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桂花遗传多样性及不同性别花的花芽特性

作 者: 徐沂春
导 师: 赵宏波
学 校: 浙江农林大学
专 业: 林木遗传育种
关键词: 桂花 花芽分化 雌蕊 雄全异株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基因流 年龄结构
分类号: S685.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是我国传统名花,在园林中应用非常普遍;品种繁多,花部性状变异丰富,其性系统为典型的雄全异株。桂花野生资源具有丰富的变异,是种质创新的重要亲本资源。然目前野生资源开发过度、破坏严重,造成适生生境散失,导致分布范围急剧缩小、种群规模和数量锐减,亟需保护。本文主要从花部性状变化、花芽分化遗传多样性三个方面对野生桂花和重要栽培类型进行分析,明确不同性别花雌蕊或退化雌蕊的演化和发育式样,探讨其雄全异株性系统的演化模式;同时,利用SSR、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野生桂花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种群性别组成、年龄结构、地理分布和遗传多样性的关系,明确其遗传结构,最终为桂花的性系统演化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性别花雌蕊或退化雌蕊的形态变异:对来自浙江农林大学收集的主要栽培类型和来自浙江千岛湖、浙江龙泉毛芋村和供村3个自然种群112株野生桂花进行花部性状观察发现,桂花两性花的雌蕊存在7种状态,3种类型,即雌蕊正常发育型、雌蕊退化型和雌蕊完全败育型,其中正常雌蕊所占比例达98%;雄花的雌蕊完全退化,存在单层、两层、三层退化雌蕊结构,可分为8种状态,其中呈两个苞片状结构的形态最多,达87%;且两性花和雄花的退化雌蕊形态存在一定的联系。2、不同性别植株的花芽分化:桂花进行花芽分化研究发现两性株和雄株的花芽分化的规律是一致的,主要包括6个时期。但两性株比雄株较晚,且顶花的分化起始比侧花较早。两性株和雄株最重要的差异发生于心皮分化晚期,两性花的两个分离的心皮逐渐融合,形成了正常的雌蕊;雄性花的两个分离的心皮不随发育的进行而融合,最终只形成2个苞片状的组织以及一个空腔。从雄性的发育保持着雌性器官的分化得出,雄花心皮的发育过程保留有两性花发育的痕迹,表现出从两性花往单性雄花演化的趋势;因此,桂花的雄花(雄株)应该是从两性花演化而来,进而推测雄全异株是雌雄同花向雌雄异株演化的过渡阶段。3、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浙江、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福建6个省15个野生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发现604个样品在14个位点上共检测到106个等位基因,平均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7.5,平均各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7684。在物种水平,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9.06%,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3268和0.4990;在种群水平,各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变化范围在64.15-100%之间,平均91.89%,各种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变化范围在0.2214-0.3268之间,平均0.2906;各种群间的Shannon信息指数变化范围在0.3190-0.4961之间,平均0.4433;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139,基因流为3.8886。表明桂花在种水平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桂花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低和基因交流较为频繁,但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部。聚类分析表明,来自浙江建德(Jd)种群和湖南郴州(Cz)种群最先聚类,福建的三个种群(Gf、Ss和Sx)遗传相似度较高,Mantel检测也表明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r=0.2805, P=0.0240<0.05)。采用AFLP对代表种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衰老型的种群江西全南2(Qn)其遗传多样性程度明显低于稳定型的种群稳定型种群福建官坊(Gf)(Qn: PPB=48.48%,Ne=0.2631, I=0.1778; Gf: PPB=79.09%, Ne=0.4148, I=0.2776),与SSR研究的结果一致。(2)北界的种群江西全南1(Qs)和南界的种群湖南浏阳(Ly)的遗传参数基本相同(Qs: PPB=63.76%, Ne=0.2159, I=0.3244; Ly: PPB=67.57%, Ne=0.2333,I=0.3500)。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引言  12-1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3-24
  1.1 桂花的研究进展  13-18
    1.1.1 桂花的栽培历史、范围及应用  13
    1.1.2 桂花的品种分类研究  13-14
    1.1.3 桂花的繁育系统  14-15
    1.1.4 桂花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15-17
    1.1.5 桂花花芽分化研究  17
    1.1.6 桂花品种起源与演化研究  17-18
      1.1.6.1 栽培桂花的品种起源  17-18
      1.1.6.2 桂花品种群的演化  18
  1.2 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应用  18-23
    1.2.1 相关分子标记  19-20
      1.2.1.1 RAPD 技术  19
      1.2.1.2 ISSR 技术  19
      1.2.1.3 AFLP 技术  19-20
      1.2.1.4 SRAP 技术  20
      1.2.1.5 SSR 技术  20
    1.2.2 分子标记的应用  20-23
      1.2.2.1 遗传多样性分析  20-21
      1.2.2.2 亲缘关系分析  21
      1.2.2.3 遗传结构分析  21-22
      1.2.2.4 交配系统分析  22-23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3-24
第二章 桂花雌蕊(两性花)和退化雌蕊(雄花)的形态变异  24-35
  摘要  24-25
  2.1 材料和方法  25-26
    2.1.1 材料  25
    2.1.2 方法  25-26
      2.1.2.1 材料的固定  25
      2.1.2.2 雌蕊的显微观察  25
      2.1.2.3 雌蕊的石蜡切片观察  25-26
