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抑郁药物的神经可塑性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 者: 王国华
导 师: 徐江平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药理学
关键词: 抑郁 BDNF 神经可塑性 氯胺酮 常春藤皂苷元 结构改造
分类号: R9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疾病,世界上约五分之一的人口受到抑郁症的困扰。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大量文献报道抑郁症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子和神经可塑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其具体的关系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单次注射氯胺酮可以在30min内起到抗抑郁效果,并且可以持续1个星期,虽证实可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可塑性相关,但氯胺酮的速效及长效的机制尚不清楚。进一步阐明抑郁症与BDNF和神经可塑性的系统关系,研究氯胺酮在治疗抑郁时的速效和长效与BDNF和神经可塑性的具体关系和作用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常春藤皂苷元具有一定的抗抑郁生物活性,然而,其活性不强,对其结构改造以提升其抗抑郁活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检测在抑郁的发病和治疗过程中,BDNF和神经可塑性的作用;研究糖皮质激素皮质酮对氯胺酮在BDNF表达中的促进作用的影响,并探讨氯胺酮的速效和长效机制与神经可塑性及BDNF的关系;研究氯胺酮增强小鼠海马神经元神经可塑性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对具有抗抑郁活性的常春藤皂苷元进行结构改造,并检测其抗抑郁效果及机制。方法:1.以C57BL/6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期皮质酮暴露的方法造成焦虑/抑郁模型,经过30d的饮水给药(皮质酮,35mg·L-1)以后,通过高架迷宫实验和悬尾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当确认小鼠已经达到焦虑/抑郁样状态以后,进入治疗、康复阶段,每天腹腔注射氟西汀(18mg·kg-1)。20d以后,检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分别在第10d,20d,35d,45d,60d取材,进行高尔基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计数海马CA1,CA3区椎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的变化和DG区颗粒神经元树突棘密度的变化,检测海马CA1区,CA3区和DG区(包括新生神经元和成熟神经元)神经元内BDNF的表达变化。2.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单次注射氯胺酮(3.0mg·kg-1)对小鼠BDNF的表达和神经可塑性的影响。采用长期皮质酮暴露(饮水中给予皮质酮35mg·L-1)造成焦虑/抑郁模型,单次给予腹腔注射氯胺酮以后,使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氯胺酮对BDNF的促进作用在抑郁鼠和正常鼠的不同,并运用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剂RU486进行进一步确认。在此基础上,一方面研究短期给予皮质酮对氯胺酮在BDNF表达中的促进作用中的影响,并探讨氯胺酮的速效(30min)和长效(7d)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采用皮质酮暴露的方法,给皮质酮3天以后,单次腹腔注射氯胺酮(3.0mg·kg-1)后分别在第30min和第7d取材,检测BDNF的表达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的变化。一方面研究氯胺酮提高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机制: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在单次给予氯胺酮后的15min,45min,4h和24h时间点取材,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acl信号通路中的RaclGTPase, Tiaml, RacGAPl,和P-cofilin的变化情况,拟探讨氯胺酮提高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与Racl信号通路的关系。3.设计并合成常春藤皂苷元酰胺衍生物N-(3-二甲氨基丙基)-常春藤皂苷元-17-甲酰胺(HGA)。以常春藤皂苷元为原料,经DCC/NHS将常春藤皂苷元28位的羧基活化,加入二甲氨基丙胺反应得HGA。经质谱,核磁氢谱和碳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认。然后,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其纯度。在此基础上,在细胞水平,以原代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用皮质酮(10μmol·L-1)损伤造模,探讨HGA对原代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在整体动物水平,应用急性给药的方法,研究HGA急性给药对C57BL/6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并且,从BDNF和神经可塑性的角度研究其抗抑郁作用的机制。结果:1.