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肺炎支原体P1C蛋白免疫学活性及plcDNA融合疫苗的初步研究

作 者: 朱翠明
导 师: 汪世平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病原生物学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p1基因 变异 核酸疫苗 白细胞介素2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免疫应答
分类号: R3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不仅可引起支原体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还可导致脑膜脑炎、心肌炎、肾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肺外感染和并发症。Mp感染多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主要的病原体,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占10%-30%,流行期间为30%~50%,且可引起地区性和世界性流行。虽然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可控制Mp感染,但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因此,利用Mp免疫优势抗原基因研制疫苗,是预防和控制Mp感染的关键。P1粘附素是Mp最主要的粘附蛋白和免疫优势抗原,其中和抗体能阻止80%以上的Mp粘附到宿主细胞。由此,P1蛋白是最具潜力的Mp候选疫苗。但由于p1基因中含有RepMP4和RepMP2/3两个高度变异的重复序列,且基因中含有21个"UGA"密码子,克隆和表达p1全基因非常困难。本文分析了p1基因的变异情况,选取了P1蛋白第1125-1395位氨基酸免疫优势表位区(P1C蛋白),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和其所构建的核酸疫苗的免疫活性及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B subunit of Escherichia coli heat-labile enterotoxin, LTB)对p1c核酸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目的:检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159例Mp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分析p1基因的变异情况,确定p1基因的保守序列。构建含Mp P1基因第3373-4185位核苷酸(p1c)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2//plc,纯化表达产物免疫BALB/c,制备多克隆抗体(pAb);检测其pAb的滴度及对Mp粘附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klc (pPlC)、pcDNA3.1(+)/plc-IL-2(pPlC-IL-2)和pcDNA3.1(+)/LTB-plc (pLTB-P1C),通过肌肉注射和鼻内接种方式免疫小鼠,检测疫苗所诱发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用Mp经呼吸道感染疫苗免疫后的小鼠,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和支气管灌洗液中Mp菌落计数,分析疫苗接种小鼠对Mp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为研制Mp核酸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复苏Mp临床株,分离培养单个菌落并进行PCR鉴定。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159例Mp临床株进行p1基因分型,并检测p1变异。2.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p1基因第3373~4185位核苷酸(p1c基因),构建pGEX6p-2/plc原核细胞表达重组体,用PCR介导的定点突变将p1c基因中的“TGA”突变成“TGG”。重组体经IPTG诱导在E.coli BL21中表达融合蛋白P1C-GST,用高亲和力GST Resin亲和柱纯化P1C-GST蛋白,研究P1C-GST蛋白对HeLa细胞的粘附活性;将纯化的PIC-GST蛋白免疫BALB/c鼠,制备多克隆抗体(pAb),研究PIC-GST pAb对Mp的粘附抑制作用。ELISA分析PIC-GST蛋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3.将p1c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构建pPIC重组体,并将p1c基因与细胞因子佐剂IL-2基因和黏膜佐剂LTB基因分别通过一段特殊核苷酸序列(GAT CCG AGA GTA CCG AGC)连接,构建pP1C-IL-2和pLTB-P1C双基因融合表达重组体。将pP1C和pP1C-IL-2经肌肉注射和鼻内接种方式免疫小鼠,pLTB-PIC鼻内途径免疫小鼠。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中特异性抗体(IgG、IgA)的水平、IgG抗体亚类和IFN-γ、IL-4水平,用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以分析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4.plc单基因或融合基因疫苗分别免疫小鼠后,将Mp经呼吸道感染小鼠,检测Mp呼吸道攻击后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支气管灌洗液中Mp的菌落形成单位,以分析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1.159例Mp临床标本中,142例为Mp Ⅰ型(89.31%),17例为Mp Ⅱ型(10.69%);PCR-RFLP法共检测出21例临床突变株,其中10株为Mp V2c突变株;3株为V2a突变株;7株为V1a突变。研究发现了一株新型V2型突变株Mp100(命名为V2d突变株),其p1基因RepMP4区最接近309(V2a), RepMP2/3区域中有142bp(2772-2913)序列完全同源重组了一段p1基因以外的RepMP2/3-J序列(606517-606658)。2. PCR扩增出约813bp的目的片段;构建了P1C蛋白原核表达重组体pGEX6p-2/p1c,通过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成功地将P1C基因中的TGA突变为TGG。原核表达重组体在E.coli中表达出一相对分子量(Mr)约为66kD的目的蛋白,该目的蛋白在菌体细胞内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经高亲和力GST Resin纯化柱纯化,得纯度达95%以上的重组蛋白。3.用纯化的P1C-GST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pAb,抗体效价均在1:4000以上,且能与Mp感染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4.粘附试验发现P1C对HeLa细胞有粘附活性,粘附抑制试验显示P1C的pAb可抑制Mp对HeLa细胞的粘附,抑制强度与抗体水平呈正相关,抗体滴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5.plc单基因疫苗免疫组、p1c-IL-2双基因融合疫苗免疫组小鼠经肌注和鼻饲免疫后,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多血清抗体水平逐渐升高。第一次免疫后第2w,小鼠血清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第6w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第8w抗体水平基本稳定,双基因融合疫苗免疫组血清抗体水平较单基因免疫组高,两种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检测抗体亚类发现单基因免疫组IgG1及IgG2a抗体均较高,而双基因融合疫苗免疫组IgG2a升高更为显著。融合疫苗经鼻饲免疫所诱生的呼吸道局部粘膜抗体显著高于单基因免疫组(P<0.05),肌注免疫组小鼠未产生明显的黏膜抗体。p1c单基因疫苗免疫组、p1c-IL-2双基因融合疫苗免疫组支气管灌洗液中IFN-γ和IL-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双基因疫苗组较单基因疫苗组分泌的IFN-γ和IL-4增高更显著(P<0.05)。疫苗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较对照组强。肌注组小鼠所诱生的血清IgG抗体滴度和淋巴细胞增殖均强于鼻饲组(P<0.05)。6.用Mp攻击各免疫组小鼠,plc-IL-2双基因融合疫苗免疫组小鼠和p1c单基因疫苗组小鼠的肺间质炎症明显减轻,病变区域较局限,肺泡间隔轻度增宽,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减少。两组的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1c单基因组和plc-IL-2双基因疫苗免疫组小鼠支气管灌洗液中Mp的菌落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1c-IL-2双基因疫苗免疫组小鼠的Mp菌落数最少。但两组肺组织病理评分和菌落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7.LRB-p1c双基因融合疫苗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减轻,肺组织病理评分和Mp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但Mp菌落数较ple单基因疫苗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LTB-p1c组小鼠支气管灌洗液中的血清总抗体、sIgA和支气管灌洗液和血清中IFN-γ、IL-4水平明显高于p1c核酸疫苗组(P<0.05);8.鼻饲接种LTB-plc免疫组小鼠与plc-IL-2疫苗组相比,支气管灌洗液中的IFN-γ和IgA显著增高,但两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和Mp菌落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159株Mp临床株主要为Ⅰ型。21株p1基因发生突变,Ⅱ型突变率高于I型。发现一株新的p1基因突变株(V2d)。2.P1C融合蛋白有粘附活性,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3.plc、LTB-plc和plc-IL-2核酸疫苗均能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和免疫保护作用。4.LTB-plc和plc-IL-2核酸疫苗较p1c单基因疫苗诱导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和免疫保护作用。4.plc核酸疫苗鼻饲免疫组小鼠支气管灌洗液产生高水平的IgA,但血清IgG水平低于肌注组,在感染早期发挥更强的作用。肌注组结果相反。

