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介导的肝动脉栓塞磁感应热疗对兔VX2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 者: 李丹叶
导 师: 唐劲天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肿瘤学
关键词: 磁感应升温 交变磁场 羰基铁粉 L929细胞 细胞毒性 磁感应热疗 动脉栓塞 VX2肿瘤 碘油 热疗 直接注射 肝动脉栓塞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D34
分类号: R735.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70%-80%的肝癌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动脉栓塞治疗较目前其他介入治疗方法近期缓解率高,副反应较少,且容易开展,近年来成为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它存在着一定的缺点,表现为大多数肿瘤坏死不完全,远期疗效不佳,且需要多次治疗。动脉栓塞热疗 的学位论文">磁感应热疗是动脉栓塞与磁感应热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通过经动脉导入含磁性介质的栓塞剂,在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的基础上,利用磁感应介质在交变磁场下发热的特点,同时对肿瘤施行靶向热疗。目前其常用的栓塞介质为铁磁颗粒。磁感应栓塞热疗介质除需满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磁致升温要求外,介质尺度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针对栓塞热疗介质的研究鲜有报道,目前的磁介质均为纳米级铁氧体或由高分子材料包裹纳米级铁氧体而成的微米级铁氧体。然而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级介质因尺度太小会渗入门静脉及肝静脉,因而可能影响动脉栓塞热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理想的热疗介质的颗粒粒径应在10微米左右。且经高分子材料包裹的纳米级铁氧体进入体内经降解后的安全性仍不明确。因此寻找微米尺度的、安全高效的热疗介质仍是磁感应栓塞热疗的关键问题。羰基铁粉是一种元素铁,美国International Specialty Products公司生产的微米级羰基铁粉(商品名Ferronyl(?))口服使用的安全性高,已经正式被美国药品管理监督局批准直接添加到食品中作为铁元素补给。本研究组对该羰基铁粉的物理表征的前期实验表明,羰基铁粉为表面光滑,且粒度比较均一的球形颗粒,粒径分布大约在2-10μm,平均粒径约5μm,符合肝动脉栓塞热疗磁介质最好在1-10μm粒径范围的要求。体内外实验证明羰基铁粉的安全性高。本研究中将羰基铁粉与常用栓塞剂碘油制备成栓塞剂,对其用于动脉栓塞磁感应热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作出评价,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旨在寻找一种新的动脉栓塞磁感应热疗介质,为肝癌的治疗寻找新的思路。第一章羰基铁粉的体外细胞毒性及在交变磁场下升温情况的研究目的评估羰基铁粉的体外升温性能及细胞毒性,初步评价其用于动脉栓塞磁感应热疗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本研究室自主研发的500kHZ磁感应热疗仪,检测浓度为80、120、160、200、240mg/mL的羰基铁粉-碘化油混悬液在45Gs场强下的升温情况,并检测浓度为160mg/ml的羰基铁粉-碘化油混悬液在混悬液在25、35、45、55、65Gs场强下的升温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与浓度分别为100%、75%、50%及25%的羰基铁粉浸提液共孵育24、48及96小时后的细胞增值率,根据细胞增值率结果判定浸提液的细胞毒级。结果磁场强度一定时,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的升温速率与其浓度成正相关;混悬液浓度一定时,其升温速率与磁场强度成正相关。160mg/L的混悬液在45Gs的场强下10min内升温可达60℃以上,满足热疗要求。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与羰基铁粉浸提液共孵育后,在各观察时间点100%、75%浸提液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均表现为轻微毒性,而50%、25%两浸提液组细胞数量与形态均与阴性对照组相似。共孵育后第24、48、72小时,100%及75%浸提液的细胞毒级均为1,共孵育后第24、48小时,50%、25%浸提液的细胞毒级为1,第72小时50%、25%浸提液的细胞毒级均为O。结论羰基铁粉在500kHZ频率磁感应热疗仪下的体外升温性能良好,浓度为160mg/mL的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具有体内应用价值;羰基铁粉的细胞毒性表现为轻微毒性,符合国家关于材料体内应用的毒级标准。第二章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介导的肝动脉栓塞磁感应热疗对兔VX2肝癌模型治疗的可行性研究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目的初步评价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用于肝动脉栓塞磁感应热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对VX2原位肝癌模型生长的影响。