神经可塑性和BDNF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的变化(1)慢性皮质酮暴露及长期的氟西汀治疗对小鼠行为学的影响给予皮质酮暴露30d以后,高架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小鼠进入开臂的次数著减少(t=2.202,P=0.043),悬尾实验结果显示小鼠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t=2.094,P=0.047):经过20d的氟西汀治疗以后,小鼠在高架迷宫实验中进入开臂的次数显著增多(P=-0.007),悬尾实验中小鼠的不动时间显著(P=0.000)减少。(2)慢性皮质酮暴露及长期氟西汀治疗对小鼠神经可塑性的影响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10d和20d的皮质酮处理对海马各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经过35d的皮质酮的处理以后,与相应的溶剂对照组(VEH)的神经元的树突棘的密度相比,CA1区(t=2.626,P=0.030)和CA3区(t=2.982,P=0.018)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显著降低。经过45d的皮质酮处理以后的,海马的所有亚区的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均明显少于相应的溶剂对照组的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CA1:P=0.004;CA3:P=0.000;DG:P=0.002)。经过60d的皮质酮处理以后海马各区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均明显的少于相应的溶剂对照组的树突棘的密度(CA1:P=0.001;CA3:P=0.000;DG:P=0.004)。经过10d的氟西汀处理以后,与相应的CORT组相比,经氟西汀处理的CORT+FLX组的CA1区(P=0.000)和CA3区(P=0.004)的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显著提高。经过25d的氟西汀处理以后,与相应的CORT组相比,CORT+FLX组的海马所有亚区的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均显著升高(CA1:P=0.000;CA3:P=0.000;DG:P=0.010)。(3)慢性皮质酮暴露及长期氟西汀治疗对小鼠海马区神经元胞体内BDNF水平的影响经过10d的皮质酮处理后,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DG区的新生神经元(t=4.416,P=0.002)与成熟神经元(t=3.371,P=0.010)胞体中的BDNF的水平显著升高。经过20d的皮质酮处理后,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DG区成熟神经元(t=3.848,P=0.005),DG区新生神经元(t=3.991,P=0.004)和CA3(t=3.495,P=0.008)区神经元胞体中的BDNF的水平显著升高。经过35d的皮质酮处理后,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DG区成熟神经元(t=2.501,P=0.037),CA3区(t=3.670,P=0.006),CA1区(t=3.549,P=-0.008)神经元中的BDNF水平显著提高。与相应的VEH组相比,45天的皮质酮处理后,CA1区神经元(P=0.001)和DG区新生神经元(P=0.001)的BDNF的水平显著减少。经过60d的皮质酮处理后,与相应的VEH组相比,海马CA1区、CA3区神经元和DG区新生神经元中的BDNF的水平均显著升高(CA1:P=0.031;CA3:P=0.008;DG-N:P=0.012)。经过10d(36d-45d)的氟西汀处理后,与相应的CORT组相比,DG区成熟神经元(P=0.000)和新生神经元(P=0.003)胞体内的BDNF的水平显著减少。与相应的各CORT组相比,经过25d的氟西汀处理后,海马CA3区神经元、DG区成熟神经元和新生神经元中的BDNF的水平均显著降低(CA3:P=0.025;DG-M:P=0.001;DG-N:P=0.001)。2.氯胺酮抗抑郁作用与神经可塑性和BDNF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1)氯胺酮对BDNF的促进作用及糖皮质激素皮质酮的影响与给予单次氯胺酮注射的正常鼠相比,给抑郁鼠单次注射氯胺酮,给药后30min时,抑郁鼠海马BDNF的表达显著升高(F=12.493,P=0.008),并且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剂Ru486可以显著抑制这种升高(F=15.499,P=0.004)。但是短期(3d)的皮质酮处理却不能达到相似的效果,氯胺酮可显著促进海马区BDNF的表达(F=927.149,P=0.000);短期(3d)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剂处理不会对氯胺酮的BDNF促进作用产生影响(F=0.165,P=0.690)。单剂量给予氯胺酮以后30min时,小鼠海马突触素(Synaptophysin)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F=0.897,P=0.358)。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剂Ru486对突触素的表达也没有显著影响(F=1.524,P=0.235)。单剂量给予氯胺酮以后7d时,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海马BDNF水平没有出现显著改变(F=1.539,P=0.233)。并且短期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剂Ru486处理也没有对氯胺酮的BDNF促进作用产生显著影响(F=2.275,P=0.151)。单剂量给予氯胺酮以后7d时,给予了氯胺酮的各组小鼠海马突触素(Synaptophysin)表达水平显著提高(F=466.104,P=0.000)。并且短期的Ru486处理(3d)不影响突触素的表达(F=4.308,P=0.054)。