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研究-以马鞍山市博望新城为例

作 者: 韩茹
导 师: 张云彬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关键词: 新城 滨水绿地 景观系统规划
分类号: TU985.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我国,由于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过快,同时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法,许多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新城的出现是解决城市化发展中众多城市问题的一种手段,建设和发展新城是提高城市化水平,使其合理化和有序化发展的新思路。新城滨水绿地景观是反映新城风貌、展现新城形象的重要窗口,而由于建设的盲目性、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等等,已形成了诸多建设中的问题。造成新城滨水绿地景观面临着:水体污染、水岸硬质化、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开发建设缺乏系统性、文化内涵缺失等多方面的问题。那么,对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规划,有助于在新城中营造具有地方特色和特有历史文脉的滨水景观,构建城市滨水生态环境。进而改善新城滨水区域的景观环境,提高新城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于优化市民生活环境,形成良好的新城面貌,提升新城整体形象,对促进新城各方面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对国内外关于滨水景观的研究进展及设计成功经验进行宏观分析基础上,结合当代新城中滨水绿地景观系统的现状,提出新城中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中存在问题。其次,在研究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在收集分析了国内众多已建成和已规划的新城实例的基础上,对我国新城的滨水绿地布局形式进行归纳,提炼出六种现有的新城滨水绿地布局形式——分散式、带状式、环状式、放射式、放射环状式、网格式,并创新的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六种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的理想模型。同时,深化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思路,构建了一套系统完整且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划体系和评价体系。规划体系规定了进行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一般方法步骤以及规划的主要内容。评价体系从36个评价因子对已规划建成的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进行视觉、实用功能、社会价值和生态功能四个大的方面的评价。最后,在分析马鞍山市博望新区的规划背景和基地现状的基础上,依据论文所提出的规划方法和内容,提出基于博望新区自身优势的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为新城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系统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借鉴模式。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1章 引言  9-18
  1.1 研究背景  9-11
    1.1.1 城市化进程引发新城建设热潮  9
    1.1.2 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滨水区域的不当使用  9-10
    1.1.3 城市滨水绿地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有重要作用  10
    1.1.4 滨水绿地景观的系统性研究缺乏  10-11
    1.1.5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研究和实现,是指导新城建设的重要部分  11
  1.2 国内外建设历程及研究现状  11-14
    1.2.1 国外建设历程及研究现状  11-13
    1.2.2 国内建设历程和研究现状  13-14
    1.2.3 小结  14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5
  1.4 研究内容  15
  1.5 研究方法  15-17
  1.6 技术路线  17-18
第2章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8-34
  2.1 概念综述与界定  18-21
    2.1.1 新城的概念综述  18-19
    2.1.2 滨水绿地的概念综述  19-20
    2.1.3 景观系统规划的概念综述  20
    2.1.4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的概念界定  20-21
  2.2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相关理论  21-23
    2.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21-22
    2.2.2 “绿道”与“蓝道”理论  22
    2.2.3 城市意象理论  22-23
    2.2.4 景观行为学理论  23
    2.2.5 场所精神理论  23
  2.3 国内外案例研究及分析  23-34
    2.3.1 国内外新城滨水绿地建设实例  23-32
    2.3.2 总结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的特征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32-34
第3章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的布局形式与理想模型  34-48
  3.1 新城滨水绿地的六种布局形式  34-42
    3.1.1 分散式  35-36
    3.1.2 带状式  36-37
    3.1.3 环状式  37-38
    3.1.4 放射式  38-39
    3.1.5 放射环状式  39-40
    3.1.6 网格式  40-42
  3.2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理想模型的构建  42-48
    3.2.1 分散式布局形式的理想模型  42-43
    3.2.2 带状式布局形式的理想模型  43-44
    3.2.3 环状式布局形式的理想模型  44-45
    3.2.4 放射式布局形式的理想模型  45
    3.2.5 放射环状式布局形式的理想模型  45-46
    3.2.6 网格式布局形式的理想模型  46-48
第4章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方法步骤  48-55
  4.1 相关研究综述  48-49
  4.2 具体方法步骤  49-55
    4.2.1 调查分析  49-52
    4.2.2 确定规划范围、期限及规划目标  52-53
    4.2.3 提出规划成果  53
    4.2.4 规划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53
    4.2.5 规划的完善和实施维护  53-55
第5章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55-69
  5.1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功能分区  55-56
    5.1.1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规划功能分区存在的问题  55
    5.1.2 新城环境下的人性化滨水绿地景观系统的功能分区  55-56
  5.2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空间类型规划  56-57
  5.3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文化主题规划  57-58
    5.3.1 文化主题规划的目的  57-58
    5.3.2 文化主题规划的途径  58
  5.4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景观风貌规划  58-60
    5.4.1 影响景观风貌形成的因素  59
    5.4.2 景观风貌规划的丛本途径  59-60
  5.5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生态规划  60-62
    5.5.1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生态规划的含义  60
    5.5.2 新城滨水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60-61
    5.5.3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生态规划的方法  61-62
  5.6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植物景观规划  62-63
    5.6.1 植物景观规划的丛本原则  62
    5.6.2 植物景观规划的基本途径  62-63
  5.7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交通系统规划  63-65
    5.7.1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的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64
    5.7.2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的交通系统规划途径  64-65
  5.8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游赏活动规划  65-67
    5.8.1 游赏项目的组织  66
    5.8.2 景点单元的组织  66-67
    5.8.3 游线组织和游程安排  67
  5.9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管制策略规划  67-69
    5.9.1 制定管制策略的必要性  67-68
    5.9.2 管制策略的基本途径  68-69
第6章 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评价体系  69-80
  6.1 构建方法  69-70
  6.2 评价因子的确定  70-72
  6.3 指标权重的确定  72-78
    6.3.1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72
    6.3.2 层次单排序及检验  72-77
    6.3.3 层次总排序及检验  77-78
  6.4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78-80
    6.4.1 指标评价值的确定  78
    6.4.2 综合评价分值的确定  78-80
第7章 规划案例——马鞍山市博望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80-94
  7.1 基地分析  80-81
    7.1.1 规划背景解读  80-81
    7.1.2 基地位置分析  81
  7.2 博望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范围确定  81-82
  7.3 博望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核心理念  82
  7.4 博望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82-83
  7.5 博望新城滨水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的具体内容  83-94
    7.5.1 结构模式  83-84
    7.5.2 功能分区  84-86
    7.5.3 空间类型规划  86-87
    7.5.4 文化主题规划  87-88
    7.5.5 景观风貌规划  88-89
    7.5.6 植物景观规划  89-91
    7.5.7 交通系统规划  91-92
    7.5.8 游赏活动规划  92-93
    7.5.9 管制措施规划  93-94
第8章 结论和创新点  94-96
  8.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94-95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95-96
参考文献  96-100
致谢  100-101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成果清单  101

