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种植体表面改性—光诱导超亲水性表面骨结合机制研究

作 者: 石磊
导 师: 刘宝林
学 校: 第四军医大学
专 业: 口腔临床医学
关键词: 种植体 骨结合 氧化钛 生物老化 光催化诱导反应 骨-种植体界面 亲水性 表面能 生物活性表面 成骨细胞 接触角 显微CT
分类号: R78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骨结合界面的破坏是目前临床上导致种植体发生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特别是即刻种植、即刻负重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骨结合的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已经有很多表面粗化处理的方法都能增强骨结合效果,但是骨结合率仍未达到非常理想的地步(仅介于30%-70%之间),而且部分学者认为这种粗糙的表面也成为种植体周围炎不易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最近,相关研究报道了在骨结合早期,经过放置4周的种植体骨结合率为60%,而刚刚加工完成的―新鲜‖表面则能达到90%,这应该归功于刚刚处理过的钛表面具有的生物活性。目前,有生产厂家尝试将种植体封装在PH等于5的生理盐水中来―保存‖生物活性,但是从加工完成到临床应用往往经历数月,会失去保存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刚刚加工处理后的钛金属表面被证实带有正电荷,而疏水性种植体表面由于存在惰性氧化膜的保护不带电荷,而当种植体植入之前,制备后窝洞内的血浆蛋白带有负电荷,这就意味着在理论上极可能存在与以往不同的骨-种植体连接方式,即―直接‖骨连接。有研究显示经过短时间内的光催化诱导,氧化钛表现出超强的亲水性能和生物活性;同时,紫外光(UV)照射能量超过3.2eV时,钛表面会释放电子,产生氧空穴,这种经过电荷改变的表面被证实更能吸引成骨细胞的粘附和同时促进细胞分化与增殖。所以,我们认为手术前即刻恢复植入材料表面生物活性要比长时间―保存‖的方式更加有效率;且这种钛表面电化学改变引起的、尚需被进一步证实的―直接‖骨结合的机理尚不清楚。【目的】1、进一步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超亲水性表面―直接‖骨结合存在的证据,并验证超亲水性种植体―直接‖骨连接的效果。2、探明光催化诱导钛种植体表面恢复超亲水性(接触角接近于0°)后增强骨结合能力的机制,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48枚实验用钛种植体及52个钛片(商业纯钛四级)采用微弧氧化法(MAO)表面粗化处理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在黑暗的室内放置8周以强化其生物老化效果,然后对实验组的样本进行UVC光催化诱导48小时后,立即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本同时进行体内、体外实验。2.分别对UVC光催化前后的钛片样本表面进行x射线光电子谱检测,分析光催化前后钛表面元素含量的变化。3.分别对进行UVC光催化诱导后的钛片样本在特定连续时间段内进行接触角测量来观察生物老化现象的变化情况。4.对实验组与对照组钛片样本进行成骨细胞与材料粘附共培养,观察成骨细胞对超亲水性表面与疏水性表面粘附、分化和增殖能力的差别。5.48枚实验种植体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后进行体内动物实验,借助显微CT、组织形态学染色、生物力学检测及种植体-骨复合物的表面生物组织能谱分析等手段,观察超亲水性表面与疏水性表面的骨结合能力的差别。【结果】1.通过XPS检测,可以发现经过UVC光催化诱导后的钛表面的几种元素均发生了变化:其中在453.8eV的Ti4+和在458.3eV的Ti3+都升高说明光催化诱导方法可以暴露出更多的钛元素;此外,光催化诱导后的超亲水性表面Ti4+和Ti3+之间的―电势差值‖也增加了,原因可能因为光催化诱导的能量导致钛表面发生电子跃迁,进而产生了电荷加载,表面电化学结构发生改变。除了钛元素发生改变,氧元素的含量有所升高,这一现象可以间接表明光催化诱导后钛金属表面的羟基自由基的含量升高了。最后,碳元素的含量大大降低,说明光催化诱导有效地去除了杂质的附着。2.表面接触角实验证实刚刚经过UVC光催化诱导后的超亲水性表面的接触角接近于0°,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接触角也增大,而经过7天的暴露后,接触角又恢复到70°以上,基本与对照组(疏水性表面)的接触角没有差别。3.