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木棉产业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作 者: 高柱
导 师: 马焕成
学 校: 西南林业大学
专 业: 森林培育
关键词: 木棉人工林 种源变异 扦插 光合 栽培
分类号: S792.9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木棉纤维是天然纤维中最细、最轻、最保暖的材料,具有光洁、抗菌、轻柔等优良特性,已能进行2~40S气流纺、40~80S混纺纱线,满足中高端纺织产品需求。木棉科攀枝花、长果木棉、吉贝纤维产量高,在干热河谷地区生长表现良好,进行人工种植对恢复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整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棉纺原材料的有益补充。我国对木棉栽培技术仅限于简单的引种和绿化种植,尚无规模化种植的先例,无集约化栽培技术可依。开展木棉栽培技术研究,可为木棉纤维人工林丰产规范栽培奠定理论基础,为干热河谷人工林营造技术提供技术借鉴。采用种子或枝条保存法对西南地区木棉分布区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收集,将收集到的25个吉贝单株和34个攀枝花居群种子,在冷墩基地进行场圃发芽实验,将筛选出的优良单株采用无性繁殖技术扩繁,营造木棉人工林56hm2,开展了造林技术研究、密度试验及林分施肥实验,并连续3年进行了调查及测定工作。主要研究结果有:1.种质资源调查及变异:按照果实/种子性状聚类,吉贝分为4个区,攀枝花分为8个区,攀枝花在西南地区分布较吉贝纬度往北宽近2°、经度往西宽近1°。西双版纳州果实成熟最早,楚雄市、大理市、丽江市成熟最晚。果实长度可作为高产纤维品种选育指标,纤维产量西南方高于东北方,PBH1、BZX2、BBH1纤维产量最高。种子变异系数为10.45%~28.85%,不同居群种子存在丰富的变异,西南地区东北方种子较西南方圆而轻。不同居群种子发芽性状变异系数为53.20%~93.32%,种子越大,发芽率越高,出苗越整齐,种子重量对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但比重越大苗期保存率越高。2.光合生理:木棉属典型阳性植物,吉贝光合能力强于攀枝花;叶片净光合速率受环境因子影响,空气相对湿度相关系数最高,但环境因子综合影响才显著。木棉存在午休现象,且不同午休时间影响的因素不同。3.无性繁殖:吉贝插穗生根可分为愈伤组织形成期(0-7d)、不定根形成期(7-14d)和不定根伸长期(14d以后)等3个阶段。激素种类和浓度、母树树龄、插穗长度、粗度、枝段部位是吉贝扦插生根的主要影响因子,切口、叶片数、海拔对生根的影响不显著。吉贝扦插以1.5~2.5cm粗1a生枝条为穗条,在中上部枝段截取20~30cm,采用150mg·L-1ABT1浸泡1h,生根率可达80%以上。试验较好生根基质配比为珍珠岩:泥炭=1:1、珍珠岩:泥炭:河沙=1:1:1、珍珠岩及河沙。SOD、POD、CAT酶是扦插过程中重要保护酶,起到有效清除自由基而降低逆境氧化胁迫作用。IAAO、PPO酶是扦插生根过程中重要关联酶,起到促进生根作用。通过嫁接木棉可当年开花,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著,绑扎技术是成活的关键因子之一。夏季嫁接成活率最高,秋季嫁接成活率最低,花枝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吉贝嫁接成活率最高,且嫁接苗生长最快,不同木棉种间亲和性较高,可以互相作为砧木。4.栽培技术:苗期第3次施肥以后肥效差异明显,施肥苗高、地茎、干物质含量是对照的3.67、5.94和2.27倍,且叶片叶绿素CCI值、PSⅡ光能转化效率、气孔导度升高,以0.5g·-1株尿素+1.0g·-1-1株过磷酸钙+0.5g·株氯化钾和0.5g·-1株尿素+2.0g·-1株过磷酸钙+1.0g·-1株氯化钾组合肥效最好。造林成活率随保水剂用量(0~60g)增加呈“升高-下降”趋势,基肥使造林成活率下降6.92%,吉贝在干热河谷造林保水剂以20~40g、基肥以不施为宜。N肥对地茎和冠幅生长较好,P肥对树高生长较好,分枝数第1a K肥、第2a P肥好,1~2a生林可采用100g·-1株N+100g·-1株P+100g·-1株K或200g·-1株N+100g·-1株P+150g·-1株K肥料组合以及复合肥400g·-1株、尿素300g·-1株单施。攀枝花树高生长有2个高峰,地茎仅1个高峰;吉贝树高呈单峰曲线,地茎呈一直上升趋势;3a生林叶面积指数是2a生林的3.26倍,3a生林较2a生稳定。栽培密度与树高呈负相关,与地茎呈正相关,1~6a树高生长拟合方程为y=0.586x1.763、地茎为y=0.998x1.649。吉贝生长较快单株有PBH1、BBH1和LSH1。综上认为:木棉居群种子存在丰富变异,且变异与地理环境有关,但变异趋势不随地理连续或就近分布;适宜的激素种类和浓度、插条质量及扦插基质可实现优质扦插苗工厂化繁育;不同木棉种间具有较好亲和性,通过嫁接可以当年开花;选择合适的种源、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和密度,结合施肥技术及光合调控技术,可实现木棉纤维人工丰产栽培。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3
1 绪论  13-28
  1.1 引言  13
  1.2 种质资源调查及种子表型变异研究进展  13-16
    1.2.1 木棉主要分布及生长习性  13-15
    1.2.2 种子地理变异  15-16
  1.3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6-21
    1.3.1 不定根的发生  16-17
    1.3.2 扦插生根影响因素  17-19
    1.3.3 扦插基质与生根  19-20
    1.3.4 扦插生根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20-21
  1.4 嫁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21-23
    1.4.1 嫁接方法及对生长的影响  21-22
    1.4.2 砧穗组合筛选  22-23
  1.5 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23-25
    1.5.1 施肥技术  23-24
    1.5.2 叶片光合生理研究  24-25
    1.5.3 种植技术  25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5-28
2 木棉种质资源调查及表型变异分析  28-45
  2.1 材料与方法  28-33
    2.1.1 材料  28-29
    2.1.2 调查及测定  29-33
    2.1.3 统计分析  33
  2.2 结果分析  33-43
