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γδT细胞产生IL-17的亚群分析和诱导分化条件的探讨

作 者: 陈立
导 师: 夏惠
学 校: 蚌埠医学院
专 业: 病原生物学
关键词: γδT细胞 IL-17 ELISPOT 结核杆菌 抗原 亚群 细胞因子
分类号: R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结核病(Tuberculosis,TB)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迄今为止,关于结核病的发病机制,特别是机体对结核感染的免疫机制并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具有天然免疫样作用的γδ T细胞在结核感染中的免疫作用,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证实。IL-17是一种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近年来研究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以及卡介苗感染的小鼠模型发现,分泌IL-17的细胞主要来源于γδ T细胞。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存在产生IL-17的γδ T细胞,而且这些细胞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是增高的,提示产生IL-17的γδ T细胞可能涉及TB的发病过程。虽然有研究指出,人γδ T细胞在磷酸化抗原刺激下加入诱导性的细胞因子诱导培养,也可以诱导分泌IL-17,但Mtb多肽类抗原如Mtb耐热抗原(Mtb-HAg)和多克隆抗体如抗TCR-γδ抗体刺激人γδ T细胞后对极化细胞因子诱导分化γδ T细胞产生IL-17有何作用和影响尚不清楚。另外,诱导人γδ T细胞分化的培养条件的研究,以及产生IL-17的健康人γδ T细胞属于何种亚群,也有待进一步探讨。目的:探讨Mtb耐热抗原(Mtb-HAg)和抗TCR-γδ抗体在刺激人γδ T细胞诱导分化产生IL-17中的作用。检测和分析健康人γδ T细胞的不同亚群经诱导极化后产生IL-17有何不同,以探讨健康人γδ T细胞不同亚群产生IL-17的作用。方法:1.采集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过免疫磁珠分选得到纯化的γδ T细胞后,加入Mtb-HAg或包被的抗TCR-γδ纯化抗体,再加或不加CD28单抗进行刺激,同时加或不加IL-17极化细胞因子组合(IL-1β,IL-6,TGF-β和IL-23)诱导培养10-12d。然后收集诱导极化培养的γδ T细胞,经PMA和Ionomycin再刺激6h后,用ELISPOT的方法检测产生IL-17的细胞数。2.采集健康人外周血浓缩白细胞(buffy coat cell)分离PBMC后冷冻保存。取冻存的PBMC复苏后经MACS得到纯化的γδ T细胞,用含10%NBS或人AB血清的IMDM培养液或RPMI-1640培养液进行培养,每孔均加入抗TCR-γδ抗体,CD28单抗以及IL-17极化细胞因子组合(IL-1β,IL-6,TGF-β和IL-23)诱导培养。培养10-12d时,收集诱导极化培养的γδ T细胞,经PMA和Ionomycin再刺激6h后,用ELISPOT的方法检测不同培养液培养下产生IL-17的细胞数。3.复苏经冻存的健康人的PBMC,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γδ T细胞,得到Vδ2+γδ T细胞和Vδ2–γδ T细胞两个亚群,用含10%人AB血清的IMDM培养液细胞浓度后加入抗TCRγδ抗体、CD28单抗以及IL-17极化细胞因子组合(IL-1β,IL-6,TGF-β和IL-23)诱导培养10-12d,收集细胞,经PMA和Ionomycin再刺激6h后,用ELISPOT的方法检测γδ T细胞两个亚群产生IL-17的细胞数。结果:1、经刺激和诱导分化培养的γδ T细胞用ELISPOT方法检测产生IL-17的细胞数(每105个γδ T细胞)发现,抗TCR-γδ+CKs组(67±33)比抗TCR-γδ组(6±3)比明显增加(P<0.01),抗TCR-γδ+CD28单抗+CKs组(185±54)与抗TCR-γδ+CKs组(67±33)比明显增多(P<0.01)。Mtb-HAg+CD28单抗+CKs组(74±41)与抗TCR-γδ+CD28单抗+CKs组(185±54)比显著减少,但与Mtb-HAg+CD28单抗组(19±12)比明显增多(P<0.05)。2、纯化的γδ T细胞用含10%NBS的RPMI-1640或IMDM作为培养液进行培养,在相同的诱导极化条件下培养10-12d后ELISPOT检测发现,用IMDM培养液培养的组(333±46)产生IL-17的γδ T细胞数(每105个γδ T细胞)与用RPMI-1640培养液的组(56±38)比明显增多(P<0.01)。3、来源于新鲜的PBMC或冻存的PBMC经免疫磁珠分选得到的γδ T细胞在相同的诱导培养条件下培养10-12d后ELISPOT检测,来源于新鲜的PBMC经纯化后得到的γδ T经诱导极化产生IL-17的量明显高于比来源于冻存的PBMC(P<0.01)。4、复苏冻存的PBMC后免疫磁珠分选得到纯化的γδ T细胞,分别用含10%NBS的IMDM培养液和含10%人AB血清的IMDM培养液培养,在相同的诱导极化培养条件下培养10-12d后ELISPOT检测发现,含人AB血清的培养液组与含10%NBS的培养液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5、培养后Vδ2-γδ T细胞中Vδ3-8亚群所占比例>50%时,Vδ2-γδ T细胞产生IL-17的细胞数(1537±1193)与Vδ2+γδ T细胞(579±420)相比明显增多(P<0.05)。而培养后Vδ2-γδ T细胞中Vδ3-8亚群所占比例<50%时,Vδ2-γδ T细胞产生IL-17的细胞数(491±745)与Vδ2+γδ T细胞(1729±1315)相比明显减少(P<0.01)。结论:1、在正常健康人γδ T细胞经Mtb-HAg或抗TCR-γδ抗体激活后,诱导Th17分化的细胞因子(IL-1β,IL-6,TGF-β和IL-23)也能诱导IL-17+γδ T细胞分化。CD28在协同抗TCR-γδ抗体激活γδ T细胞诱导产生IL-17的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2、抗TCR-γδ抗体刺激诱导IL-17+γδ T细胞分化比Mtb-HAg的作用更强。3、诱导人γδ T细胞产生IL-17时用IMDM培养液培养可产生更多的IL-17+γδ T细胞,提示其与芳香烃受体的参与有关。4、在正常人外周血γδ T细胞中产生IL-17的细胞主要以Vδ3-8亚群为主,其次为Vδ2亚群,Vδ1亚群中最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Abstract  8-11
引言  11-14
材料与方法  14-21
结果  21-32
讨论  32-36
结论  36-37
参考文献  37-43
致谢  43-44
附录  44-57
  附录 A 英中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44-45
  附录 B 主要试剂配制  45-48
  附录 C 个人简历  48-49
  附录 D 综述  49-57
    参考文献  54-57

