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和湿性疗法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研究

作 者: 张媛
导 师: 蒋琪霞
学 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护理学
关键词: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 湿性疗法 伤口缩小率 愈合时间 免疫组化
分类号: R4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压疮是全球常见健康问题,在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的同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由于手术治疗一般会受到患者病情、合并症等因素限制,所以不是治疗的首选手段,目前压疮伤口治疗最主要以负压封闭辅助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和湿性疗法为主,湿性疗法为临床广泛应用,而VAC由于其疗效的优越性得到广大医务人员认可,目前两者疗效差异国内外研究结果各有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何种为治疗最佳方法。目的:探讨VAC技术与湿性疗法对Ⅲ/Ⅳ期压疮的治疗效果,特别在伤口面积缩小率、伤口愈合时间、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床面积达76%-100%的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同时观察两种疗法对伤口组织血管化形成及细胞增殖活性(CD34+、PCNA)的影响,并比较两者疗效差异,为明确更加有效的压疮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以2009年至2012年期间至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就诊的Ⅲ/Ⅳ期压疮患者为筛选人群,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自愿加入本研究的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后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两周统一的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家属采取减压措施、口入补充营养以及伤口局部清创、控制感染,两周后进入分组实验干预阶段。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VAC治疗组和湿性疗法组。干预阶段VAC治疗组采用VAC"十步法”操作流程统一实施治疗,负压值设定为-125mmHg,吸引模式为间歇吸引模式(吸引5min间停2min),每次更换负压治疗敷料时观察各项指标一次,观察治疗周期为21d;湿性疗法组根据湿性愈合原理,采用一洗二评三清四选五包“五步骤”流程处理伤口,每24至48h更换湿性敷料和观察各项指标一次,观察周期21d。观察指标:伤口长度、宽度、深度、肉芽组织占伤口床比例及组织类型,计算伤口面积、体积、伤口面积缩小率(伤口面积缩小率=[治疗前面积-当前面积]/治疗前面积×100%)、伤口深度缩小率(伤口深度缩小率=[治疗前深度-当前深度]/治疗前深度×100%)、伤口体积缩小率(伤口体积缩小率=[治疗前体积-当前体积]/治疗前体积×100%)、压疮愈合计分(Pressure Ulcer Scale for Healing, PUSH计分)及伤口免疫组织化学改变(CD3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簇分化抗原34]、细胞核增殖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患者知情同意后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21d在伤口床同一部位取黄豆大小组织送病理科检测);比较两组在观察期内的治疗效果:伤口缩小率(包括伤口面积、深度、体积缩小率)、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床面积76%-100%的时间及治疗对于压疮伤口组织血管化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的差异。21d干预后继续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记录伤口愈合时间并计算治愈率,比较两组差异。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2位患者,其中实验组26例,对照组26例,其中实验组中3例患者中途自愿退出研究,1例患者失访,1例因感染加重转入其他科室治疗退出研究,最终47例纳入统计分析,实验组21例,对照组26例。(1)VAC治疗与湿性疗法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显示:21d总伤口面积、深度、体积缩小率上,VAC治疗组分别为33.33%、33.31%、57.79%,湿性疗法组为28.73%、33.69%、54.06%,经统计检验伤口面积缩小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期间,两组伤口每周面积缩小率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组内每周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VAC治疗组伤口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床面积76%-100%时间为(24.43±13.63)d,湿性疗法组为(33.19±16.75)d,经检验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1d后,两组PUSH计分分别为VAC组13(10,15),湿性疗法组为14(12,16),经统计比较,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VAC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07.19±44.34)d,湿性疗法组为(98.00±38.17)d,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由于伤口免疫组化检测需征得患者知情同意,故仅VAC组11例患者完成检测,VAC治疗压疮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后7d、14d和21d不同时间点间伤口组织血管化指标CD3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间伤口细胞增殖活性指标PCNA表达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C治疗与湿性疗法治疗Ⅲ/Ⅳ期压疮的宏观指标显示均有良好治疗效果,可有效减少伤口面积、深度、体积,促进伤口床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两组疗效对比发现,VAC治疗加速伤口面积缩小的效果优于湿性疗法,但伤口愈合时间相仿。VAC治疗Ⅲ/Ⅳ期压疮的微观指标(血管化和组织增殖活性指标的表达)显示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本研究证实VAC治疗可作为Ⅲ/Ⅳ期压疮治疗的一种有益选择,但是由于短期内符合标准的患者数量有限,还需要今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以明确VAC治疗对Ⅲ/Ⅳ期压疮治疗的宏观和微观指标的效果。