(2)氯胺酮对Rac1信号通路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在给予单剂量氯胺酮后,Rac1-GTPase在15min(t=4.023,P=0.016)和45min(t=3.939,P=0.017)两个时间点均显示升高,在给药后的4h时,恢复到正常水平(t=0.570,P=0.599);在给予单剂量氯胺酮后15min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Tiam1水平显著升高(F=953.626,P=0.000),并且在给予单剂量氯胺酮后45min时,Tiam1仍显著升高(F=70.369,P=0.000),在单剂量注射氯胺酮以后4h时间点Tiam1的表达恢复到基础水平(F=1.259,P=0.278);在给予单剂量氯胺酮后15min时,与对照组相比,RacGA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20.750,P=0.000),并且持续到给予单剂量氯胺酮后45mmin时间点,RacGAP1仍显著降低(F=181.808,P=0.000)。给予单剂量氯胺酮以后4h时间点,RacGAP1的表达恢复到基础水平(F=0.343,P=0.566);在给予单剂量氯胺酮的15min,与对照组相比,Cofilin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F=617.735,P=0.000);单剂量给予氯胺酮后的45min(F=259.295,P=0.000)和4h(F=148.986,P=0.000),Cofilin的磷酸化水平均持续显著升高。在单剂量给予氯胺酮后的24h的时间点,Cofilin的磷酸化水平回到基础水平(F=2.453,P=0.137)。3.常春藤皂苷元结构改造与生物活性及其机制研究(1)通过普通化学合成的方法,经柱色谱分离,得到了白色粉末状化合物N-(3-二甲氨基丙基)-常春藤皂苷元-17-甲酰胺(HGA)。质谱图显示分子离子峰是558.0([M+H]+)而HG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56.86;核磁氢谱的数据:1H-NMR(CD3OD):δ5.26(t,J=3.4Hz,1H,C=C-H),3.99(dd,J1=14Hz,J2=7.2Hz,1H),3.48-3.52(m,1H),3.41(d,J=10.8,1H),3.05-3.11(m,1H),2.91(t,J=7.2Hz,2H),2.71(s,6H,NMe2),1.91(s,1H),1.05-1.43(m,22H),0.78-0.95(m,18H),0.686(3H,s,CH3),0.596(3H,s,CH3),与HGA的结构相吻合;核磁碳谱数据:6180.02(C=0),143.67(C=C),122.65(C=C),72.30,65.76,60.07,55.38,46.20,46.10,42.22,41.82,41.51,40.99,39.20,37.97,36.43,35.90,33.58,33.20,33.02,31.81,30.14,27.06,25.93,25.03,24.87,23.06,22.57,22.44,19.38,17.62,16.56,14.78,12.98,11.24,与HGA的结构相吻合。综合以上的分析,合成所得化合物为目标化合物HGA。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甲醇-水-冰醋酸-乙二胺(87:13:0.04:0.02)为流动相,210nm为检测波长,发现,HGA出峰时间为59.09min,归一化法的计算结果显示HGA的纯度为94.08%(HPLC)。(2)常春藤皂苷元酰胺衍生物HGA的抗抑郁生物活性及机制研究HGA神经保护作用实验中,MTT结果显示,化合物HGA可以在0.1μmol·L-1(P=0.042)。而相同实验条件下1μmoL·L-1的HG(P=0.866)不能对神经元产生显著的保护作用。急性给药的小鼠悬尾实验的结果显示,HGA在10mg·kg-1时可以显著(P=0.010)缩短C57BL/6小鼠的不动时间。在此基础上,从BDNF和神经可塑性的角度对其机制进行研究,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显示,HGA可以显著逆转皮质酮所导致的BDNF(P=0.000)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 P=0.000)蛋白的表达水平的下降。结论:1.在抑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BDNF的表达水平先升高,再降低,最后又升高,呈波浪形变化。并且在给予氟西汀治疗以后,BDNF的表达水平与抑郁但未接受治疗的小鼠相比,显著下降,说明BDNF与小鼠的抑郁状态密切相关,但关系复杂。在抑郁的发生阶段,BDNF应激性的升高可能对神经可塑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则随着小鼠的抑郁状态的发生、发展而不断降低,当给与氟西汀治疗以后,小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迅速升高而且与小鼠的行为学状态呈正相关,说明神经可塑性的变化很可能是抑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氯胺酮在抑郁鼠身上对BDNF表达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而这种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被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剂Ru486所阻断。但短期(3d)的皮质酮处理不能显著影响氯胺酮对BDNF的促进作用。单剂量注射氯胺酮的速效抗抑郁作用可能与促进BDNF的表达相关,其长效可能与其改善了神经可塑性有关。单剂量氯胺酮可能是通过激活Racl信号通路,促进Cofilin的磷酸化,抑制Cofilin的剪切作用,最终改善神经可塑性,起到长效的抗抑郁作用。3.经设计和普通化学合成,成功得到了N-(3-二甲氨基丙基)-常春藤皂苷元-17-甲酰胺(HGA),HGA可以在0.1μmo1·L-1的浓度下对原代海马神经元产生显著的保护作用;HGA可以在10mg·kg-1的给药剂量下,小鼠在悬尾实验中起到显著的抗抑郁作用,HGA的抗抑郁作用可能跟HGA可以促进BDNF和突触素的表达有关。

全文目录


摘要  3-10
ABSTRACT  10-21
第一章 神经可塑性BDNF抑郁症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  21-50
  前言  21-23
  1.1 实验材料  23-26
    1.1.1 实验动物  23
    1.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23-24