生物力学检测(最大抗拔出力实验)显示,在4周与12周的时候,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结合强度无明显差别;然而8周的时候,实验组最大抗拔出力值为70.4±9.3N,对照组为56.7±6.6N(P<0.01),说明在骨结合早期,超亲水性表面较疏水性表面更能提高骨结合强度,原因可能是因为形成了化学性的连接,而在骨结合晚期未见明显优势。4.通过EDS检测及扫描电镜观测可以发现,在骨-种植体结合界面内,对照组(疏水性表面)钛金属与骨之间有一个间隙;而经过UVC催化诱导后的超亲水性表面与骨之间则有着更为紧密的连接,即―直接‖骨-种植体连接。5.显微CT观察的结果显示,在4周与12周时,超亲水性表面的骨矿化率(TMD)较疏水性表面只有较轻微的增加,而到了8周,则出现了明显的增加。6.通过组织形态学分析可以得知,从4周到12周即骨结合早期与晚期,实验组(超亲水性表面)的骨结合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疏水性表面)。【结论】从上述实验研究中,得出以下五种推论:1. UVC光催化诱导能够有效地将生物老化的钛表面重新恢复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超亲水性表面。2.紫外线通过去除材料表面的碳等杂元素而纯化钛金属表面。3.经过UVC光催化诱导后,XPS检测氧元素含量升高,表明具有生物活性的钛金属表面与空气中水接触后,会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4.经过UVC光催化诱导后,Ti4+与Ti3+之间的电势差增加了,使得生物惰性的钛金属由不带电荷转变成带有正电荷的表面,这样就有可能使钛金属表面直接吸引带有负点的血浆蛋白粘附,而加快骨结合的进度。5.超亲水性表面的这种―直接‖骨结合方式具有较疏水性表面更加优越的骨结合效果,表现为结合强度更高,结合面积更大。虽然从宏观上看,对骨结合早期(8周)影响明显,但是这种带有正负电荷的化学性连接在骨结合的后期作用则不明显,而且这种新的连接方式可能将改变以往人们普遍接受的骨-种植体需要依赖Ca/P半桥粒过渡的理念。总之,在表面粗化处理和基因、蛋白质分子自组装技术遇到瓶颈后,采用紫外线特别是UVC光催化诱导钛种植体表面后,使其发生改性,从而促进骨结合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人中耳及外耳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R764
  2. 应用Micro CT骨板厚度解剖学研究,R322
  3. 阿司匹林治疗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R580
  4. 男性股骨颈骨折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松质骨强度测量和差异研究,R681.8
  5. 组织工程骨用于兔腰椎融合的BMP-2表达和显微CT研究,R681.5
  6. 脊髓损伤早期大鼠股骨远端骨量丢失的实验研究,R651.2
  7. 52颗中国人单根管下颌第一恒前磨牙根管锥度值测量,R781.05
  8. Micro CT观察小牛松质骨在兔体内的三维结构变化,R687
  9. 男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股骨头松质骨微结构区域差异研究,R683
  10. 33颗中国人单根管下颌第二前磨牙根管锥度值测量,R781.05
  11. 钉道局部固化增强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实验研究,R687.3
  12. 力学、生物学因素对于骨质疏松影响的骨形态计量学研究,R580
  13.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胫骨骨延长动物模型骨再生成熟的显微CT分析研究,R454
  14. 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条件下稳定机制的实验研究,R580
  15. 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变异的形态学研究,R781.05
  16. 种植体表面不同形貌对骨质疏松症骨结合的影响,R580
  17. 骨质疏松条件下椎弓根螺钉的改性研究,R687.3
  18. 骨质疏松条件下膨胀式椎弓根螺钉与骨水泥强化螺钉的稳定性和钉道界面的比较研究,R687.3
  19. 胸椎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的研制及其在骨质疏松椎体内生物力学和钉道界面组织学的研究,R687.3
  20. 热解条件下煤孔隙裂隙演化的显微CT实验研究,P618.11
  21. OPG基因敲除小鼠骨质量和软组织钙化的特点,R580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口腔科学 > 口腔矫形学 > 牙科材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