全文目录


目录  5-7
摘要  7-9
Abstract  9-12
前言  12-14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及理论研究  14-23
  1 压疮概述及治疗现状  14-18
    1.1 压疮定义、分期、发生机制及其流行病学  14-15
      1.1.1 压疮定义  14
      1.1.2 压疮分期  14
      1.1.3 流行病学  14-15
      1.1.4 压疮的发生机制  15
    1.2 Ⅲ/Ⅳ期压疮治疗难点和现状  15-18
      1.2.1 治疗难点  15
      1.2.2 全身干预支持  15-16
      1.2.3 局部伤口管理  16-18
        1.2.3.1 湿性疗法  16-17
        1.2.3.2 VAC治疗  17
        1.2.3.3 其他辅助疗法  17-18
  2 湿性疗法用于压疮治疗的研究进展  18-19
    2.1 湿性疗法用于压疮治疗的现状  18
    2.2 湿性疗法用于压疮治疗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18-19
  3 VAC治疗用于压疮治疗的研究进展  19-21
    3.1 VAC用于压疮治疗的现状  19-20
    3.2 使用指征及禁忌  20
      3.2.1 使用指征  20
      3.2.2 使用禁忌  20
    3.3 VAC技术治疗模式的研究现状  20-21
    3.4 填充敷料的研究  21
    3.5 疗程的研究  21
  4 VAC技术与湿性疗法在治疗压疮中的比较  21-23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3-29
  1 研究目的  23
  2 病例选择  23-24
    2.1 纳入标准  23
    2.2 剔除标准  23
    2.3 排除标准  23-24
  3 研究方法  24-29
    3.1 研究样本与分组  24
      3.1.1 样本量计算  24
      3.1.2 研究分组  24
    3.2 基础治疗阶段  24
    3.3 干预阶段  24-26
      3.3.1 实验组干预措施  24-25
      3.3.2 对照组干预措施  25-26
    3.4 监测指标  26
      3.4.1 主要观察指标  26
      3.4.2 辅助观察指标  26
    3.5 测量工具及方法  26-27
    3.6 质量控制  27
    3.7 统计分析方法  27-28
    3.8 技术路线图  28-29
第三部分 结果  29-37
  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29-30
    1.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  29-30
    1.2 研究对象的压疮基线资料  30
  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30-37
    2.1 两组伤口缩小率的比较  30-32
    2.2 两组伤口肉芽组织达到伤口床面积76%-100%时间的比较  32-33
    2.3 两组伤口治疗前后PUSH计分的比较  33
    2.4 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的比较  33-35
    2.5 VAC治疗压疮组织血管化的改变  35
    2.6 VAC治疗压疮组织细胞增殖的改变  35-37
第四部分 讨论  37-43
  1 VAC技术与湿性疗法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研究  37-41
    1.1 基线资料分析  37
    1.2 两种疗法对伤口缩小率的影响  37-39
      1.2.1 两组伤口缩小率结果分析  37-38
      1.2.2 两组伤口缩小率结果的原因分析  38-39
    1.3 两种疗法对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  39-40
    1.4 两组治疗后PUSH计分及安全性分析  40
    1.5 两种疗法对伤口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的影响  40-41
    1.6 两种治疗方法对比研究结论  41
  2 VAC治疗压疮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41-43
    2.1 VAC治疗压疮时不同时间CD34~+的改变  41-42
    2.2 VAC治疗压疮时不同时间PCNA的改变  42
    2.3 VAC治疗压疮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论  42-43
结论及展望  43-44
  1 全文结论  43
  2 本研究的意义  43
  3 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展望  43-44
参考文献  44-51
综述  51-55
  参考文献  53-55
附录  55-61
  附录1 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VAC技术)治疗同意书  55-56
  附录2 南京总医院伤口护理中心初诊评估记录单  56-57
  附录3 南京军区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伤口观察记录表  57-58
  附录4  58-59
  附录5 压搭或慢性伤口愈合病例  59-60
  附录6 英文缩略词  60-61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1-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MMP-7和溶菌酶在DSS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S858.91
  2. 虾蟹螺原体病免疫组化和病理学比较研究,S945
  3. 板蓝根多糖对无初乳仔鼠免疫功能的影响,S853.7
  4.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734.2
  5. 犬股骨头坏死区在不同应力刺激下骨重建时BMP-2表达水平的实验研究,R687.3
  6. 肝癌中Mena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35.7
  7. 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R739.5
  8. 增生性瘢痕中CD90、Ⅰ、Ⅳ型胶原和TGF-βⅠ型、Ⅱ型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分析,R622
  9. 远红外线治疗对烧伤创面的影响,R644
  10. 前列腺癌中RUNX3基因的表达及其CpG岛甲基化的临床意义,R737.25
  11. TGFBR3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37.14
  12. YAP和Survivin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血清CA125水平的关系,R737.31
  13. 胃腺癌组织中Annexin Ⅱ、Ceacam1和Stat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35.2
  14. 家蚕减数分裂阻滞基因及RNA和输出因子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Q78
  15. 整合素αvβ3和αvβ5在前列腺癌的表达与临床意义,R737.25
  16. O-GlcNAc修饰在结肠癌形成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R735.35
  17. 细胞粘附分子CD62L、CD8~+T淋巴细胞与大隐静脉曲张的关系,R654.4
  18. 抑癌基因PLAGL1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735.7
  19.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及实验研究,R733.7
  20. PrRP在不同品种牛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免疫组化对比研究,S823.8
  21. Ki-67和Bc1-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739.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 > 专科护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