相似论文

  1. 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R459.7
  2. HSV-2gD模拟抗原表位P6、HBsAg、IL18重组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观察,R392
  3.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S852.65
  4. 丙草胺和乙草胺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S482.4
  5. 氯噻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S482.3
  6. 多个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S828
  7.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新保护性抗原的鉴定,S855.11
  8.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转录时相影响的研究,S858.28
  9. 禽流感H9N2灭活抗原饮水免疫对鸭消化道局部和全身免疫水平的影响,R392
  10. 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SjTGR)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效果的初步评估,R392
  11. 不同培养方法和细胞因子对小鼠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R329
  12. 联合检测血清TPS,CEA,CYFRA21-1,NSE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734.2
  13. 重组抗原pGEX-BSjGCP-BSj23诊断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研究,S855.9
  14. 伏马菌素B1人工抗原制备及其蛋白质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S816.17
  15. 板蓝根多糖对无初乳仔鼠免疫功能的影响,S853.7
  1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R733.1
  17. 氟比洛芬酯对直肠癌病人术后血中IL-2、IL-6的影响,R614
  18. 常规化疗联合节拍化疗对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R737.9
  19. 寻常型银屑病不同分期及证侯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R275.9
  20. 商陆皂苷甲对BXSB小鼠肾组织PCNA、Caspase-3、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R285.5
  21. 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京尼平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R758.2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结核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