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三维CT的臀上动脉解剖学研究

作 者: 隆腾飞
导 师: 王钢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骨科学
关键词: 臀上动脉 三维CT血管成像 解剖学
分类号: R816.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臀上动脉(Superior gluteal artery, SGA)来源于髂内动脉,经坐骨大切迹出盆腔,支配臀部后外侧区域的血供。在一些髋部手术操作中,如髋臼后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经皮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术、髂骨后方植骨术等,容易造成臀上动脉的损伤。由于臀上动脉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损伤后止血困难,且其近端易回缩入盆腔,其处理给手术带来额外负担,并引起血管损伤相关严重并发症。了解臀上动脉的解剖及其与骨盆的位置关系将有助于防止术中臀上动脉的损伤。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主要通过尸体标本解剖对臀上动脉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是臀上动脉的起始特点、分支情况。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具体研究描述臀上动脉与骨盆骨性标志间的解剖关系。通过尸体标本对臀上动脉进行研究,其不足之处在于:①尸体标本不易获得,很难获取数目可观的样本量;②大多数尸体标本中的臀上动脉已随着周围组织的变化而发生位置、形态的变化,因此,尸体标本研究不能反映人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臀上动脉的位置及解剖形态。三维C T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是一种微创技术,能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对目标血管进行显像。重建后的3DCT-A图像能较好地显示骨骼与临近血管的位置关系。近年来,3DCT-A在临床上的应用有增加的趋势,其在骨盆疾病的诊治与研究的应用也有增加的趋势。本研究旨在通过3DCT-A描述臀上动脉的解剖形态及其与骨盆骨性标志间的位置关系,帮助骨科医师在术中根据骨盆骨性标志判断臀上动脉的位置,指导骨科医师在手术操作中有目的性地对臀上动脉进行保护,以避免因盲目操作而引起臀上动脉的损伤。材料与方法一、3DCT-A数据的收集:收集自2011.1-2012.10因各种原因在南方医院影像中心进行盆部、下肢3DCT-A检查的患者CT数据(CT扫描仪:SOMATOM Definition),输入配套处理软件(Inspace)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VR)进行三维重建,在Pacs工作站输出图像。排除髂内动脉及其分支硬化、闭塞者,盆部与髋部肿瘤者,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史者等影响臀上动脉显示或改变臀上动脉位置的患者。总共纳入114个数据,在Pacs影像工作站提供的缩放、测量功能下对臀上动脉进行观察与测量。为减小误差,整个观察与测量过程均由同一个人员进行。应该指出的是,测量时,并未进行骨盆倾斜的校正。二、观察与测量:基于所收集的3DCT-A数据,我们进行以下观察与测量:(1)观察臀上动脉的显影情况,将观察结果分为显示清晰、显示模糊、不显示三种,并分析臀上动脉不同显示情况与年龄的关系。(2)①观察臀上动脉的来源,其来源是否存在变异的情况;②观察臀上动脉与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间的起始关系,将三者间的起始关系归类,并统计各类起始关系出现的频率;③观察臀上动脉在盆内、外的分支,将分支形式进行归类,并统计各类分支形式出现的频率;④以骨盆骨性标志(如髂后上棘、坐骨大切迹起点、坐骨棘、髂结节)为参考,观察臀上动脉出盆后的走行,以及其在髂骨外板上的分布情况。(3)对于臀上动脉盆内、盆外部分均显示清晰的患者,为了测量的统一,我们定义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为:臀上动脉出盆点(起点)到深支分支点(止点)或折弯点(当深支为一支时)的一段臀上动脉;并将此段臀上动脉的走行分为平直、弯曲、卷曲三种。分析各种走行出现的频率,做以下测量并进行不同性别间的比较:①臀上动脉出盆点到坐骨大切迹起点的距离;②臀上动脉出盆点到坐骨棘的距离;③臀上动脉出盆点到髂后上棘的距离。(4)对于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平直的患者,我们进一步做以下测量并进行不同性别间的比较:①测量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的长度;②测量髂后上棘到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止点的距离,并在臀上动脉盆外部分起、止点间作虚拟直线,测量髂后上棘到该直线的距离;③作髂结节与坐骨棘间的虚拟直线,分别测量SGA盆外部分主干起、止点到该直线的距离,并进行不同性别间的比较。三、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双侧t检验比较观察、测量结果在男、女患者间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的指标包括:臀上动脉出盆点到坐骨大切迹起点的距离,臀上动脉出盆点到坐骨棘的距离,臀上动脉出盆点到髂后上棘的距离,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的长度,髂后上棘到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止点的距离,髂后上棘到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的距离,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起点到髂结节与坐骨棘连线的距离,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止点到髂结节与坐骨棘连线的距离。结果114例(228髋,男126,女102)患者的3DCT-A数据中:①VR重建后的图像中显示出较完整的盆腔动脉系统,未观察到盆腔静脉系统的显示。VR重建后的图像中大部分动脉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大中型动脉显示光滑饱满,走行变化规则,无节段性缩窄和显示间断,且各级动脉分支条理清楚,显示动脉等级最高达到5级,显示长度接近血管解剖终末端。②所有患者的臀上动脉盆内部分均显示清晰,且从VR重建后的图像上很容易识别出臀上动脉,但所有患者重建后的3DCT-A图像中,均观察不到臀上动脉与临近动脉间的吻合动脉网;其中94例(男50,女44)的臀上动脉盆内、外部分均显示清晰,能清楚地观察到臀上动脉的第3级分支,且各级动脉均显示光滑、饱满;15例(男9,女6)臀上动脉盆外部分显示模糊、粗糙;5例(男4,女1)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不显示。③所有患者的臀上动脉均来源于髂内动脉,其中有150髋(男84,女66)臀上动脉直接起始于髂内动脉(118髋中,髂内动脉先发出臀上动脉后发出臀下阴部干;14髋中,髂内动脉依次发出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12髋中,髂内动脉先发出臀下阴部干后发出臀上动脉;6髋中,髂内动脉依次发出阴部内动脉、臀下动脉、臀上动脉),36髋(男20,女16)中臀上动脉与臀下动脉共干,30髋(男14,女16)中臀上动脉与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共干,12髋(男8,女4)中臀上动脉与阴部内动脉共干。④分支情况:在94例臀上动脉盆内、外部分均显示光滑、饱满的患者中,28髋(男16,女12)的臀上动脉于出盆前近出盆处发出分支,其中18髋(男12,女6)的分支走向大转子,其余走向闭孔;178髋(男96,女82)的臀上动脉出盆后即分成浅深两支,其余浅支不显示;深支分支情况:观察到臀上动脉深支发出后,先以一主干走行,后以一支、二支、三支三种分支形式发出分支,其中164髋(男88,女76)分2支,16髋(男6,女10)分3支,8髋(男6,女2)为一支。⑤臀上动脉走行:臀上动脉浅支发出后先以一短小的主干指向髂后上棘走行,后发出分支分布于髂后上棘周围;深支与浅支成一定角度走向前下,并自盆外部分主干止点起逐渐呈弧形弯向前下,其中178髋(男94,女84)的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平直,6髋(男)弯曲,4髋(女)卷曲。⑥男女患者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长度分别为:男24.57±9.76mm,女25.01±6.11mm,P=0.72。⑦臀上动脉出盆点到坐骨大切迹起点的距离是:男22.25±7.07mm,女25.35±5.76mm,P=0.002,到坐骨棘的距离是:男52.96±9.47mm,女49.73±7.85mm,P=0.015,到髂后上棘的距离是:男55.00±11.7mm,女51.99±9.02mm,P=0.06。⑧髂后上棘到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止点的距离是:男53.15±11.96mm,女52.66±8.16mm,P=0.76,到臀上动脉盆外部分起、止点连线的距离是:男49.53±12.07mm,女48.25±8.45mm,P=0.42。⑨所有男女性患者的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均位于髂结节与坐骨棘连线的后方,且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与髂结节与坐骨棘连线间成近似平行关系;但女性患者的臀上动脉盆外部分主干的位置较男性患者的偏后。结论通过3DCT-A能较好地显示臀动上脉,重建后的3DCT-A图像能清楚地显示臀上动脉与骨盆间的位置关系。臀上动脉的位置及形态比较恒定,因此,通过3DCT-A了解臀上动脉的解剖形态,以及臀上动脉相对于骨盆骨性标志的位置,可能为骨科医师预防臀上动脉的医源性损伤提供帮助。

