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译佛经叙事研究

作 者: 王红
导 师: 张弘(普慧)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汉译佛经 叙事学 主题 时空理论 话语功能
分类号: I207.9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印度是世界上有无比丰富的寓言和童话的国度,其古代神话、民族史诗、民间故事等文学样式无不以想象之丰富、叙述之华美、语言之繁复而著称,产生于此土壤上的佛经文学无疑带有同样的特质。随着佛典的翻译,以其为载体的异域文学也随之传入中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本论文从时空、人物、主题、话语、比较五个方面研究汉译佛经的叙事特点及与中国古代文学之关系。第一章主要研究佛经的时空理论,佛经故事在时空叙事方面的特点。佛教的空间理论具有丰富的层次结构,奇幻的想象,独有的程式化描写特点。这样的空间结构为佛经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开阔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空间,使佛经叙事自由灵活,奇幻瑰丽。其空间模式有三种:城邑——山林模式;陆地——大海模式;空间转换模式。佛经故事的叙事时间以预述和追述为主,预述有两种类型,一为受记,一为占卜,受记是对未来事的记说,主要是对未来成佛的预言。占卜是古代印度重要的道术之一,占卜情节在佛经故事中较为普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佛经故事的追述时间跨度灵活多样,从几天、几月、数年,到数世,以至阿僧祗劫。在三世因果报应的时间观念上,笔者分析了佛经故事的果报类型,主要有三种:后世果报型、现世报应型、延续型果报。第二章分析佛经的人物形象,佛经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三类:佛陀形象、声闻弟子形象、菩萨形象,本章主要分析佛陀形象和文殊师利形象。第一节分析不同阶段佛陀形象的特点。第二节分析文殊菩萨智慧解脱、精进神辩的形象,讨论大乘佛经程式化描述的特点。第三章对佛经中的故事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十一种主题类型,这些不同的主题自由组合、变异,构成了佛经叙事文学的话语世界。十一种主题类型为:考验型主题;肉身型主题;认亲主题;复仇主题;落难主题;斗法主题;异类相恋主题;奇异降生主题;因祸得福,弄巧成拙主题;动物报恩,人忘恩负义主题;入海采宝主题。第四章主要分析佛经的叙事方法。第一节讨论神通在佛经故事中的话语功能,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冥想禅思,证入六神通,以大智慧断尽无名烦恼得解脱,了知宇宙人生的实相开悟成佛,佛教徒观想佛陀、菩萨法身,观想佛教神通力,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无数佛教神灵,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神话思维模式。佛经中记载的神通力成为佛经叙事的重要方式,形成佛经叙事神异、奇幻的特点,尤其是佛经故事中的斗法主题,就是神通话语的典型表现。第二节分析佛经偈散结合的叙事特色,分析偈颂在佛经中的叙事功能,主要有代言、叙事、描状、引证、转承、评论等七种。第三节以《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为主分析叙事者与叙述视角,讨论阿难在“阿含经”中的叙事功能。第五章以三例个案为主讨论汉译佛经与中国古代文学之关系。第一节以“阳羡书生”与“梵志吐壶”为例,分析佛经故事对魏晋小说的影响,通过比较笔者以为“阳羡书生”应是佛经故事与观念被吸收融入中国志怪小说的一个典型范例。第二节以六朝志怪小说中表现佛教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观念的故事,与佛教思想相比对,认为佛经轮回果报观念在开始亦是比附中土固有之鬼神观、故事情节,即以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情节、主题比拟配合佛经思想,从而使佛教果报观念逐渐在文学中体现出来。第三节以佛经“目连故事”为主分析佛经故事的流传特点:第一,佛经故事本身具有丰富多彩的情节,相似的情节往往附会于一个重要的人物身上,如展现神通的目连、表现智慧辩才的舍利弗、显示菩萨大悲智慧的文殊师利等。第二,佛经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演进变化,各种情节互相融合,表现出灵活多样的叙事技巧。第三,传入中土后,佛经故事经过有意筛选,附会一定的宗教信仰模式,至唐代变文完成了本土化的转变。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绪论  9-16
第一章 佛教理论及佛经故事叙事模式分析  16-55
  第一节 佛教空间理论分析  16-26
  第二节 佛经故事空间转换叙事模式分析  26-35
  第三节 佛教时间理论与佛经叙事时间分析  35-44
  第四节 佛经故事果报类型分析  44-55
第二章 佛经人物形象分析  55-71
  第一节 佛陀形象分析  55-63
  第二节 文殊菩萨形象分析  63-71
第三章 佛经故事主题类型研究  71-101
  第一节 考验型主题与肉身型主题  71-80
  第二节 认亲型主题与复仇型主题  80-85
  第三节 落难型主题与斗法型主题  85-92
  第四节 以“神异降生”为主的其它主题类型  92-101
第四章 佛经故事叙述功能研究  101-127
  第一节 “神通”在佛经叙事中的话语功能  101-109
  第二节 佛经中偈文的叙事功能分析  109-118
  第三节 《长阿含经》和《中阿含经》中的叙事者与叙述视角分析  118-127
第五章 以个案为例分析佛经故事对中国文学之影响  127-147
  第一节 以“阳羡书生”与“梵志吐壶”为例略论佛经故事对魏晋小说之影响  127-131
  第二节 论中古中、印地狱观之差异  131-138
  第三节 论佛经“目连故事”在中古之流变  138-147
参考资料  147-157
附录  157-19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95-196
致谢  196-197

相似论文

  1.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生活化,G633.3
  2. 基于SVM分类算法的主题爬虫研究,TP391.3
  3. 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变化研究,G649.2
  4. 亲密关系中的正向信念,B844.3
  5. Delicious中文标签与汉语主题词表的结合研究,G254.2
  6. 《红楼梦》死亡主题研究,I207.411
  7. 论动画教学中原创动画短片前期创意的方法,J954
  8.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社会化标注主题聚类模型研究,C93
  9. 元代散曲套数叙事艺术研究,I207.24
  10. 东汉文人五言诗主题嬗变,I207.22
  11. 黑龙江大学主题文化酒店的构建研究,F719
  12. 拉赫玛尼诺夫《科雷利主题变奏曲》op.42的音乐与演奏分析,J624.1
  13. 《微物之神》的多义性主题及叙事策略,I351.074
  14. 《长生殿》和《桃花扇》比较研究,I207.3
  15. 围观·欲望·娱乐,G206
  16. 理想中的西部草原—薇拉·凯瑟的地域观分析,I712.074
  17. 《猪人》和《毛猿》归属主题的对比研究,I712.07
  18. 美国生态报告文学主题研究,I712.075
  19. 谢尔盖·多甫拉托夫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I712.074
  20. 钢琴演奏中手指触键与手腕手臂的配合,J624.1
  21. 当代青藏高原主题绘画中的宗教性研究,J20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宗教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