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元宝枫转色机理的初步研究

作 者: 钱见平
导 师: 丰震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关键词: 元宝枫 生理生化 AMMI 遗传力 变异系数
分类号: S792.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元宝枫为材料,对元宝枫不同无性系转色期叶片生理生化和色素含量变化,元宝枫实生苗胸径、株高、转色期颜色属性值,种子子叶颜色变化、人工环境诱导幼苗变色进行初步研究,对不同元宝枫无性系颜色表现差异性、元宝枫叶色变化机理、实生苗叶色选择标准、实生苗颜色属性值的差异性、叶片颜色属性变异系数遗传力、不同家系实生苗年度稳定性、种子子叶变异模式、幼苗人工环境诱导条件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3个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对无性系叶片转色期间的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花色素苷合成相关酶PAL和CHI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叶色变化与各色素比例有关,G、R、Y(下)、Y(上)中总叶绿素比例均与红绿属性值a呈极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9、-0.95、-0.66、-0.89),红色无性系R、Y(上)中花色素苷比例均与红绿属性值a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4、0.99),黄色无性系G、Y(下)花色素苷比例与红绿属性值a无显著相关性,叶片转红是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迅速降解,而花色素苷大量合成的结果。(2)可溶性糖浓度达到一定值才能诱导花色素苷的积累,红色无性系转色前期可溶性糖均能达到17mg/g以上,而黄色无性系转色前期可溶性糖最高达到10mg/g左右,总体表现为红色无性系可溶性糖含量转色前期高于黄色无性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R>Y(上)>Y(下)>G。(3)无性系R、Y(上)花色素苷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呈显著正相关,G、Y(下)花色素苷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无显著相关性。R、Y(上)、G、Y(下)花色素苷含量与查尔酮异构酶(CHI)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苯丙氨酸解氨酶并不是所有元宝枫花色素苷合成的关键酶,查尔酮异构酶是R、Y(上)、G、Y(下)元宝枫花色素苷合成的关键酶。2、实生苗的选育试验以种植与济南市百合园林公司苗圃的元宝枫实生苗家系为材料,共12个家系,选取其中的1、5、6、7、8、10、11号家系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实生苗的株高、地径、各颜色属性值,引入方差分析、AMMI模型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半同胞相关法估计遗传力分别分析各家系颜色属性的差异显著性、变异系数、颜色属性的年度稳定性、植株选育指标关联性和颜色属性遗传力,结果表明:(1)各家系颜色属性值亮度L、红绿属性a、黄蓝属性b、彩度C、色调H均呈极显著差异。(2)红绿属性a、彩度c变异系数较大,各颜色性状变异系数有所差别,亮度变异系数0.11-0.18,红绿属性变异系数0.30-0.89,黄蓝属性0.24-0.46,彩度变异系数0.25-0.64,色调变异系数0.24-0.46。亮度L变异系数:家系1>家系5>家系7/家系11>家系10>家系8>家系6;红绿属性a变异系数:家系5>家系11>家系1/家系7>家系8>家系10>家系6;黄蓝属性b变异系数:家系6/家系8>家系7>家系5>家系11>家系10>家系1;彩度C变异系数:家系5>家系1>家系10>家系7>家系11>家系8>家系6;色调H变异系数:家系10>家系7/家系11>家系6>家系1>家系8>家系5。(3)红色植株中色调与色差关联度最大,因此在选择时作为重点考虑;亮度次之,株高再次之,地径和黄蓝属性影响最小。黄色植株中亮度和色差关联度最大,作为重要参考性状,彩度次之。(4)通过AMMI模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基因型和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色差的影响占69.5%,表明,AMMI模型能很好的解释色差与基因型和G×E互作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的环境条件更适合家系5、7、11色差的表达。2010年的环境条件适合家系1、6、10色差的表达。色差值最高且最稳定的家系为家系1、家系6,色差值较高且较稳定的家系为家系5,色差值高而不稳定的家系为家系7、家系10、家系11,色差值低且不稳定的为家系8。。从色差水平角度来看,在参试环境范围内,家系6、家系1、家系10三个家系表现较佳。3、元宝枫幼苗早期选择试验以元宝枫翅果为试验材料,进行催芽播种,将幼苗至于人工环境条件下,观察种子子叶颜色变化和幼苗叶片转色,探究幼苗早期选择的人工环境条件,结果表明:(1)子叶外表颜色随时间有3种明显的表现型:①黄色—绿色,占7.8%左右;②黄色—橘红色—深红色,占64.3%左右;③黄色—橘黄色—红—绿色,占11.8%左右。子叶未出土或无明显变化,占16.1%左右。④子叶在黑暗条件下胚轴颜色有两种性状:红色87%左右,白色13%左右。(2)0℃后幼苗冻伤死亡,白天18℃、夜晚12℃室温、短日照下自然生长,幼苗出土30d后转色,持续了51d后落叶并于落叶74天后萌芽。表明幼苗选育的可行性。最适环境条件仍需进一步研究。

