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发育期大鼠高级视皮层活动对初级视皮层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研究

作 者: 牟海燕
导 师: 赵堪兴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眼科学
关键词: 视皮质 大鼠 长时程增强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电导 双脉冲刺激
分类号: R777.4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发育期大鼠高级视皮层活动对初级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1.通过对睁眼前后关键期内的大鼠的离体视皮层脑片白质和LM区细胞外刺激,V1区Ⅱ/Ⅲ层锥体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分别钳制在-70mv和-50mv,刺激间隔时间ISIs=0,±0.1,±0.2,±0.3,±0.4,±0.5,±1,±2ms,观察随着白质和LM区刺激的时间隔及钳制电位的不同,V1区Ⅱ/Ⅲ层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的变化,分析计算加和指数(SI)。2.睁眼初期(P14-16)大鼠离体视皮层脑片在单纯白质刺激、白质联合LM区间隔2ms刺激、白质联合LM区间隔0.1ms刺激,V1区Ⅱ/Ⅲ层锥体神经元EPSCs的变化,比较LTP/LTD诱发率异同。3.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对Ⅳ层双极电极刺激的反应。将全细胞膜电位钳制在0mv从而电学分离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s),比较不同天龄组双脉冲刺激(刺激间隔40ms)诱导的IPSCs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将全细胞膜电位钳制在Cl-平衡电位以上不同水平获得IPSCs电流-电压曲线,并计算得到抑制性电导(gi),观察gi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IPSCs双脉冲易化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各天龄组双脉冲刺激诱发IPSCs的变异系数(CV)及不同钳制电位水平IPSCs的双脉冲系数(PPR)结合各天龄阶段双脉冲刺激诱导的△gi的变化,研究生后早期大鼠视皮层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可能机制。结果1.在静息电位水平,白质(WM)和LM区同时刺激,睁眼前、睁眼早期、睁眼后期SI分别为4.65±1.28;2.90±0.44;2.54±0.33。钳制在Cl-反转电位(-50mv),SI分别为2.82±0.63;1.99±0.42;1.34±0.30。SI随着天龄增大而降低,随着钳制电压而降低。2.单纯白质刺激、白质联合LM区间隔2ms刺激、白质联合LM区间隔0.1ms刺激,V1区Ⅱ/Ⅲ层锥体神经元EPSCs幅值改变分别为29.59±26.28;22.93±17.05;67.28±44.94。1组和3组,2组和3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组和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LTP/LTD诱发率各组相比,1组(55.0%)和3组(88.2.0%),2组(50.0%)和3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组和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1)在所有3组中IPSCs对双脉冲刺激均表现出双脉冲易化(PPF)现象,Omv水平各组PPR值分别为2.41±0.72(A组)、1.62±0.83(B组)、0.19±0.79(C组)。(2)gi的水平随着天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各组分别为:1.48±0.78nS(A组)、2.05±0.84nS(B组)、5.67±2.22nS(C组)。(3)双脉冲刺激使各天龄组IPSCs的CV值均出现降低,各组CV降低指数分别为:-2.09±0.46(A组)、-1.90±0.58(B组)、-0.29±0.18(C组)。各组IPSCs的双脉冲系数(PPR)均表现出电压依赖性,即随着钳制电位的正向升高而降低,双脉冲刺激诱导的△gi分别为-0.31±0.21nS(A组)、1.13±0.53nS(B组)、1.43±0.38nS(C组)。结论1.睁眼前后关键期内的大鼠的离体视皮层脑片白质和LM区细胞外刺激,V1区Ⅱ/Ⅲ层锥体神经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当ISIs=0,±0.1ms时,加和指数(SI)表现为明显的非线性加和,随着天龄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刺激间隔时间(ISIs)的延长,SI在1上下波动,基本表现为线性加和。整个曲线呈现典型的“钟形”。2.白质联合LM区刺激在小于0.1ms时可提高视皮质Ⅱ/Ⅲ层锥体神经元LTP/LTD的诱发率提示高级视皮层对初级视皮层的可塑性可产生影响。3.大鼠出生早期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抑制性突触联系随着发育不断成熟并得到加强,同时其短时程可塑性能力逐渐降低。生后早期尤其是睁眼后最初几天抑制性突触联系的大量建立促发了经验依赖的视皮层可塑性关键期的开始。抑制性突触后电流PPF的电压依赖性提示视皮层抑制性回路的成熟存在突触后机制,而PPF的突触前机制在睁眼及睁眼后最初几天表现更为突出。睁眼前PPR值与△gi的分离提示突触后GABA受体可能存在较睁眼后更为显着地双脉冲诱导的失敏现象。IPSCs双脉冲易化机制可能参与了大鼠生后早期经验依赖的视皮层发育过程。4.睁眼初期大鼠初级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的IPSCs的短时程易化可能是LTD诱发率高的原因。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丙酮酸肌酸对大鼠蛋白质代谢的影响,S865.12
  2. 丹参酮ⅡA及烟酸对肥胖幼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R285.5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4. 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R575.5
  5. 阿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R587.2
  6. 拘束冷应激对大鼠组织超微结构及HSP70表达的动态影响,S858.91
  7. 穴位埋线对哮喘模型大鼠IL-4等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8. NF-κB与IL-6在大鼠极限门静脉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R657.3
  9. 大鼠颅内外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R743.3
  10. 慢病毒介导h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329
  11. 大鼠脑积水侧脑室周围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R742.7
  12.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对机械应力刺激的反应,R329
  13. 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酶的影响,R544.1
  14. 缺氧预处理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区SDF-1/CXCR4轴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R542.22
  15. 高盐饮食对Wistar大鼠血压和颈动脉重塑的影响及替米沙坦干预,R544.1
  16. 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大鼠Aiolos基因表达及血清IgE的影响,R562.25
  17. 大豆异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预防效果的实验研究,R580
  18. EAN脑保护与脑损伤修复三细胞模型系统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特征,R651.1
  19. CREG对大鼠脑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743.34
  20. 大鼠肝再生与急性肝衰竭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Q418
  21. 康复新液治疗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R28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眼科学 > 眼附属器官疾病 > 眼肌疾病与斜视 > 弱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