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政治冷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障碍

作 者: 王金文
导 师: 宋玉波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基层民主 政治冷漠 成因剖析 消解对策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现阶段正致力于民主法治社会的建立,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把建设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公民的政治权利在相对较高的程度上得以实现,诸如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但事实证明,为数不少的公民由于种种原因怠于行使他们的相关政治权利,自治过程中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积极性远远不够,使得基层民主自治的效用大打折扣。这种对政治活动的冷漠与我国现阶段需要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的民主法治建设相悖,不利于我国建立真正的民主法治社会。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和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滇东五村S村委会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已有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分析,并借助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个别变量采取定量和相关性分析,并对其影响村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做相关分析,找出影响基层自治的主要障碍,并尝试性提出解决这种政治冷漠的对策。全文分为六章,绪论、研究综述、政治冷漠的表现形态、成因分析、消极影响和对策建议。主要部分是后四个部分。在政治冷漠表现形态部分,笔者从四个阶段着手,即从民主选举、决策、监督和管理四个环节上分别介绍S村委会村民的冷漠状态和表现,并对其总体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比如被动参选人数多,女性的冷漠程度大于男性等。在成因分析部分,笔者从客观外部因素和主观内部因素着手,分别指出影响村民政治参与的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传统思想的影响、村庄结构、村干部腐败等。主观因素有利益驱动力不足、政治效能感较弱、自身参与能力限制以及自身惰性等。民主的基本要求就是有广泛的参与,如果没有充分的参与,不可能实行真正的民主。村民的政治冷漠使得基层民主制度的效用大打折扣,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淡化了村干部与民众的互动、为村干部的腐败留下了空间、延缓了村民自治的进程以及弱化了民主制度的功效等。最后,笔者从五个方面尝试性的提出了针对村民自治中消解政治冷漠的对策建议,分别是:缓和官-民对立关系,促进村干部与村民互动;增加村民收入,为村民参加政治提供物质基础;规范村干部选举,重塑村干部形象;加强对村民的“政治化”,以及借助媒体,拓展农民参与政治的信息渠道。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民主化视阈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422.6
  2. 云南民族地区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633
  3.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制保障问题研究,D921.2
  4. 城市基层直接选举的实证分析,D921.2
  5. 我国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相互促进机制及其完善途径研究,D422.6
  6.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基层民主发展问题研究,D422.6
  7. 我国的城市居民自治:理论探索与实践考察,D921.8
  8. 论乡镇长直接选举的可行性研究,D921.2
  9. 以居民自治为取向的城市社区基层民主发展问题研究,C912.8
  10. 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D422.6
  11. 河南陈集镇刘楼村基层民主建设研究,D422.6
  12. 城市基层民主的困境,D621.5
  13. 我国社区直选制度的问题研究,D669.3
  14. 因特网的负面效应及其消解对策研究,TP3-05
  15. 基层民主视角下的公民参与路径研究,D621
  16.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研究,D422.6
  17. 我国城市社区换届直选研究,C916
  18.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探析,D422.6
  19. “乡政村治”体制下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研究,D422.6
  20. 西藏村民自治研究,D42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