    1.1.3 溶液配制  24-25
    1.1.4 仪器设备和材料  25-26
  1.2 实验方法  26-34
    1.2.1 实验动物分组和药物处理  26-27
    1.2.2 行为学实验  27-28
    1.2.3 高尔基染色(Golgi-Cox staining)  28-31
    1.2.4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31-33
    1.2.5 统计学分析  33-34
  1.3 结果  34-45
    1.3.1 行为学实验结果  34-36
    1.3.2 高尔基染色结果  36-40
    1.3.3 免疫荧光结果  40-45
  1.4 讨论  45-49
  1.5 结论  49-50
第二章 氯胺酮抗抑郁作用与神经可塑性和BDNF的关系及机制研究  50-75
  前言  50-52
  2.1 第一节 氯胺酮对抑郁鼠BDNF表达的影响  52-59
    2.1.1 实验材料  52-55
    2.1.2 实验方法  55-58
    2.1.3 结果  58-59
  2.2 第二节 氯胺酮对BDNF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59-65
    2.2.1 实验材料  59
    2.2.2 实验方法  59-61
    2.2.3 结果  61-65
  2.3 第三节 氯胺酮对神经可塑性的促进作用的机制研究  65-71
    2.3.1 实验材料  65-66
    2.3.2 实验方法  66-67
    2.3.3 结果  67-71
  2.4 讨论  71-74
  2.5 结论  74-75
第三章 常春藤皂苷元结构改造与生物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75-103
  前言  75-76
  3.1 第一节 常春藤皂苷元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分析  76-83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76
    3.1.2 常春藤皂苷元酰胺衍生物(HGA)的合成  76-78
    3.1.3 合成产物的谱图分析  78-82
    3.1.4 HGA的HPLC纯度检测  82-83
  3.2 第二节 HGA的神经保护作用  83-91
    3.2.1 实验材料  83-85
    3.2.2 实验方法  85-88
    3.2.3 结果  88-91
  3.3 第三节 HGA对小鼠抗抑郁作用初筛  91-94
    3.3.1 实验材料  92-93
    3.3.2 实验方法  93
    3.3.3 结果  93-94
  3.4 第四节 HGA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94-100
    3.4.1 实验材料  94-96
    3.4.2 实验方法  96-99
    3.4.3 结果  99-100
  3.5 讨论  100-101
  3.6 结论  101-103
参考文献  103-117
英文缩略词表  117-11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19-120
致谢  120-122
统计合格证明  122

相似论文

  1.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2.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R249.2
  3. 大叶蒟抗抑郁物质基础及分析方法研究,R284.1
  4. 新型抗抑郁药物DPI-289以及API-121的合成研究,R914
  5.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伴发轻、中度抑郁患者的干预研究,R473.73
  6. 2型糖尿病伴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R587.1
  7. 首发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的研究,R749.4
  8. 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测模型研究,B842.6
  9. 涤痰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R277.7
  10. 初发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R749.1
  11. 乳化异氟醚对成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R965
  12. 上海市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抑郁症状现状及认知行为干预研究,B844.2
  13. 疏肝健脾活血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干预的临床研究,R259
  14. 丘脑NMDA受体在麻醉鼠大脑网络处理感觉信息中的作用,R965
  15. 国产异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影响成年大鼠学习记忆的相关研究,R965
  16. 氯胺酮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736.6
  17. 海湾战争综合征大鼠模型海马BDNF、TrkB以及CREB的表达,R82
  18. EGCG对铅/抑郁导致的海马学习记忆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R285.5
  19. TrkB受体和KCC2在骨癌痛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R738.1
  20. 心智觉知训练对初中生抑郁情绪的干预,G444
  21. 沉思、抑制能力对抑郁与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影响,B842.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