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蜚蠊提取液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研究

作 者: 肖敏
导 师: 艾儒棣
学 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外科学
关键词: 蜚蠊 皮肤慢性溃疡 Smad3基因 TGF-β1、VEGF
分类号: R63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皮肤慢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病程迁延反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目前其愈合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也颇为棘手。本研究旨在通过皮肤慢性溃疡的实验室与临床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索皮肤慢性溃疡的愈合机制,进一步探求中药治疗该病的作用靶点,用客观的数据证实蜚蠊提取液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有效性,为寻求有效、方便、价廉的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室依据和研究数据支持。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皮肤慢性溃疡患者68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3人,对照组35人。如有合感染的病人可全身抗感染治疗,如合并糖尿病患者可以同时采用降糖药物。二组均用生理盐水棉球将创面清洗干净,用干棉球拭干,治疗组用蜚蠊提取液(康复新液)湿敷,对照组将生肌散“飞”到溃疡面上,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二组均每日更换敷料1次,治疗4周。观察皮损愈合情况和治愈率。治疗前后取皮损病理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的Smad3基因表达水平、TGF-01和VEGF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皮损面积、溃疡色泽积分、分泌物积分、自觉疼痛程度积分、皮损的气味积分、空腹血糖水平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2、3、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皮损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溃疡面分泌物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溃疡面气味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病例空腹血糖水平低于6.1mmol/L、6.1~11.1mmol/L.高于11.1mmol/L的例数分别是21例、8例、5例,对照组分别是23例、6例、5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分组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和无效率分别是分别是8.82%、29.41%、47.06%、14.71%,对照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和无效率分别是14.71%、26.47%、47.06%、11.76%,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痊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好转率和无效率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第1周和第2周,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溃疡色泽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3周和第4周,试验组病例溃疡色泽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2周、3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自觉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病例自觉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例中长期卧床或行动受限者、伴发糖尿病者、伴发静脉曲张者、外伤诱发者、放射线照射者分别是3例、13例、17例、21例、2例,试验组分别是4例、11例、18例、25例、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试验组病例中出现用药后疼痛、瘙痒者分别是1例、2例,对照组分别是2例、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中,以41-50岁和51~60岁的最多,一共占到总例数的60%左右。治疗前,实验组Smad3基因、TGF-β1、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比例是79.62±5.26%、29.74±3.12%、21.65±3.12%,对照组阳性细胞数比例分别是78.32±4.97%、29.13±3.98%、22.44±3.11%,治疗4周后,实验组Smad3基因、TGF-β1、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比例分别是18.85±1.88%、79.07±7.80%、59.24±3.74%;对照组阳性细胞数比例分别是20.03±2.42%、77.47±7.68%、61.09±4.10%,实验组和对照组皮损病理切片Smad3基因、TGF-β1、VEGF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切片Smad3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GF-β1、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实验组Smad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TGF-β1、U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1.蜚蠊提取液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当。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皮损面积,分泌物积分,气味积分,显效率、好转率和无效率没有明显差异;试验组皮损色泽积分、自觉疼痛程度积分、痊愈率三项指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4例病例出现用药后疼痛、瘙痒;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中,以41-50岁和51-60岁的最多,一共占到总例数的60%左右;蜚蠊提取液用于治疗皮肤慢性溃疡具有有效性、安全性。2.蜚蠊提取液可能是通过下调Smad3基因表达水平,同时TGF-β1、VEGF的生成和游走,促进创面毛细血管再生、肉芽组织新生,从而加快皮肤慢性溃疡创面愈合。

