-96
    3.1.6 汉语隐喻表达的可理解性和使用性程度判断  96-98
    3.1.7 预测试  98-100
  3.2 测试一:理解策略、隐喻类型与隐喻理解测试  100-101
    3.2.1 研究问题  100
    3.2.2 被试  100
    3.2.3 测试方法  100
    3.2.4 测试过程  100-101
    3.2.5 评分  101
  3.3 测试二:英语语言水平与隐喻理解测试  101-104
    3.3.1 研究问题  101
    3.3.2 被试  101-102
    3.3.3 测试方法  102
    3.3.4 测试过程  102-103
    3.3.5 评分  103-104
4 理解策略、隐喻类型与隐喻理解  104-124
  4.1 隐喻理解策略  104-114
    4.1.1 数据和结论  104-107
    4.1.2 理解策略和隐喻理解  107-111
    4.1.3 外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的“分析型”模型  111-114
  4.2 隐喻类型和隐喻理解能力  114-123
    4.2.1 数据和结论  114
    4.2.2 汉语隐喻概念迁移  114-120
    4.2.3 不同隐喻类型概念表征  120-123
  4.3 本章小结  123-124
5 英语语言水平与隐喻理解  124-144
  5.1 英语语言水平与隐喻理解策略  124-132
    5.1.1 数据和结论  124-128
    5.1.2 不同英语水平与理解策略的使用  128-130
    5.1.3 外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的语境效应说  130-131
    5.1.4 外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的字面意义突显假说  131-132
  5.2 英语语言水平与隐喻类型  132-139
    5.2.1 数据和结论  132-136
    5.2.2 外语学习者隐喻概念表征发展模型建构  136-139
  5.3 在美留学生英语隐喻理解测试  139-142
    5.3.1 留学生背景情况  139
    5.3.2 留学生英语隐喻理解能力  139-142
  5.4 本章小结  142-144
6 研究结论与前景  144-159
  6.1 研究结论  144-145
  6.2 研究启示  145-152
    6.2.1 本研究的理论启示  145-146
    6.2.2 本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46-150
    6.2.3 外语隐喻教学途径  150-152
  6.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52-154
  6.4 研究不足  154-155
  6.5 研究前景  155-159
    6.5.1 关于英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的大脑神经机制研究  155-156
    6.5.2 关于其他被试群体的研究  156
    6.5.3 关于其他隐喻类型的研究  156
    6.5.4 关于英语隐喻表达能力的研究  156-157
    6.5.5 关于隐喻翻译优势效应的研究  157-158
    6.5.6 关于英语隐喻概念社会化研究  158-159
参考文献  159-174
附录1 隐喻测试问卷  174-177
附录2 学习者隐喻理解策略总频率分布  177-179
附录3 与正确答案相关的隐喻理解策略频率分布  179-181
附录4 四类隐喻理解策略与正确策略频率对比  181-183
附录5 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被试背景情况  183-184
附录6 在美留学生英语隐喻理解测试问卷  184-185
附录7 在美留学生背景情况  185-186
附录8 国内被试、在美留学生、英语本族语者隐喻理解的描述性统计  186-187
附录9 国内被试、在美留学生、英语本族语者隐喻理解的被试内效应  187-188
附录10 国内被试、在美留学生、英语本族语者隐喻理解的被试间效应  188-189
附录11 国内英语专业被试与在美留学生隐喻理解方差分析  189-190
作者简历  190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3.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4. 影视剧时尚元素研究,J905
  5.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6. 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7.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8.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9.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10. 近代福州三坊七巷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比较研究,TU984.114
  11.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12. 新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外交研究,D822
  13. SCXC公司企业文化构建研究,F270
  14.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5.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16.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17.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18.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19. 当代流行文化对“90后”价值观的影响研究,C913.5
  20. 低俗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影响与防御机制研究,G632.4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写作、修辞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