全文目录


符号说明  3-7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2
1 引言  12-22
  1.1 彩叶植物的定义与分类  12
  1.2 影响彩叶植物呈色的因素  12-15
    1.2.1 色素比例变化影响叶片呈色  12
    1.2.2 糖对叶片呈色的影响  12-13
    1.2.3 环境因素对叶片呈色的影响  13-14
    1.2.4 花色素苷合成的基因控制  14-15
  1.3 花色素苷对植物抗性的作用  15-17
    1.3.1 光保护作用  15-16
    1.3.2 提高植物耐寒性的作用  16
    1.3.3 提高植物抗旱及渗透应激能力  16-17
  1.4 AMMI 模型在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情况  17-18
  1.5 色差在品种选择中的应用情况  18-19
  1.6 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应用  19
  1.7 元宝枫的观赏特性及研究现状  19-20
  1.8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20-22
2 材料与方法  22-25
  2.1 元宝枫转色机理相关物质测定  22-23
    2.1.1 试验材料  22
    2.1.2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22
    2.1.3 可溶性糖的含量测定  22
    2.1.4 花色素苷含量测定  22
    2.1.5 叶片颜色属性的测定  22-23
    2.1.6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酶活性测定  23
    2.1.7 光照时间、温度和湿度的测定  23
  2.2 家系叶色的变异模式与选择  23-24
    2.2.1 试验材料  23
    2.2.2 叶片颜色属性的测定和数据分析  23-24
  2.3 实生幼苗的早期选择  24-25
    2.3.1 试验材料  24
    2.3.2 试验处理方法  24
    2.3.3 子叶颜色变异测定  24-25
3 结果与分析  25-46
  3.1 转色期期相关物质的变化  25-36
    3.1.1 转色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25-26
    3.1.2 转色期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26-27
    3.1.3 转色期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27-28
    3.1.4 转色期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  28-29
    3.1.5 转色期花色素苷合成的相关酶酶活性的变化  29-30
    3.1.6 叶片转色期颜色属性值的变化  30-33
    3.1.7 各色素比例与颜色属性的相关性分析  33-35
    3.1.8 花色素苷与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35
    3.1.9 花色素苷合成相关酶活性与花色素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35-36
  3.2 家系叶色的变异模式与选择  36-43
    3.2.1 各元宝枫家系的颜色属性情况  36-37
    3.2.2 各家系颜色属性值的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遗传力分析  37
    3.2.3 元宝枫家系颜色属性的灰色分析和选择指数分析  37-40
    3.2.4 用 AMMI 模型分析元宝枫家系的年度稳定性分析  40-43
  3.3 实生幼苗的早期选择  43-46
    3.3.1 实生苗生长指标和叶色变化情况的测定  43-44
    3.3.2 子叶颜色变异的测定  44-46
4 讨论  46-51
  4.1 生理生化因素对元宝枫转色期呈色的影响  46-47
    4.1.1 色素含量变化与叶色变化的关系  46
    4.1.2 可溶性糖与叶色变化的关系  46-47
    4.1.3 酶活性与叶色变化的关系  47
  4.2 物理因素对元宝枫子叶、叶片呈色的影响  47-49
    4.2.1 光照对元宝枫子叶、叶片呈色的影响  47-48
    4.2.2 温度对元宝枫子叶、叶片呈色的影响  48-49
  4.3 元宝枫子叶、叶片呈色表达差异主要取决于基因型  49-51
    4.3.1 基因控制花色素苷的合成  49-50
    4.3.2 叶片颜色属性大部分受遗传因素影响  50-51
5 结论  51-53
  5.1 元宝枫变色机理的研究  51
  5.2 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51-52
  5.3 幼苗的早期选择研究  52-53
参考文献  53-59
附录  59-63
致谢  63-6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4

相似论文

  1. 草菇采后生理生化及保鲜方法的研究,S646.13
  2. 干旱胁迫对桂花生长及生理生态的影响,S685.13
  3. 复合污染下大薸和凤眼莲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特征,X173
  4.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对呋喃虫酰肼的抗性风险评估,S435.112.1
  5. 低温胁迫对荷那龙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S917.4
  6. 烤烟成熟和调制期间颜色参数变化及烤前晾制对其质量的影响,S572
  7. 新疆烟粉虱生物型及B型烟粉虱对吡丙醚抗药性风险评估,S433
  8.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9. 氮素对高羊茅耐寒性生理机制研究,S688.4
  10. 运输应激及抗应激处理对肉牛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S858.23
  11. 不结球白菜耐热性鉴定方法及其耐热基因片段克隆研究,S634
  12. 大豆种子老化的生理生化特征和RAPD分析,S565.1
  13. CO2激光辐射对大豆诱变的初步研究,S565.1
  14. 泥鳅家系的建立及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S917.4
  1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变异性及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R542.22
  16. 机械零件可靠性与安全系数分析及软件实现,TP311.52
  17. 元宝枫(Acer truncatum Bunge)种子休眠类型与休眠解除方法的研究,S794.9
  18. 基于灰色理论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价,F293.33
  19.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F224
  20. 鱼浆蛋白营养价值评定研究,S816
  21. 9个葡萄砧木和品种的抗寒性及耐盐性鉴定,S663.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阔叶乔木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