相似论文

  1. 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HN09-68和HN09-83株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S852.65
  2. 新城疫病毒治疗中晚期肝恶性肿瘤临床观察,R735.7
  3. Ⅰ类新城疫病毒NP和P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NDV08-004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S852.65
  4. 基于转释联想的文化地形运用研究,TU986
  5. 基于地形学视角的思南新城城市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6. 大城市空间扩展中的产业新城规划对策研究,TU984.13
  7. 国贸新城项目市场调研及定位研究,F293.3
  8. 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作为免疫佐剂的研究,S852.5
  9. 野生鸟类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F与HN基因的分子特征研究,S852.65
  10. 新城建设中的湿地资源开发及景观规划研究,X37
  11. 城市滨水绿地道路交通系统分析,TU984.18
  12. 滨水绿地场所营造研究,TU984.18
  13. 鸡Toll样受体2、3、4、7对新城疫强弱毒株感染的转录应答,S858.31
  14. 新城与中心城之间客运交通模式选择与交通结构优化研究,U12
  15.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致弱鹅源副黏病毒NA-1株,S852.65
  16. 新城疫病毒分离及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的建立,S852.65
  17. 舒新城编辑出版思想研究,G239.29
  18. 武汉XS生态新城的战略发展研究,F299.27
  19. 禽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双重RT-PCR检测及野鸭源禽流感病毒M基因序列分析,S852.65
  20. 城市自然遗留地的景观美学评价,TU986
  21. 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新城疫病毒的研究,S852.6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绿化规划 > 绿化系统规划 > 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