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庄子》寓言研究

作 者: 桂桂
导 师: 饶龙隼
学 校: 上海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庄子寓言 思想资源 表义类型 用象特点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庄子》是一本充溢着深奥思想的经典之作,其可供研究之领域非常广泛。传统的庄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注疏、释义以及考证等方面,有的学者也从神话传说、文艺美学、比较研究等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庄子》。庄子寓言的研究虽然也有诸多成果,但针对庄子寓言的概念界定、分布结构、表义类型、用象特点,都没有得出非常完整而系统的结论。本论文研究《庄子》中的寓言,主要是通过探讨庄子寓言的名义、寓言思想的资源、寓言的表义类型以及寓言在用象上的特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来综合而全面地阐释庄子寓言,一共分四个章节来进行。第一章,庄子寓言名义辨析。在“寓言”辩义这一节中,将追溯“寓言”一词的来源,即出现于《庄子》“三言”之中时所具备的具体含义。“寓言”的本义是一种“藉外论之”的言辞方式,是通过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诸子寓言中的“寓言”则是一种表义单元,它通过譬喻和虚构手法来表达观点,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寓言故事。本题在庄子寓言承载方式这一节中,针对庄子寓言的分布结构和具体形态进行了归纳和讨论。第二章,庄子寓言思想资源。庄子寓言的创设,必然和当时混乱的历史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取决于庄子本人对现实的感受,取决于他本人的痛苦意识,以及他对上古时代的崇拜。第三章,庄子寓言表义类型。庄子寓言虽然零散地分布在全书的不同篇章之中,但是它并不是杂乱而无章可循的,本题将庄子寓言的表义类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可概括为不相比、不伤己、逍遥游。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比小大相异的两种物象之形态和心态,论述相互攀比、羡慕是不可取的,这一类寓言以鲲鹏与蜩和学鸠、井蛙与海龟、河伯与海若等寓言为典型代表;第二部分则是重点论述对万物本性的保护,先从负面的角度阐述伤害事物本性所带来的危害,再从正面的角度描写无用之用的至高境界,这一类寓言则以马、散木、畸人、浑沌等寓言为典型代表;第三部分是对前面二者的升华,也是庄子寓言思想的精髓,即如何才能达到遗忘万物、逍遥无待的境界,怎样才能在宇宙中让思想尽情地驰骋以获得真正的自由,这一类寓言以神人形象、虚拟物、能工巧匠为典型代表。第四章,庄子寓言用象特点。庄子寓言内容之所以看起来诡谲恣肆、离奇荒诞,主要是因为对寓言物象的描述极富奇幻色彩,这些物象也并不都是庄子的原创,而是有一定的原型。庄子寓言的用象特点便是既存在物象介质属性的残留,又存在观念属性的发越。第一种情况是原来物象所具有的介质属性被继续沿用,但是进行了艺术化的夸张,第二种情况是上升为观念具象之后所进行的改造与超越。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3
绪论  13-16
第1章 庄子寓言名义辨析  16-27
  1.1 庄子寓言与寓言辨义  16-22
    1.1.1 作为言辞方式的寓言  16-20
    1.1.2 作为表义单元的寓言  20-22
  1.2 庄子寓言的承载方式  22-27
    1.2.1 庄子寓言的分布  22-24
    1.2.2 庄子寓言的形态  24-27
第2章 庄子寓言思想资源  27-41
  2.1 庄子寓言创设的时代背景  27-34
    2.1.1 庄子寓言的历史环境  27-31
    2.1.2 庄子寓言的文化底蕴  31-34
  2.2 庄子寓言与庄子思想  34-41
    2.2.1 庄子寓言的痛苦意识  34-38
    2.2.2 庄子寓言的尚古思想  38-41
第3章 庄子寓言的表义类型  41-64
  3.1 禀分各异,弃企羡之心  41-47
    3.1.1 鲲鹏与学鸠之比  41-43
    3.1.2 河伯与北海若之比  43-45
    3.1.3 井蛙与海龟之比  45-47
  3.2 勿伤本性,致无用之用  47-56
    3.2.1 海鸟与马  47-48
    3.2.2 无用之散木  48-51
    3.2.3 无用之畸人  51-55
    3.2.4 浑沌之死  55-56
  3.3 无待自化,达逍遥之境  56-64
    3.3.1 神人之游  56-58
    3.3.2 虚拟物之游  58-60
    3.3.3 普通大众之游  60-64
第4章 庄子寓言用象特点  64-85
  4.1 庄子寓言介质属性之残留  64-70
    4.1.1 小大之变  64-66
    4.1.2 神人之变  66-68
    4.1.3 大木之变  68-70
  4.2 庄子寓言观念属性之发越  70-76
    4.2.1 畸人与巫师之变  70-71
    4.2.2 多面河神之变  71-73
    4.2.3 浑沌之变  73-76
  4.3 庄子寓言的表义功能  76-85
    4.3.1 庄子寓言的多义性  76-77
    4.3.2 庄子寓言与诸子寓言的互见  77-82
    4.3.3 庄子寓言对后世的影响  82-85
结束语  85-87
附录  87-89
参考文献  89-94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94-95
致谢  95

相似论文

  1. 佛教平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B948
  2. 《庄子》寓言的美学阐释,I207.7
  3. 《庄子》“三言”研究,H13
  4. 《庄子》寓言研究,I207.7
  5. 《庄子》寓言的审美研究,I01
  6. 《庄子》象征文学艺术特色研究,I206.2
  7. 庄子寓言与诗性智慧研究略稿,I206.2
  8. 庄子寓言的形象与表义研究,I207.7
  9. 《庄子》寓言刍论,I206.2
  10. 《庄子》寓言叙事研究,I206.2
  11. 《庄子》寓言探微,I207.7
  12. 《庄子》的成语研究,H136.3
  13. 《庄子》寓言戏剧性研究,I207.7
  14. 论先锋小说的非理性特征,I207.42
  15. 论五四启蒙文学的现代性,I206.6
  16. 论饭店资源的系统配置,F719.3
  17. 传统与现代融合中的生命关注,I207.42
  18. 论张炜小说创作中的生态意识,I207.42
  19. 戴锦华女性主义批评初探,I207.42
  20. 中国现代作家与尼采,I206.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