方法将接种18天的荷瘤兔随机分为5组,即假治疗对照组(Ⅰ组)、碘油栓塞组(Ⅱ组)、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栓塞组(Ⅲ组)、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栓塞热疗组(Ⅳ组)。栓塞介入术后第3天将肿瘤暴露于交变磁场,43-45℃加热30分钟。栓塞热疗组3只实验兔于栓塞后立即和第3天及第14天行腹部常规CT扫描。所有荷瘤兔在栓塞术前、栓塞术后当天及栓塞术后3天(即热疗后当天)、栓塞术后10天采血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栓塞术后14天处死所有实验兔,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大体观察标本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在场强为30-55Gs范围内,肿瘤内温度在10min内可达到43℃以上,瘤内温度可保持在43-45℃,瘤外1cm正常肝组织温度最高不超过40℃,肛温无明显变化。(2)CT可清晰地显示体内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的高密度影,混悬液分布于瘤周边多于中央。(3)栓塞术后当天Ⅱ、Ⅲ、Ⅳ组与Ⅰ组相比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1),Ⅱ、Ⅲ、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4天Ⅳ组与Ⅱ、Ⅲ组相比,ALT增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AST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11天各组ALT、AST水平均接近正常值,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Ⅱ、Ⅲ、Ⅳ组较Ⅰ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体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Ⅳ组较Ⅱ、Ⅲ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5)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见Ⅱ、Ⅲ组肿瘤组织较Ⅰ组明显减少,肺转移程度较Ⅰ组轻;Ⅳ组肿瘤组织更少,大片坏死,仅残留散在小片状癌巢。肺转移例数较Ⅱ、Ⅲ组少,转移结节更小。显微镜下Ⅲ、Ⅳ组微动脉内可见羰基铁粉及碘油沉积。Ⅱ、Ⅲ、Ⅳ组正常肝组织大体上未受影响,极少数被栓塞的微动脉周围肝组织出现萎缩、变性。各组肺组织无萎缩、变性及坏死。结论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介导的肝动脉栓塞热疗可显著抑制VX2肝癌模型的生长。肝动脉栓塞对肝功能有较大损伤,但羰基铁粉未加重对肝功能造成的负担,热疗可能加重对肝功能的损害,但肝功能损害具有可逆性。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在瘤内的分布依赖于瘤内血管的分布,对治疗血供丰富的肝癌具有优越性。羰基铁粉经肝动脉灌注后极少见回流入体循环,该尺度的羰基铁粉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可适当增加羰基铁粉的粒径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第三章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介导的肝动脉栓塞磁感应热疗与直接注射热疗治疗兔VX2肝癌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介导的直接注射热疗与肝动脉栓塞热疗两种磁介质导入方式的优劣性,为肝癌磁感应热疗选择合适的磁介质植入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接种18天的荷瘤兔随机分为动脉栓塞磁感应热疗组(AEH组)及直接注射热疗组(DIH组),AEH组实验兔于栓塞介入术后3天热疗,DIH组直接注射混悬液后立即进行热疗,两组均在43-45℃下加热30min。以AEH组行栓塞术当天为第1天,所有荷瘤兔在第0、4、11天采血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第17天处死所有实验兔,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大体观察标本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热疗时两组动物瘤内温度均可在10min内上升至43℃以上,DIH组场强在25-35Gs范围内、AEH组场强在30-55Gs范围内时分别可使瘤内温度维持在43-45℃;DIH组肿瘤中心温度高于周边,而AEH组周边温度高于瘤中心温度。距肿瘤边缘1cm的正常肝组织温度最高均不超过40℃,肛温均无明显变化。(2)热疗后两组实验动物白细胞均升高,栓塞热疗组较直接注射热疗组白细胞计数及ALT、AST值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5,0.01)。至第11天,两组实验动物白细胞计数、ALT、AST值均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3)处理后14天观察AEH组肿瘤体积较DIH组体积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及镜下见DIH组实验兔肿瘤生长较AEH组旺盛,周边仍见大量残余肿瘤组织。DIH组全部发生肺转移,AEH组只有2只实验兔出现肺转移,且肺转移程度较前者轻微。(4)AEH组正常肝组织微动脉内均可见少量羰基铁粉及碘油,极少数被栓塞的微动脉周围肝组织出现萎缩、变性。肺微动脉内偶可见羰基铁粉沉积,肺组织结构保持正常。DIH组肿瘤所在肝叶、其余肝叶及肺组织中均未见羰基铁粉及碘油分布。结论羰基铁粉介导的DIH靶向性高于AEH,达到治疗温度所需的磁场强度较后者小,对正常组织的影响较后者小。