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规划方法研究

作 者: 张文钰
导 师: 戴菲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风景园林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绿地空间 文化保护 绿地景观体系
分类号: TU9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际历史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表明,历史文化村镇作为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对象的范围在逐步扩大:单体文物建筑→历史地段→历史环境,更加注重保护的原真性和整体性。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传统风貌的丧失,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规划以历史遗产保护为主,从绿地系统的视角去整合各类传统空间,作为应对传统村镇绿地空间不成体系和景观风貌危机的有效途径。首先,论文对文献资料和相关规划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切入点:历史遗产的保护与传统绿地空间的特色塑造相结合。其次,论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中传统绿地空间的平面形态、功能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下文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中,宏观层面有借山用水的山水景观空间;中观层面有折射历史的街道空间、静谧宜人的巷道空间、景观多姿的滨水空间、内容丰富的广场空间和气氛活跃的公共绿地空间;微观层面有舒适宜人的院落空间和见缝插绿的宅旁绿地空间。上述研究明确了本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宏观层面从整体山水格局连续性的维护与强化和自然特色天际线的塑造两个方面来对整体自然山水景观进行生态保护;中观层面从主体文化的的确定、街巷空间的传承与延续、滨水空间的的保护与利用、广场空间的保护与再创造、公共绿地空间的穿插与点缀五个方面来营造具有历史文化氛围的场所空间;微观层面从院落空间的维护与创造、宅旁绿地空间的充分利用、古树名木的保护三个方面来加强庭院内外生活空间宜居性的构建。然后,引入绿心、绿核、绿廊、绿楔四个相关概念对历史文化村镇中的各种绿地空间进行整合,构建具有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绿地景观体系。最后,论文以高都历史文化名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高都镇中绿地空间的类型和特征,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将规划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通过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塑造变化丰富的天际线、延续街巷空间的商业功能、利用滨水空间的景观生态功能、保护广场空间的历史特色、活跃公共绿地空间的气氛、充分利用院落内外空间等规划措施,实现高都镇绿地空间文化特色的保护。本次研究旨在保护历史遗产、赋予绿地空间传统特征与景观魅力的同时,营造整体连续的自然山水景观,寓教于游的场所空间和宜游宜居的居住空间。该研究成果不仅为传统村镇景观的特色塑造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其他同类村镇绿地空间的营造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而且为现代古村镇绿地空间的建设提供了多维度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19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0-12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4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14-15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6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6-18
  1.6 研究框架  18-19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相关规划解读  19-34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9-29
  2.2 相关规划的编制内容与规划方法的解读  29-32
  2.3 本章小结  32-34
3 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的分类及特征解析  34-61
  3.1 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环境层次的划分  34-40
  3.2 历史文化村镇的宏观景观环境特征  40-42
  3.3 历史文化村镇的中观景观环境特征  42-58
  3.4 历史文化村镇的微观景观环境特征  58-60
  3.5 本章小结  60-61
4 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规划的方法探索  61-105
  4.1 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规划的思路  61-63
  4.2 相关规划理论综述  63-69
  4.3 宏观—整体自然山水景观的生态保护  69-74
  4.4 中观—场所空间历史文化氛围的营造  74-94
  4.5 微观庭院内外生活空间宜居性的构建  94-100
  4.6 历史文化村镇绿地景观体系的分解与整合  100-104
  4.7 本章小结  104-105
5 基于历史遗产保护的高都历史文化名镇绿地景观规划  105-132
  5.1 高都镇绿地景观的基础分析  105-113
  5.2 高都镇绿地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113-114
  5.3 宏观—“一城三山,两水萦绕”山水景观格局的生态保护  114-117
  5.4 中观—场所空间中传统文化氛围的延续与营造  117-127
  5.5 微观庭院内外生活性空间的保护和利用  127-128
  5.6 构建绿地景观体系  128-130
  5.7 本章小结  130-132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132-135
  6.1 研究成果总结  132-133
  6.2 研究创新点  133
  6.3 后续研究展望  133-135
致谢  135-136
参考文献  136-139

相似论文

  1. 傣族生态文化及其法律保护研究,D922.6
  2.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及其民俗旅游研究,F592.7
  3.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立法初探,G122
  4. 山西省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开发研究,F592.7
  5. 城市公园绿地宜人化设计研究,TU986.2
  6. 邯郸市峰峰矿区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研究,G122
  7.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文化遗产普查标准构建,TU984.114
  8.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研究,TU-87
  9. 磁器口古镇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对策研究,F592.7
  10. 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文脉延续设计研究,TU986.2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杭州船拳研究,G122
  12. 剑川县沙溪镇白族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G127
  13. 天津原法租界区形态演变与空间解析,TU984.114
  14. 广西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文化研究,J607
  15. 论红河和谐社会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633
  16. 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方法研究,TU-87
  17.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技术研究,TU984.114
  18.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编制研究,TU984.114
  19. 郑州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分析,TU986
  20. 中国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开发与管理,F592.7
  21. 河南浚县正月古庙会文化保护性研究,G12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绿化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