  2.2 结果与分析  26-30
    2.2.1 两性花雌蕊性状的变化  26-27
    2.2.2 雄花退化雌蕊性状的变化  27-30
  2.3 讨论  30-35
第三章 桂花两性花和雄花的花芽分化—雌蕊和退化雌蕊的分化  35-43
  摘要  35-36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6
    3.1.1 实验材料  36
    3.1.2 实验方法  36
      3.1.2.1 花芽的形态观察  36
      3.1.2.2 花芽的石蜡切片观察  36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38
    3.2.1 不同发育时期花芽的外部表现  36-37
    3.2.2 不同分化时期花芽的内部表现  37-38
  3.3 讨论  38-43
第四章 野生桂花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 SSR 分析  43-56
  摘要  43-44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4-46
    4.1.1 实验材料  44
    4.1.2 实验方法  44-46
      4.1.2.1 总 NDA 提取  44-45
      4.1.2.2 SSR 分析  45-46
      4.1.2.3 数据统计分析  46
  4.2 结果与分析  46-50
    4.2.1 扩增结果  46-47
    4.2.2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47-48
    4.2.3 遗传结构分析  48
    4.2.4 遗传分化和基因流  48-49
    4.2.5 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关系  49-50
  4.3 讨论  50-56
    4.3.1 野生桂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50
    4.3.2 野生桂花种群的遗传分化  50
    4.3.3 基因流对桂花遗传分化的影响  50-51
    4.3.4 野生桂花的保护建议  51-56
第五章 不同年龄结构的野生桂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56-64
  摘要  56
  5.1 材料与方法  56-58
    5.1.1 实验材料  56-57
    5.1.2 实验方法  57
      5.1.2.1 总 DNA 提取方法  57
      5.1.2.2 AFLP 方法  57
    5.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57-58
  5.2 结果与分析  58-61
    5.2.1 AFLP 选择性扩增结果  58-60
    5.2.2 遗传多样性分析  60
    5.2.3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60-61
  5.3 讨论  61-64
第六章 分布临界(南界和北界)野生桂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64-73
  摘要  64
  6.1 实验材料和方法  64-65
    6.1.1 实验材料  64-65
    6.1.2 实验方法  65
      6.1.2.1 DNA 提取方法  65
      6.1.2.2 AFLP 方法  65
    6.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65
  6.2 结果与分析  65-68
    6.2.1 AFLP 选择性扩增结果  65-66
    6.2.2 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66
    6.2.3 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分析  66-68
    6.2.4 个体聚类和主成分分析  68
  6.3 讨论  68-73
第七章 结论  73-75
  7.1 不同性别植株的花繁育特性  73
  7.2 野生桂花的遗传多样性  73-75
参考文献  75-88
个人简介  88
发表的主要论文  88
学术交流  88-89
致谢  89

相似论文

  1.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2. 干旱胁迫对桂花生长及生理生态的影响,S685.13
  3.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4.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5.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6.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7.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8.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9.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10. 水葫芦对浮游动物群落及部分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分析,X174
  11.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12. 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S435.121
  13.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14. 水稻多雌蕊突变体dcr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S511
  15.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16. 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S682.11
  17. 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梨、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661.2
  18. 新疆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R394
  19. 棉铃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流研究,S435.622.3
  20.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21. 12个STR基因座在四个品种犬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在个体识别中的应用,S829.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 > 观花树木类 > 桂花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