    2.2.1 木棉资源分布  33-35
    2.2.2 地理单株果实性状变异  35-37
    2.2.3 不同居群种子性状变异  37-39
    2.2.4 种子萌发特性  39-41
    2.2.5 木棉特征分布区区划  41-43
  2.3 讨论  43-45
    2.3.1 木棉地理分布特性  43
    2.3.2 木棉种子形态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43-44
    2.3.3 种子性状特征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相关性  44
    2.3.4 性状特征与区划  44-45
3 光合特性研究  45-55
  3.1 材料与方法  45-46
    3.1.1 试验地Ⅰ概况  45
    3.1.2 材料  45
    3.1.3 方法  45-46
    3.1.4 统计分析  46
  3.2 结果分析  46-53
    3.2.1 木棉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  46-48
    3.2.2 生态因子日变化  48-49
    3.2.3 环境因子与净光合速率相关性  49-50
    3.2.4 光合生理因子日变化  50-52
    3.2.5 光合效率日变化  52-53
  3.3 讨论  53-55
    3.3.1 木棉光合能力差异  53
    3.3.2 光合午休及其环境影响  53-54
    3.3.3 木棉高温下的适应机制  54-55
4 木棉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55-81
  4.1 材料与方法  55-61
    4.1.1 试验地Ⅱ概况  55
    4.1.2 材料  55
    4.1.3 扦插试验方法  55-59
    4.1.4 嫁接试验方法  59-61
    4.1.5 统计分析  61
  4.2 结果分析  61-76
    4.2.1 不同因子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61-68
    4.2.2 插穗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68-72
    4.2.3 嫁接繁殖  72-76
  4.3 讨论  76-81
    4.3.1 木棉插穗生根阶段区划  76-77
    4.3.2 木棉插穗生根的影响因子  77-78
    4.3.3 插穗生根保护机制及酶活变化  78-79
    4.3.4 影响嫁接繁殖成活的因子  79-80
    4.3.5 木棉嫁接砧穗选配  80
    4.3.6 不同嫁接苗生长效应  80-81
5 木棉栽培技术研究  81-106
  5.1 材料与方法  81-85
    5.1.1 试验地Ⅲ概况  81
    5.1.2 材料  81-82
    5.1.3 施肥试验设计  82-83
    5.1.4 造林设计及指标测定  83-85
    5.1.5 统计分析  85
  5.2 结果分析  85-102
    5.2.1 播种育苗施肥技术  85-89
    5.2.2 栽培技术  89-91
    5.2.3 幼林施肥技术  91-96
    5.2.4 木棉幼林生长调查  96-100
    5.2.5 种源试验  100-102
  5.3 讨论  102-106
    5.3.1 育苗施肥技术  102-103
    5.3.2 造林技术  103-104
    5.3.3 幼林施肥技术  104
    5.3.4 木棉幼林生长  104-105
    5.3.5 种源试验  105-106
6 结论  106-108
参考文献  108-121
缩略词  121-122
致谢  122-123
作者简介  123-125
指导教师简介  125

相似论文

  1. 两个不同叶色棉花品种光合功能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及机理,Q945.11
  2.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3.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4. 干旱胁迫对桂花生长及生理生态的影响,S685.13
  5. 黄芪、硒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及应用研究,S646.15
  6. 能源植物绿玉树快速繁殖研究,Q949.93
  7. 赤芍商品药材调查及品质评价研究,R282.71
  8. 光合微生物制氢菌种连续培养系统及其装置研究,TQ116.2
  9. 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的火用分析研究,TQ116.2
  10.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鉴定和不同耐淹性材料的光合参数差异,S565.4
  11.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12.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13. 南京地区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S63
  14. 有机、SEQ、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蔬菜产质量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S63
  15.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16.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17. 极端温度对佛手光合生理,抗氧化酶系及ROS的影响,Q945.78
  18. 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下菜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与N2O排放的研究,X131.3
  19. 杂草稻杂草化特性、与栽培稻竞争关系以及化感潜力的研究,S451
  20. 江苏省杂草稻与栽培稻的比较研究,S511
  21. 6个双列杂交玉米亲本及其杂交株系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差异分析,S5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阔叶乔木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