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鸭沙门氏菌在人工感染雏鸭体内的动态研究

作 者: 曾静静
导 师: 蒋文灿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鸭沙门氏菌 病理变化 血液生化指标 免疫学指标 动态分布
分类号: S858.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感染鸭沙门式菌的雏鸭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鸭沙门氏菌病的病理模型,对鸭沙门氏菌在感染雏鸭体内的动态病理变化、动态繁殖、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等进行了研究。实验通过肌肉注射鸭沙门氏菌测出LDso为1×1010.67CFU,经口服和呼吸道感染雏鸭后,分别在感染后的第6h、12h、24h、36h、2d、3d、4d和7d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腺、法氏囊和胰腺进行称重、制作病理切片以及组织内活菌计数,用以观测鸭沙门氏菌感染雏鸭后的动态分布及动态病理变化;同时采取血清检测TP、ALB、ALT、AST, UA、Cr等血液生化指标,用以评价雏鸭在感染鸭沙门氏菌后的肝、肾损伤;在感染后的第2d、4d、6d、8d和10d分别采取雏鸭血清检测IgA、IgG、IgM、IL-2、IL-4、IFN-y等免疫学指标,用以评价雏鸭在感染鸭沙门氏菌后的免疫应答反应。结果表明,雏鸭在感染沙门氏菌后12h,肝脏、肺脏可见出血;感染24h后,心脏、脾脏、胸腺、肺脏出现不同程度肿胀、出血,气囊出现少量纤维素样渗出物;感染后7d,除心脏、肝脏、肺脏仍有出血外,其他器官症状明显减轻。病理组织学变化总体发展趋势是:口服感染后6-24h,大部分器官出现充血、细胞肿胀、细胞变性,并开始出现少量炎性细胞等病理变化;感染后36h-3d,细胞变性加剧,出现核碎裂、溶解,细胞坏死,大量炎性细胞增生等病理变化,为高峰期;呼吸道组与口服组发展趋势相似,但高峰期有所推迟,为3d~4d。可见,各器官组织病理变化是一个由肿胀充血到细胞变性甚至坏死的过程。实验感染鸭沙门氏菌后,在整个实验期内,T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ALB含量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且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ALT、AST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表明鸭沙门氏菌感染对雏鸭造成了肝损伤;两试验组UA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Cr含量较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鸭沙门氏菌感染对雏鸭造成的肾损伤程度较轻,是可以恢复的。实验感染鸭沙门氏菌后,在整个实验期内,IgA、IgG、IgM、IL-2、IL-4、IFN-γ含量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两试验组IgA、IgM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IgG差异不显著(P>0.05),直到10d才出现差异,表明鸭沙门氏菌感染雏鸭后能引起体液免疫反应,先产生IgA、IgM,后产生IgG;两试验组IL-2、IL-4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IFN-y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鸭沙门氏菌感染雏鸭后能引起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活菌计数结果显示:口服感染组在不同时段内肝脏的含菌量较其他器官高,其次是脾脏或者法氏囊;呼吸道感染组在不同时段内肺脏内的含菌量最高,其次是肝脏;表明对该菌的分离可首选肝脏及免疫器官。实验感染沙门氏菌后,两试验组雏鸭增重较正常组降低,同时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胰腺和肺脏的重量和脏器指数直到实验第7d仍然高于正常组,但法氏囊、胸腺的脏器指数变化与正常组比较不明显。可见雏鸭感染鸭沙门氏菌后,脏器的病理性肿胀明显,生长性能降低。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1 前言  10-18
  1.1 沙门氏菌病研究概况  11-16
    1.1.1 病原学  11-12
    1.1.2 流行病学  12-13
    1.1.3 发病机理  13
    1.1.4 临床症状与病理学变化  13-14
    1.1.5 诊断  14-15
    1.1.6 防治  15-16
  1.2 禽病动态病理学研究概况  16-17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18
2 材料与方法  18-25
  2.1 试验材料  18-20
    2.1.1 试验菌株  18
    2.1.2 试验动物  18
    2.1.3 主要试验仪器  18-19
    2.1.4 主要试验试剂  19
    2.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19-20
  2.2 鸭沙门氏菌人工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20-21
    2.2.1 鸭沙门氏菌菌种的复苏  20
    2.2.2 PCR检测  20-21
    2.2.3 菌液制备  21
    2.2.4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21
    2.2.5 人工感染  21
  2.3 鸭沙门氏菌人工感染雏鸭的动态病理学观察  21-22
    2.3.1 临床观察  21-22
    2.3.2 剖检观察  22
    2.3.3 病理组织学观察  22
  2.4 鸭沙门氏菌人工感染对雏鸭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2-23
  2.5 鸭沙门氏菌人工感染对雏鸭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23-24
  2.6 鸭沙门氏菌人工感染对雏鸭脏器重量的影响  24
  2.7 鸭沙门氏菌在人工感染雏鸭体内的动态分布  24-25
3 实验结果  25-44
  3.1 鸭沙门氏菌人工感染模型的建立  25-26
  3.2 鸭沙门氏菌人工感染雏鸭的动态病理学变化  26-35
  3.3 鸭沙门氏菌人工感染对雏鸭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5-37
  3.4 鸭沙门氏菌人工感染对雏鸭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37-38
  3.5 鸭沙门氏菌人工感染对雏鸭脏器重量的影响  38-43
  3.6 鸭沙门氏菌在人工感染雏鸭体内的分布  43-44
4 讨论  44-47
  4.1 感染途径与鸭沙门氏菌致病性的关系  44-45
  4.2 鸭沙门氏菌人工感染对雏鸭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5
  4.3 鸭沙门氏菌人工感染对雏鸭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45-46
  4.4 鸭沙门氏菌人工感染对雏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46-47
5 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携带WSSV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和环境因子胁迫的研究,S945
  2. 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生长、体脂沉积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S963.1
  3. 鸡源志贺菌在感染雏鸡体内的动态分布,S858.31
  4. 疏风饮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影响的实验研究,R285.5
  5. 山麻鸭繁殖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S834
  6. 猴头菇多糖对呼肠孤病毒感染番鸭细胞凋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S858.32
  7. 基于分形的土壤非均匀流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S152
  8. “奥百乐”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S828
  9. 能量限制对肉鸡肠道结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S831.5
  10. 高钒对雏鸡肝、肾影响的病理学研究,S858.31
  11. 两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免疫应激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S828.5
  12. 镉污染土壤中低积累型水稻及其改良效果研究,S511
  13. 重组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在免疫SPF鸭体内分布研究,S852.65
  14. 菜粕在吉富罗非鱼配合饲料中应用技术的研究,S963
  15. HP-PRRSV GD株强弱毒株抗原在感染猪体内的动态分布研究,S858.28
  16. 间接原位PCR检测GPV方法建立及GPV在实验感染雏鹅体侵染规律的研究,S858.33
  17. 湖南省饲料微量元素盈缺规律及猪日粮中不同添加模式的研究,S828.5
  18. 火鸡组织滴虫在火鸡体内的动态分布研究,S858.39
  19.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雏鸭致病性观察,S858.32
  20. 宝石鲈对饲料可消化糖利用的初步研究,S917.4
  21. 高致病性PRRSV在仔猪体内动态分布和体外增殖特性的研究,S858.2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 > 家禽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