43-45℃的治疗温度下,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介导的AEH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优于DIH。AEH对肝功能的损害大于DIH。第四章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介导的动脉栓塞磁感应热疗对兔VX2肝癌模型血管作用的研究目的探讨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介导的肝动脉栓塞热疗对肝VX2肿瘤微血管的作用。方法荷瘤兔随机分为4组:假治疗对照组(Ⅰ组)、碘油栓塞组(Ⅱ组)、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栓塞组(Ⅲ组)、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栓塞热疗组(Ⅳ组)。栓塞后第14天处死动物,采用Super 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内的VEGF和CD34的表达。根据CD34阳性血管数量计算MVD。结果两栓塞组间肿瘤组织MVD值、VEGF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栓塞组MVD值、VEGF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栓塞热疗组的肿瘤组织MVD值、VEGF阳性表达率较两栓塞组均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介导的43-45℃肝动脉栓塞磁感应热疗可有效破坏兔VX2肝癌的微血管及抑制VEGF的表达,栓塞后2周内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未出现上调。肿瘤的热疗对肿瘤营养血管的直接破坏可能是其治疗肿瘤的一项机制。

全文目录


摘要  5-12
ABSTRACT  12-21
目录  21-24
中英文缩略词  24-25
第一章 羰基铁粉的体外毒性及升温性能研究  25-41
  1.1 前言  25-26
  1.2 材料和方法  26-30
    1.2.1 细胞  26
    1.2.2 主要材料和试剂  26-27
    1.2.3 主要仪器  27-28
    1.2.4 实验方法  28-30
  1.3 实验结果  30-36
    1.3.1 各浓度的羰基铁粉-碘化油混悬液在45Gs交变磁场下升温状况  30-31
    1.3.2 一定浓度的羰基铁粉-碘化油混悬液在不同外加交变磁场下升温状况的测定  31-32
    1.3.3 细胞形态学观察  32-35
    1.3.4 细胞增殖率检测  35-36
  1.4 讨论  36-40
    1.4.1 羰基铁粉的基本理化性质介绍  36-37
    1.4.2 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的升温性能  37-38
    1.4.3 CCK-8法与MTT法的比较  38-39
    1.4.4 羰基铁粉的体外细胞学毒性  39-40
  1.5 小结  40-41
第二章 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介导的肝动脉栓塞热疗 的学位论文">磁感应热疗对兔VX2肝癌治疗的可行性研究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41-77
  2.1 前言  41-43
  2.2 材料与方法  43-44
    2.2.1 实验动物与细胞  43
    2.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3-44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44-48
    2.3.1 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的制备  44
    2.3.2 建立兔VX2肝癌模型  44-46
    2.3.3 动物分组  46
    2.3.4 肝动脉栓塞介入术  46-47
    2.3.5 磁感应热疗及温度监测  47
    2.3.6 CT扫描  47
    2.3.7 实验室检查  47-48
    2.3.8 组织学观察  48
    2.3.9 统计学处理  48
  2.4 实验结果  48-65
    2.4.1 术中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用量  48-49
    2.4.2 术后一般情况  49
    2.4.3 CT扫描观察肿瘤模型生长情况  49-51
    2.4.4 羰基铁粉体内升温情况  51-52
    2.4.5 栓塞热疗术后常规CT扫描结果  52-53
    2.4.6 实验室检查结果  53-57
    2.4.7 肿瘤大小变化  57-58
    2.4.8 组织学观察  58-65
  2.6 讨论  65-75
    2.6.1 有关用于动脉栓塞的兔VX2肝癌模型建立的探讨  66-68
    2.6.2 肿瘤种植后的最佳实验时间  68
    2.6.3 体内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分布的检测手段  68-70
    2.6.4 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的体内升温  70-72
    2.6.5 疗效评价  72-73
    2.6.6 安全性评价  73-74
    2.6.7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74-75
    2.6.8 不足及尚须改进之处  75
  2.7 小结  75-77
第三章 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介导的肝动脉栓塞磁感应热疗与直接注射热疗治疗兔VX2肝癌的对比研究  77-94
