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改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

作 者: 邬晶
导 师: 夏晓波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临床医学
关键词: 先天性青光眼 小梁切开术 小梁切除术
分类号: R779.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观察和探讨改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象与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先天性青光眼患者27例(42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即婴幼儿型组(0-3岁),7例(10只眼),青少年型组(10-30岁),20例(32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改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青少年型组术前及术后的视力、前房、滤过泡、眼压、C/D比值、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变化规律以及并发症情况;婴幼儿型组仅观察前房、滤过泡、眼压、C/D比值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为1-29个月,平均13.3士7.7个月。结果:(1)视力:青少年型组术前、术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末次复查为准)。(2)功能性滤过泡:婴幼儿型组和青少年型组术后形成率均为100%。(3)眼压:婴幼儿型组术前平均为38.2±8.8mmHg,术后平均为13.6±3.1mmHg;青少年型组术前平均为27.9±9.8mmHg,术后平均为10.2±4.0mmHg(以末次复查为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C/D比值:婴幼儿型组术前平均为0.84±0.97,术后平均为0.84±0.11,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型组术前平均为0.85±0.13,术后平均为0.79±0.17,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视网膜神经纤维指数:包括神经纤维青光眼鉴别指数(NFI)、上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Superior Average,μm)、下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Inferior Average,μm)及双眼对称性指数(Inter-Eye Symmetry),在术前平均值分别为65.71±29.62、48.46±26.48、47.79±21.85、0.56±0.33:术后平均值分别为65.42±31.75、46.21±17.59、47.38±16.69、0.38±0.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视野指数:青少年型组平均缺损(mean defect, MD)术前平均值为-14.998±11.685dB,术后平均值为-13.330±10.973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 PSD)术前平均值为7.135±4.318dB,术后平均值为6.101±4.471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并发症:术中有6只眼(14.3%)发生前房出血;术后37只眼(88.1%)发生前房积血,其中35只眼(83.3%)出现少量前房积血,2只眼(4.8%)出现大量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前房积血全部吸收;未发现一例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8)手术成功率: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结论:改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先天性青光眼的眼压,同时患者的视功能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1
一、前言  11-13
二、对象与方法  13-19
  2.1 一般资料  13-14
    2.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3
    2.1.2 先天性青光眼的诊断标准  13
    2.1.3 病例选择标准  13
    2.1.4 病例排除标准  13-14
  2.2 检查方法  14-16
    2.2.1 视力检查方法  14
    2.2.2 眼科常规检查方法  14
    2.2.3 房角镜检查方法  14-15
    2.2.4 眼压检查方法  15
    2.2.5 视野检查  15
    2.2.6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检测  15-16
  2.3 手术方法  16-17
    2.3.1 手术仪器  16
    2.3.2 手术步骤  16-17
  2.4 术前术后用药  17
    2.4.1 术前用药  17
    2.4.2 术后用药  17
  2.5 术后随访  17
  2.6 术后滤过泡分类标准  17-18
  2.7 前房积血分度  18
  2.8 手术成功标准  18
  2.9 统计学方法  18-19
三、结果  19-25
  3.1 一般资料  19
  3.2 青少年型组术前、术后视力的比较  19-20
  3.3 婴幼儿型组和青少年型组术后滤过泡形成情况  20
  3.4 婴幼儿型组和青少年型组术前、术后眼压的比较  20-21
  3.5 婴幼儿型组和青少年型组术前、术后C/D比值的比较  21-22
  3.6 青少年型组术前、术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比较  22-23
  3.7 青少年型组术前、术后视野指数的比较  23-24
  3.8 青少年型组和婴幼儿型组并发症的情况  24
  3.9 青少年型组和婴幼儿型组手术成功率的情况  24-25
四、讨论  25-33
  4.1 手术治疗方法  26-27
  4.2 改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特点  27-28
  4.3 改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28-31
    4.3.1 眼压的控制  28
    4.3.2 视功能的保护  28-29
    4.3.3 滤过泡的形成  29-30
    4.3.4 C/D比值的变化  30-31
    4.3.5 手术并发症  31
    4.3.6 手术成功率及影响因素  31
  4.4 总结  31-33
五、结论  33-34
参考文献  34-36
综述 青光眼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36-44
  参考文献  42-44
致谢  44

相似论文

  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影响因素分析,R779.6
  2. 紫杉醇聚乳酸微球抑制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的实验研究,R779.6
  3. P53在CYP1B1基因敲除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R775
  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研究,R779.6
  5. 兔巩膜池小梁切除术后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引流的形态学研究,R779.6
  6. 兔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包裹巩膜瓣术式的实验研究,R779.6
  7. 原发先天性青光眼患者CYP1B1基因筛查和变异研究,R775
  8.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不同处置方法的手术疗效分析,R779.6
  9. 小梁切除术后屈光改变的临床分析,R779.6
  10.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系统评价,R779.6
  11.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术后黄斑厚度变化的初步观察,R779.6
  12. 青白联合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厚晶状体白内障的疗效观察,R779.6
  13. 姜黄素抗兔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实验研究,R285.5
  14. 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角膜源性散光的影响,R779.6
  15.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与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R779.6
  16.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Meta分析,R779.6
  17.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CYP1B1基因的突变筛查,R775
  18. 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长期疗效分析,R779.6
  19.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研究,R774.1
  20. 中国人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CYP1B1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R775
  21.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房水葡萄膜巩膜引流途径的实验研究,R779.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眼科学 > 眼外科手术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