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区村镇景观防护林抑菌效应的研究

作 者: 韩丛聪
导 师: 李传荣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森林培育
关键词: 村镇景观防护林 环境因子 空气含菌量 抑菌率 济南南部山区
分类号: S718.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植物抑菌作用在园林绿地配置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植物抑菌作用在村镇环境中的研究更是几乎空白。因此,本研究选择在2012年5月、6月、7月、10月中旬,用LWC-1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在济南南部山区柳埠镇主要街道及游园绿化进行抑菌功能的测定,分析不同树种及植物群落的抑菌能力,为村镇景观防护林的营建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和主要结论如下:(1)道路林、游憩林的空气含菌量、抑菌率与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含尘量、负离子含量等环境因子显著相关。其中,道路林、游憩林的抑菌率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负离子含量呈正相关;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与含尘量相关性不显著。林地内空气含菌量、抑菌率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与各环境因子的变化亦密切相关,空气含菌量、抑菌率在一天之中呈现早晚高,中间低的变化趋势。(2)各道路林类型在4个观测月份的平均抑菌率为:雪松大叶黄杨林>侧柏纯林>龙柏纯林>柳树纯林。各游憩林类型平均抑菌率为:女贞小叶女贞林>杏树纯林>银杏纯林>悬铃木纯林。各类型林地间的空气含菌量、抑菌率差异均显著。(3)2012年7月底,采用室内水插枝发对雪松、龙柏、柳树、侧柏、女贞、悬铃木、银杏及大叶黄杨8个树种的抑菌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雪松(64.31%)>侧柏(57.13%)>龙柏(53.59%)>银杏(49.95%)>女贞(46.41%)>悬铃木(42.87%)>柳树(35.69%)>大叶黄杨(28.51%)。总体来看,针叶树种的抑菌能力大于阔叶树种,常绿树种大于落叶树种,推测与树种所挥发的有机物的种类及含量密切相关。(4)用固相微萃取法对雪松、龙柏、柳树、侧柏、女贞、悬铃木、银杏及大叶黄杨8个树种进一步作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结果表明,8个树种所释放的具有抑菌杀菌作用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及种类依次为:雪松>侧柏>龙柏>银杏>女贞>悬铃木>柳树>大叶黄杨。总体来看,针叶树种释放的具有抑菌杀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多、含量高。用固相微萃取法与室内水插枝法所得到的树种抑菌能力的结果相符。(5)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的抑菌功效取决于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含尘量、负离子等多个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还取决于组成林地的树木种类、配置方式及其生长情况等。综合来看,针叶树种的抑菌能力最强,由乔灌草相搭配的复层林抑菌效果比纯林的抑菌效果要好。本研究揭示了村镇景观防护林的抑菌效果与各环境因子、植物配置方式的关系及动态变化规律,同时测定了在无外接因子干扰的情况下的8种树种的抑菌能力及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的情况,选择出抑菌效果较好的单株树种及林地类型,为村镇景观防护林的科学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1
1 引言  11-21
  1.1 防护林研究及建设  11-13
    1.1.1 防护林研究的发展历程  11-12
    1.1.2 村镇景观防护林研究  12-13
  1.2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抑菌效应研究进展  13-19
    1.2.1 植物挥发性物质测定  13-15
    1.2.2 植物抑菌机理  15
    1.2.3 不同植物种对空气中微生物抑制作用  15-17
    1.2.4 植物群落的抑菌功能  17-18
    1.2.5 植物抑菌其影响因子的关系  18
    1.2.6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8-19
  1.3 研究内容  19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9-21
2 材料与方法  21-25
  2.1 研究区概况  21-22
  2.2 研究方法  22-25
    2.2.1 样地选择  22-23
    2.2.2 空气含菌量和抑菌率的测定  23
    2.2.3 环境因子的测定  23
    2.2.4 树种抑菌强弱的测定  23-24
    2.2.5 树木的挥发性有机物测定  24-25
3 结果与分析  25-58
  3.1 村镇景观防护林环境效应  25-34
    3.1.1 道路林的环境效应  25-30
      3.1.1.1 温、湿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  25-26
      3.1.1.2 光照强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  26-27
      3.1.1.3 空气含尘量日变化及季节变化  27-28
      3.1.1.4 空气负离子含量日变化及季节变化  28-30
    3.1.2 游憩林的环境效应  30-34
      3.1.2.1 温、湿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  30-31
      3.1.2.2 光照强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  31-32
      3.1.2.3 空气含尘量日变化及季节变化  32-33
      3.1.2.4 空气负离子含量日变化及季节变化  33-34
  3.2 村镇景观防护林空气含菌量日变化及季节变化  34-38
    3.2.1 道路林空气含菌量变化  34-36
    3.2.2 游憩林空气含菌量变化  36-38
  3.3 村镇景观防护林抑菌率日变化及季节变化  38-43
    3.3.1 道路林空气抑菌率变化  38-41
    3.3.2 游憩林空气抑菌率变化  41-43
  3.4 村镇景观防护林抑菌效应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43-45
    3.4.1 道路林抑菌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43-44
    3.4.2 游憩林抑菌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44
    3.4.3 影响因子主成分分析  44-45
  3.5 不同树木抑菌强弱的判定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45-58
    3.5.1 不同树种抑菌能力比较  45-46
    3.5.2 不同树种挥发性有机物测定  46-58
4 讨论  58-61
  4.1 关于空气微生物采样法的研究  58
  4.2 关于林地抑菌效应的研究  58-60
  4.3 关于村镇景观防护林建设的研究  60-61
5 结论  61-63
  5.1 村镇景观防护林的抑菌效应  61
  5.2 道路林、游憩林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61
  5.3 道路林、游憩林的模式选择  61-62
  5.4 八个树种的抑菌能力及挥发性有机物成分  62-63
参考文献  63-69
致谢  69-7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0

相似论文

  1.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2. 几种环境因子对尼罗罗非鱼受精、孵化及幼鱼生长的联合效应研究,S917.4
  3. 载银硅丙乳液的制备及对棉针织物抗菌研究,TS195.6
  4. 胶州湾湿地浅海区环境变化特征的研究,X55
  5. 防腐剂对粤式腊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研究,TS251.1
  6. 经济增长质量与评价,F224
  7. 赣江流域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Q958.8
  8. “底充氧”对养殖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Q948.8
  9. 基于镀银纤维的抗菌织物设计与开发,TS195.6
  10.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主要营养成分和生理变化对养殖水体中关键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S917.4
  11. 毛竹林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S718.5
  12. PLC在昆明地区连栋玻璃温室温湿度控制中的应用研究,S625.5
  13. 六盘山香水河流域环境因子对土壤水时空分异影响研究,S152.7
  14.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F224
  15. 夏季南黄海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Q948.8
  16. 核桃基腐病病原学基础研究,S436.64
  17. 反硝化聚磷耐冷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除磷特性研究,X172
  18. 袁河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Q948.8
  19. 额尔齐斯河及邻近内陆河流域浮游植物生态学研究,Q948.8
  20. 环境因子对洱海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的影响,X524
  21. 青藏高原内陆不同生态系统中主要植物δ~(13)C、δN/‰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Q94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生物学 > 树木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