  3.1 前言  77
  3.2 材料与方法  77-81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77-78
    3.2.2 动物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78-79
    3.2.3 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注入及磁感应热疗  79-80
    3.2.4 实验室检查  80
    3.2.5 组织学观察  80-81
    3.2.6 统计学处理  81
  3.3 实验结果  81-88
    3.3.1 一般情况  81
    3.3.2 CT扫描观察肿瘤模型生长情况  81
    3.3.3 羰基铁粉体内升温情况  81-82
    3.3.4 实验室检查  82-84
    3.3.5 肿瘤大小变化  84-85
    3.3.6 组织学观察  85-88
  3.5 讨论  88-92
    3.5.1 升温情况对比  88-90
    3.5.2 疗效对比  90-91
    3.5.3 安全性对比  91
    3.5.4 实验操作中注意事项  91-92
    3.5.5 不足及尚须改进的地方  92
  3.6 小结  92-94
第四章 羰基铁粉-碘油混悬液介导的动脉栓塞磁感应热疗对兔VX2肝癌血管作用的研究  94-102
  4.1 前言  94
  4.2 材料方法  94-97
    4.2.1 实验动物与细胞  94-95
    4.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95-96
    4.2.3 兔VX2肝癌肝动脉模型的建立、分组及处理  96
    4.2.4 病理切片制作  96
    4.2.5 免疫组化测定肿瘤区CD34及VEGF表达  96-97
    4.2.6 统计学处理  97
  4.3 结果  97-99
    4.3.1 MVD值  97-98
    4.3.2 VEGF的表达  98-99
  4.5 讨论  99-101
  4.6 小结  101-102
总结  102-103
参考文献  103-114
综述  114-129
  参考文献  123-129
致谢  129-130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30

相似论文

  1. 鬼臼毒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284
  2.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伴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R735.7
  3. 新型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药物载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TQ460.4
  4. MMP-2、VEGF和Ki-67的表达与脑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研究,R739.41
  5. Angiopoietin-1对高糖培养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R587.2
  6. 东亚钳蝎昆虫毒素BmK IT中关键活性位点的功能分析,Q51
  7. 慢病毒介导h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329
  8. 高血压脑出血后外周血CD34+、CD166+与白细胞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R743.34
  9. 半导体激光和5-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对口腔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实验研究,R739.8
  10. BMP2和VEGF165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R329
  11. 心肌梗死区VEGF、SDF-1对造血干细胞归巢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R542.22
  12.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MT1FmRNA与VEGFmRNA的表达研究,R733.71
  13. TNF-α、MMP-9与VEGF在肺气肿大鼠BALF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R563.3
  14. 普萘洛尔对体外培养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VEGF、MMP-2的影响及意义,R739.5
  15. 联合检测外周血VEGF、MT与晚期肺癌疗效及预后判断的相关性研究,R734.2
  16. 血清及房水中VEGF、IL-6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R775
  17. 硅油填充继发青光眼患者前房液中生长因子含量变化的相关分析,R779.6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镁离子浓度的影响,R965
  19. 中华稻蝗内生菌株SDLH抑菌蛋白作为防腐剂的可行性研究,TS202.3
  20. PSE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临床观察,R575.2
  21. 宫颈妊娠7例临床分析,R714.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消化系肿瘤 > 肝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