全文目录


摘要  4-9
ABSTRACT  9-17
主要缩略语英文索引  17-19
第一章 肺炎支原体p1基因的分型与变异研究  19-30
  1.1 引言  19-20
  1.2 实验材料  20-21
  1.3 实验方法与步骤  21-24
  1.4 实验结果  24-29
  1.5 讨论  29
  1.6 结论  29-30
第二章 肺炎支原体P1C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30-52
  2.1 引言  30
  2.2 实验材料  30-33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33-43
  2.4 实验结果  43-50
  2.5 讨论  50-51
  2.6 结论  51-52
第三章 肺炎支原体p1c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活性的初步研究  52-71
  3.1 引言  52-53
  3.2 实验材料  53
  3.3 实验方法  53-60
  3.4 结果  60-68
  3.5 讨论  68-70
  3.6 结论  70-71
第四章 IL-2基因佐剂增强肺炎支原体p1c核酸疫苗的作用  71-89
  4.1 引言  71
  4.2 实验材料  71-72
  4.3 实验方法  72-75
  4.4 结果  75-85
  4.5 讨论  85-88
  4.6 结论  88-89
第五章 LTB增强肺炎支原体p1c核酸疫苗的作用  89-101
  5.1 引言  89
  5.2 实验材料  89-90
  5.3 实验方法  90-92
  5.4 结果  92-99
  5.5 讨论  99-100
  5.6 结论  100-101
参考文献  101-111
综述  111-120
  参考文献  116-120
致谢  120-121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21-122

相似论文

  1. 中医药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R259
  2. HCV准种变异特性及其免疫逃逸机制初步研究,R392.1
  3. 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X820.4
  4.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遗传变异分析及猪α干扰素的真核表达,S858.28
  6. 携带人白细胞介素10转基因小鼠的初步研究,Q78
  7. 滩涂土壤养分与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变异及评价研究,S158
  8. 组蛋白H2A变异体在小鼠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S865.13
  9. 维生素A不同给药途径对持续性哮喘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FN-γ细胞因子的影响,R562.25
  10. 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及颈椎间盘TNF-α、IL-1β的表达,R681.55
  11. 基于变异粒子群的聚类算法研究,TP18
  12. 穴位埋线对哮喘模型大鼠IL-4等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13. 日本血吸虫P14基因纳米微球-DNA疫苗的初步研究,R392.1
  14. 三种方法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动态评价,R725.6
  15. 重组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对IL-2、IFN-γ、GCs、T细胞凋亡的影响,R392
  16. 亚洲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R541.4
  17. 支气管哮喘不同发病阶段IL-18、IL-33等炎性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R562.25
  18. 血清及房水中VEGF、IL-6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R775
  19. 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及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R541.4
  20.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6的测定及临床意义,R725.6
  21. IL-15及IL-15受体α亚基对肝转移小鼠的治疗作用,R735.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学免疫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