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西药结合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干预及临床应用

作 者: 周志远
导 师: 李英伦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基础兽医学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生物膜 氟苯尼考 五味子 双黄连
分类号: S858.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危害仔猪重要的传染性病原,多年以来,由于兽医临床的不规范性用药导致其耐药性在生产中广泛性存在。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菌的耐药性跟细菌生物膜有很大关系,细菌生物膜可以被一些中药成分影响,从而介导抗生素进入细菌生物膜,杀灭细菌生物膜内的细菌,提高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这对目前仔猪大肠杆菌病高度耐药的情况是有其积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拟利用正交试验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膜模型,然后利用五个药物实验组进行大肠杆菌生物膜抑制实验,最后以患有黄白痢的仔猪作为实验动物观察不同药物组的治疗效果。实验选用临床菌进行分离鉴定得到大肠杆菌后进行培养,以不同的大肠杆菌浓度、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温度作为影响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表L9(34),以酶标仪测定所得的OD值作为指标来筛选大肠杆菌生物膜(BF)的最佳形成条件。结果生理生化实验表明所分离细菌为大肠杆菌,扫描电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培养所形成的大肠杆菌BF模型较为成功,最优条件大肠杆菌OD平均值达到0.450,RSD为0.76%。实验采用二倍稀释法进行大肠杆菌的MIC测定,待大肠杆菌BF造模成功后,用不同药物组:Ⅰ组为氟苯尼考,Ⅱ组为五味子,Ⅲ组为双黄连,Ⅳ组为氟苯尼考联合五味子,V组为氟苯尼考联合双黄连来比较各组对观察其对大肠杆菌BF的作用。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的MIC值最小,五味子最大。而相对于单独用药,V组对大肠杆菌BF的抑制效果最好(p<0.05),达到了73.82%±0.15%,Ⅳ组对大肠杆菌BF的抑制作用也强于单独使用氟苯尼考或者五味子,达到了66.63%±0.18%。实验选择种猪场已发生黄白痢的哺乳仔猪20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40头,进行不同药物组治疗效果试验比较,药物分组按测定大肠杆菌SMIC方法进行。结果V组仔猪死亡率仅5%,低于其它实验组,而氟苯尼考组死亡率最高。V组仔猪治愈率达到92.5%,远远高于其它实验组。以上结果说明所分离细菌经过鉴定证明是大肠杆菌,这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实验平台。通过正交实验来筛选最佳大肠杆菌BF的培养条件,方法简单可行,大大的优化了实验方案,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氟苯尼考作为优秀的抗菌化学药品,对大肠杆菌MIC最小符合预期结果,但在观察不同药物组对大肠杆菌BF抑制作用时发现说明中药联合化学药物强于单独使用中药或化药。氟苯尼考联合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有明显效果显示出其具有较大的应用于仔猪黄白痢疾病临床治疗的潜力。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19
  1 概述  10
  2 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10-13
    2.1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耐药机制  10-12
    2.2 细菌生物膜的防治进展  12-13
  3 中草药对细菌生物膜的干预  13-18
    3.1 单味中药对细菌生物膜的干预  13-16
    3.2 中药复方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  16-17
    3.3 中西结合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  17-18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8-19
第二章 正交试验建立大肠杆菌BF模型  19-25
  1 材料和方法  19-20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9
    1.2 实验方法  19-20
  2 结果和分析  20-24
    2.1 形态学观察结果  20-21
    2.2 生化实验结果  21
    2.3 正交实验结果  21-22
    2.4 最优条件培养的OD测定结果  22-23
    2.5 大肠杆菌BF电子扫描显微镜结果  23-24
  3 讨论  24-25
    3.1 关于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24
    3.2 关于细菌BF模型的建立  24-25
第三章 药物对大肠杆菌BF的影响作用初探  25-30
  1 材料和方法  25-26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5
    1.2 实验方法  25-26
    1.3 统计学方法  26
  2 结果和分析  26-28
    2.1 氟苯尼考五味子双黄连对大肠杆菌MIC的结果  26-27
    2.2 不同实验组对大肠杆菌SMIC的结果  27-28
  3 讨论  28-30
    3.1 五味子的抗菌作用  28
    3.2 双黄连对细菌BF的研究  28-30
第四章 药物对仔猪黄白痢临床应用研究  30-35
  1 材料和方法  30-31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0
    1.2 实验方法  30-31
  2 结果和分析  31-33
    2.1 不同实验组仔猪死亡率结果  31-32
    2.2 不同实验组仔猪治愈率结果  32-33
  3 讨论  33-35
    3.1 关于仔猪黄白痢  33
    3.2 关于中药或中西药联合治疗仔猪黄白痢  33-35
第五章 结论和创新  35-37
  1 总体结论  35
  2 创新点  35-36
  3 拟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6-37
参考文献  37-42
致谢  42

相似论文

  1.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试剂盒的研制,S154.3
  2. 军曹鱼生长激素基因(GH)的克隆和表达,Q786
  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表达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S852.65
  4.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5. 腐生葡萄球菌M36耐有机溶剂脂肪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Q78
  6. 荧光假单胞菌7-14生物膜突变株的筛选及tatC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析,S432.4
  7. 灵芝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的研究,S567.31
  8. 江苏省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及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探讨,S854
  9. 植物源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因子的筛选及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Q93
  10. 产多糖根瘤菌Q32对硅酸盐矿物的风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Q93
  11. 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及次氯酸钠溶液对其作用研究,R780.2
  12. 氟苯尼考、喹乙醇的环境行为及污染控制技术研究,X713
  13. 海藻酸钠—壳聚糖生物膜在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研究,R318.08
  14. 共凝集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凝集机理初步研究,X172
  15. 绯红南五味子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6. 多角体蛋白融合的OPG在大肠杆菌和家蚕细胞中的表达与活性测定,Q78
  17. 不同治疗方法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重塑影响的研究,R725.6
  18. 中药二步序贯治疗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与重塑模型影响的对比研究,R725.6
  19. 双黄连粉针在家兔、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S859.79
  20. 小型化Spreeta SPR免疫传感器在大肠杆菌O157:H7检测中的研究,R155.5
  21. 大肠杆菌O157:H7活的非可培养态的检测,R37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 > 家畜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