全文目录


摘要  3-7
ABSTRACT  7-14
前言  14-18
材料与方法  18-20
结果  20-25
讨论  25-42
结论  42-43
参考文献  43-45
综述  45-52
  参考文献  50-52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52-53
致谢  53-55

相似论文

  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2. 应用Micro CT骨板厚度解剖学研究,R322
  3. 跗骨窦区断层解剖与其影像表现对照,R687.3
  4. 闭孔神经在闭膜管外的解剖学研究,R322.85
  5.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附着处的临床解剖学研究,R322.7
  6. 人膈肌血液供应来源及分布的尸体解剖学研究,R322
  7. 经前方入路处理斜坡病变的显微解剖和虚拟影像解剖研究,R651.1
  8. 经口咽入路行枕骨大孔扩大术的解剖学研究,R322
  9. 多排螺旋CT对成人下颈椎增龄变化的应用解剖学研究,R816.8
  10. 64层螺旋CT对成人冠状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R322
  11. 除眉间皱纹防止血管神经损伤的解剖学研究,R322
  12. 螺旋CT三维重建对寰枢椎椎弓根的解剖学测量和临床意义,R816.8
  13. 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翼腭窝解剖学研究,R322
  14. 扩大经鼻—翼腭窝—翼管至Meckel腔入路的应用显微解剖研究,R322.8
  15. 颞下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R322
  16. 肘外侧软组织痛的临床解剖学研究,R322
  17. 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窿间入路到第三脑室的显微解剖学研究,R322.8
  18. 骶骨肿瘤切除临床解剖学研究,R322
  19. 上颌骨掀翻入路之相关解剖学研究,R322
  20. 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R687.3
  21. 前臂桡侧皮动脉皮瓣的解剖学研究,R3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特种医学 > 放射医学 > 各部位及各科疾病的X线诊断与疗法 > 外科、骨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