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商品肉鸭免疫抑制病病原体共感染情况调查及鸭源呼肠孤病毒的致病性研究

作 者: 张颖
导 师: 刁有祥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免疫抑制病原 共感染 点杂交 鸭源呼肠孤病毒 致病性
分类号: S858.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irus,aMPV)、源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 DR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 REV)、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 DuC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V)是鸭群中常见的免疫抑制病病原,可以诱导机体中枢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产生免疫抑制,造成鸭群死亡和淘汰。从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病、死肉鸭397份以及健康肉鸭200份,用特异性核酸探针对样品进行H9N2禽流感病毒(H9N2AIV)、禽偏肺病毒(aMPV)、呼肠孤病毒(DRV)、鸭圆环病毒(DuC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检测。结果,自然发病肉鸭中H9N2AIV、aMPV、DRV、REV、DuCV、IBDV检出率分别为57.43%、51.39%、38.54%、39.55%、29.47%、10.58%,且存在多重感染现象,二重和三重感染率分别为26.20%、18.89%,以aMPV和H9N2AIV、REV和DuCV检出率较高;而健康肉鸭群中H9N2AIV、aMPV、DRV、REV、DuCV、IBDV检出率均分别为7.00%、19.5%、15.5%、10.5%、24.00%、9.00%,呈阴性的和单一感染的样品分别占40.00%和28.00%;共感染率为32.00%,且主要是二重感染。上述结果表明,商品肉鸭群中普遍存在免疫抑制病病原体共感染的现象,这是当前肉鸭发病和生长缓慢的重要流行病学因素之一。利用一株分离的鸭源呼肠孤病毒(DuckAvian Reovirus,DRV),经静脉接种雏鸭,探讨其对雏鸭的致病性。将30只10日龄健康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攻毒组和对照组,攻毒组静脉接种DRV,攻毒剂量为0.2mL/只(ELD50为10-2.36/0.2mL),对照组以相同的攻毒方式接种0.2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隔离饲养。攻毒后3、6、9、12、15d,每组随机抽取3只活鸭采血,进行血液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CD8+比值动态变化;将采集的血液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IL-6及INF-γ含量;并称重剖杀,观察剖检变化,分离脾脏、胸腺、法氏囊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在整个试验期间观察试验组鸭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攻毒3d后,试验组雏鸭表现精神沉郁,聚集成堆,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体重下降。剖检变化表现为脾脏出血肿大、坏死,肝脏坏死;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免疫器官和血管系统的损害,脾脏、法氏囊淋巴细胞丢失严重,网状纤维显现,脾脏坏死,形成肉芽肿,动脉血管管壁疏松、增厚,水肿,空泡变性。血常规指标WBC、RBC、HGB升高,在攻毒后第9、12、15d,试验组WB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GB在攻毒后整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后第9d,血生化指标GPT开始升高,并在9d,12d,15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BUN在攻毒后9、12、15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ALB在攻毒后第3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攻毒后期与TP均表现升高的趋势;攻毒后第3d,外周血CD4+/CD8+比值升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在攻毒后第6d、9d开始迅速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后期虽然有所回升,但是CD4+/CD8+比值仍然低于对照组;血清中IL-6、IFN-γ含量变化规律与外周血CD4+/CD8+比值变化规律相似,于攻毒后第9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脾脏、法氏囊指数均在攻毒后第6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脾脏指数在整个试验观察期间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感染DRV后,脾脏、法氏囊的淋巴细胞流失严重,T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因子IL-6、IFN-γ分泌减少,导致机体免疫抑制。

全文目录


符号说明  4-8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3
1 前言  13-31
  1.1 群中常见的免疫抑制病病原  13-20
    1.1.1 H9N2 禽流感病毒  13-15
    1.1.2 禽偏肺病毒  15
    1.1.3 鸭源呼肠孤病毒  15-17
    1.1.4 鸭圆环病毒  17-18
    1.1.5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18-19
    1.1.6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19-20
  1.2 免疫抑制病病原感染现状  20-25
    1.2.1 免疫抑制病病原感染现状  20-25
    1.2.2 免疫抑制病病原共感染现状  25
  1.3 免疫抑制机理  25-29
    1.3.1 免疫器官受损  25-26
    1.3.2 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26-28
    1.3.3 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28-29
  1.4 免疫抑制病病原共感染检测方法  29-30
    1.4.1 核酸探针的原理及分类  29
    1.4.2 核酸探针的标记  29-30
    1.4.3 核酸探针杂交法  30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30-31
2 材料与方法  31-44
  2.1 材料  31-33
    2.1.1 仪器  31
    2.1.2 试剂  31-32
    2.1.3 病料及毒株  32
    2.1.4 探针  32
    2.1.5 引物  32-33
  2.2 方法  33-44
    2.2.1 IBDV、DRV、DuCV 核酸探针的标记及敏感性、特异性检测  33-37
    2.2.2 样品检测  37-39
    2.2.3 DRV 的致病性研究  39-44
3 结果与分析  44-59
  3.1 核酸探针标记结果  44-46
    3.1.1 目的片段的 RT-PCR 或 PCR 扩增结果  44
    3.1.2 RT-PCR 和 PCR 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结果  44-45
    3.1.3 核酸探针的特异性试验结果  45
    3.1.4 核酸探针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45-46
  3.2 样品斑点杂交结果  46-51
    3.2.1 肉鸭脏器样品中六种病原体检测结果  46-49
    3.2.2 肉鸭脏器样品中六种病原体共感染检测结果  49-50
    3.2.3 肉鸭脏器样品中共感染组合检测结果  50
    3.2.4 不同器官六种病原体检出率的比较结果  50-51
  3.3 鸭源呼肠孤病毒致病性研究结果  51-59
    3.3.1 病原检测  51-52
    3.3.2 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  52-53
    3.3.3 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53-56
    3.3.4 DRV 对雏鸭外周血 CD4+/CD8+比值的影响  56-57
    3.3.5 血清中 IL-6 及 INF-γ含量测定  57-58
    3.3.6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58-59
4 讨论  59-63
  4.1 免疫抑制病病原共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59-60
  4.2 DRV 对雏鸭致病性研究结果分析  60-63
5 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74
致谢  74-7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5

相似论文

  1. 稻瘟病菌转录因子Moswi6的功能研究,S435.111.4
  2.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3.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4. 鸭ADSL与PurH基因序列特征及表达与肌肉肌苷酸(IMP)含量的相关性分析,S834
  5. 一水肌酸对肉鸭胴体组成、肉品质及宰后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S834.5
  6. 鸭源鸡杆菌抗体消长规律研究及抗脂多糖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S858.32
  7.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8. 61株鸭源鸡杆菌部分耐药基因及其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S852.61
  9. 二次杀菌南京盐水鸭风味及脂肪氧化的影响分析,TS251.68
  10. 梨火疫病菌致病相关基因crp与tatC的克隆及功能分析,S436.612
  1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hrp基因簇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6.5
  12.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13.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14. 西瓜噬酸菌致病相关基因hisA及hisC的功能研究,S436.5
  15. 栗疫病菌凋亡抑制蛋白基因Cpbirl的功能研究,S436.64
  16. 双组分系统基因MoSLN1和MoSKN7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与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S435.111.41
  1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受DSF调控的鞭毛基因和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功能分析,S435.111.4
  18.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S511
  19. 鸭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消减文库的构建与分析,S834
  20. 华东地区鸭圆环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S858.32
  21.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 > 家禽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