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发展管理与政策研究

作 者: 李冬生
导 师: 肖文发
学 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国有林区 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改革 三林问题 资源管理 林地管理
分类号: F32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98年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国家为加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发展所进行的国内“林业六大工程”之一。论文将天然林保护工程作为国有林区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后续发展为对象,通过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的相关研究现状的系统回顾和总结,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天保工程的意义及其与林区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天然林保护工程第一阶段实施过程的相关问题、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机制与体制等管理问题、天保工程后继产业发展、国有林权制度及伊春国有林区改革实验和天然林的家庭管护模式等问题。从目前关于国有林区及其天保工程相关问题的研究来看,虽然有大量的研究文献,但主要集中于对天保工程本身的研究,并侧重于天保工程实施以后出现的具体问题。研究发现,国有林区的“两危”问题由来已久。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观念、体制、政策、管理等诸多方面原因所导致的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方式引起的。从简单的采伐天然林资源获取木材产品和经济利益,到多种经营和发展旅游,乃至限制(或禁止)对于天然林资源的采伐等,能够从外部迫使林区和企业改变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但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和社会试图从开发和利用公共资源上获得经济利益的出发点是引发所有问题的主要根源。天保工程的设置恰恰是根据国有林区长期采伐公共森林资源所造成的资源枯竭和经济危困问题所采取的必要措施。限制继续采伐天然林资源是解决国有林区问题的第一步和关键一步,但并不能彻底解决国有林区和林业企业的全部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必须从体制、政策、管理措施上解决资源管理和利用的主体、客体和方式。研究认为,半个多世纪的国有林区和林业企业发展进程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国有林区开发利用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林业企业单一主题开发利用转变为林业企业、地方和私人多种主体;二是开发利用的客体—资源也从单纯的天然林地和森林转变为在土地公有,森林和林木的天然更新、企业经营的人工林、社会拥有的农业、牧业用地,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用地等,甚至部分林区还存在有个人营林活动形成的私有林木资源;三是开发利用方式从单纯的天然林采伐发展到农业、木业、林业生产等丰富的生产利用内容。但是,无论问题如何复杂,研究分析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管理问题必须围绕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个核心,紧紧抓住林区公共产品生产与私人产品生产这两种资源利用和开发方式过程而展开。最后,在深入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国有林业企业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工程实施背景的基础上,以国有森林资源的科学保护、开发与利用,以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生产这两种社会生产过程为基本视角,提出了目前在国有林区形成的森林资源增长、林区发展、林业企业经营的“三林问题”。对于国有林区存在的“三林问题”的成因、范畴等内容进行分析,探索性分析了影响“三林”关系的林业企业和地方政府“双重管理体制”。提出了林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应因地制宜,林业职工采取灵活就业,林业企业在保护天然林资源,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借助科技手段和改革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现集约经营的发展思路。要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区事业和企业两种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林区土地资源管理的公共森林及林地、企业商用林地、林区社会的林用地三种资源管理有机结合。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研究建立了林区公共森林资源的增长—林业事业管理、林区社会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林业企业经营效益评价三种效益评价机制等。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4
第一章 绪论  14-25
  1.1 研究背景  14-15
  1.2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管理与政策研究进展  15-25
    1.2.1 初期研究  16-18
    1.2.2 第二阶段研究  18-20
    1.2.3 第三阶段研究  20-25
第二章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25-29
  2.1 研究目的  25
  2.2 研究内容  25-26
  2.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26-29
    2.3.1 研究方法  26
    2.3.2 研究思路  26-29
第三章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现状、成效和存在问题分析  29-65
  3.1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背景和目标回顾  29-35
    3.1.1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历史背景  29-31
    3.1.2 天然林工程的主体框架  31-35
  3.2 天然林保护工程对我国天然林资源恢复的历史贡献  35-44
    3.2.1 近 10 年我国天然林资源的基本变化  36-39
    3.2.2 森林资源恢复性增长  39-44
  3.3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社会经济目标与贡献分析  44-52
    3.3.1 职工就业与社会保障初见成效  44-47
    3.3.2 林区经济恢复性发展  47-52
  3.4 天保工程后林区及林业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2-63
    3.4.1 商用森林资源危机  52-53
    3.4.2 林区基础设施依然落后  53-55
    3.4.3 森工企业发展问题  55-62
    3.4.4 天保工程区集体林农利益仍未解决好  62-63
  3.5 本章小结  63-65
第四章 天保工程后续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65-116
  4.1 理论基础  65-81
    4.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65-69
    4.1.2 可持续发展能力  69-72
    4.1.3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72-75
    4.1.4 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  75-78
    4.1.5 公共财政理论  78-79
    4.1.6 资源经济学理论  79-81
  4.2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改革发展实践研究  81-96
    4.2.1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和发展案例研究  81-88
    4.2.2 西北、西南国有林区天保工程的实施的实践  88-93
    4.2.3 关于各地实施天保工程实践的小结  93-94
    4.2.4 来自林业发达国家的经验  94-96
  4.3 天然林保护地区后续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96-101
    4.3.1 解决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96-97
    4.3.2 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  97-101
  4.4 天然林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三林问题”  101-110
    4.4.1 “三林问题”的基本内涵  101-105
    4.4.2 林区存在的两种生产系统和社会生产过程  105-107
    4.4.3 天保工程后国有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经营循环框架  107-110
  4.5 重点国有林区的“林改”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110-114
    4.5.1 问题的提出  110-111
    4.5.2 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分析  111-113
    4.5.3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的管理基础与改革路径  113-114
  4.6 本章小结  114-116
第五章 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的管理制度探讨  116-127
  5.1 林区土地资源管理  116-117
    5.1.1 建立和完善公共森林及林地管理机构和制度  116-117
    5.1.2 企业商用林地管理  117
    5.1.3 林区社会用地管理  117
  5.2 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117-120
    5.2.1 林区森林资源的变化——林业事业管理的基础  118
    5.2.2 林区社会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118-119
    5.2.3 林业企业经营效益评价  119-120
  5.3 关于国有林业企业的双重管理体制  120-124
    5.3.1 “双重管理体制”的基本含义  120-121
    5.3.2 “双重管理体制”的管理与操作  121-122
    5.3.3 “双重管理体制”管理体制下的林业经济循环框架  122-123
    5.3.4 实行“双重管理体制”体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23-124
  5.4 公共制度保障  124-126
    5.4.1 建立和完善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相配套的财政体制  124-125
    5.4.2 建立适应国有林管理新体制的事业资金渠道  125
    5.4.3 加大林业职工分流安置支持力度  125-126
    5.4.4 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26
  5.5 本章小结  126-127
第六章 研究结论  127-130
  6.1 研究结论  127-129
  6.2 创新和不足  129-130
    6.2.1 本研究创新之处  129
    6.2.2 本研究不足之处  129-130
参考文献  130-137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137-138
致谢  138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3.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4.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G633.3
  5.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G712.3
  6.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7.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8.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10. 南京市浦口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F326.2
  11. 基于Ad Hoc网络技术的野战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研究,TN929.5
  12. 广东2010年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对农村高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反拨效应,G634.41
  13.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人力资源领导研究,G632.3
  14.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15.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F426.61
  16. YSZY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17. 南京市街道办事处改革趋势研究,D630
  18. 基于衔接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G633.3
  19.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20. 南京市药房托管运行问题研究,R95
  21. 县域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索,D630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林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