全文目录


摘要  2-5
Abstract  5-12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12-13
引言  13-17
第一部分 实验室研究  17-40
  1. 实验材料与观察方法  17-23
    1.1 材料及主要仪器列表  17-18
    1.2 标本来源与药物制备  18-19
    1.3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9-23
  2. 实验室研究与临床试验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3-24
  3. 实验结果  24-31
    3.1 数据结果  24-25
    3.2 实验图片结果  25-31
  4. 讨论  31-40
    4.1 选取Smad3基因TGF-β1、VEGF作为观察指标的理论依据  33-36
    4.2 蜚蠊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临床运用  36
    4.3 实验结果分析  36-40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40-69
  1. 临床资料  40-42
    1.1 病例资料  40
    1.2 诊断标准  40-41
    1.3 纳入标准  41
    1.4 排除标准  41
    1.5 剔除病例标准  41
    1.6 病例脱落标准  41-42
  2. 治疗方法  42-47
    2.1 治疗药物  42
    2.2 换药方法  42
    2.3 主要观察指标  42-46
    2.4 疗效评定标准  46
    2.5 安全性评价  46-47
    2.6 统计学处理  47
  3. 治疗结果  47-52
    3.1 治疗前观察指标  47-48
    3.2 溃疡面一般情况观察及治愈率比较  48
    3.3 溃疡面积治疗结果  48
    3.4 溃疡色泽积分观察结果  48-49
    3.5 溃疡面分泌物积分观察结果  49
    3.6 溃疡面气味积分观察结果  49
    3.7 患者自觉疼痛程度观察结果  49-50
    3.8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  50
    3.9 入组病例糖尿病患病率及空腹血糖水平观察结果  50-51
    3.10 入组病例发病因素观察结果  51
    3.11 病例的年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  51-52
    3.12 病例脱落结果  52
  4. 讨论  52-61
    4.1 病因病机  53-55
    4.2 治法方药  55-56
    4.3 蜚蠊在治疗皮肤慢性溃疡中的运用  56-58
    4.4 本研究的优势  58-59
      4.4.1 立题依据充足  58
      4.4.2 方案设计新颖  58-59
      4.4.3 引入细胞因子和基因实验指标  59
      4.4.4 皮损面积测算具有精准性  59
    4.5 研究结果分析  59-61
  5. 典型病例  61-67
  6. 临床病例图片  67-69
第三部分 结论  69-71
第四部分 问题与展望  71-74
  1. 本研究的不足  71-72
    1.1 病例数量偏少  71
    1.2 未使用双盲法、安慰剂对照法  71
    1.3 研究分组不具体,未进行相关性分析  71-72
  2. 未来研究展望  72-74
第五部分 文献综述  74-101
  1. 慢性皮肤溃疡中医文献综述  74-84
    1.1 病因病机  74-75
    1.2 治则治法  75-84
  2. 皮肤慢性溃疡西医研究进展  84-90
    2.1 皮肤慢性溃疡愈合的机制与过程  84-86
    2.2 皮肤慢性溃疡的发病机理  86-87
    2.3 皮肤慢性溃疡的西医治疗进展  87-90
  3. Smad3基因、TGF-β1、VEGF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皮肤慢性溃疡愈合的关系  90-94
    3.1 Smad3基因与皮肤慢性溃疡愈合的关系  90-91
    3.2 TGF-β1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皮肤慢性溃疡愈合的关系  91-92
    3.3 VEGF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皮肤慢性溃疡愈合的关系  92-93
    3.4 TGF-β1细胞因子与Smad3基因的关系  93-94
  4. 蜚蠊药学研究文献资料  94-101
    4.1 中医药文献  94-96
    4.2 蜚蠊的现代研究进展  96-99
    4.3 蜚蠊提取物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机制  99-101
致谢  101-102
参考文献  102-120
科研成果  120-121

相似论文

  1. 中药辅助治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上清TGFβ1、VEGF表达的影响,R733.7
  2. Smad3 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筛选鉴定及该基因与糖基转移酶之间相关性的初步研究,R575.2
  3. 蜚蠊共附生放线菌的分离、活性筛选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R284
  4. RNAi沉默Smad3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R622
  5. 安徽省三种常见蜚蠊可溶性蛋白质和基因组多态性DNA的分析,R384.4
  6. Smad3及相关因子在人骨关节炎发生中作用机理的研究,R684
  7. 羟苯磺酸钙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和TGF-β_1、VEGF表达的影响,R692.5
  8. RNAi沉默Smad3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R622
  9. 中国东部地区蜚蠊目昆虫分类研究,Q969
  10. 青藤碱对肝再生的影响及肾毒性的实验研究,R285.5
  11. 高糖对MAPC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R363
  12. 多重PCR结合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国境口岸蜚蠊携带病原菌的应用研究,R184
  13. TGF-β_1 VEGF在声带息肉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767
  14. TGF-β、PDGF及VEGF等因子在眼眶爆裂性骨折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及意义,R779.1
  15. TGF-β1、VEGF、CD10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5.3
  16. 东北地区中生代蛇蠊科化石研究(蜚蠊目),Q915
  17. 阿魏酸哌嗪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R96
  18.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移植对脑梗塞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743.3
  19. 国际航行船舶传带医学媒介生物(蜚蠊)风险评估体系研究,R185.32
  20. 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病人血清TGF-β、VEGF、IGF-I作用、意义及与吸烟相关性研究,R563.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感染 > 皮及皮下感染 > 溃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