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别山区栗茶复合系统的生态机理研究

作 者: 赵康
导 师: 傅松玲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关键词: 大别山区 栗茶复合系统 土壤养分 茶叶品质 光合特性
分类号: S57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纯林正面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栗园生态系统脆弱等现状。而茶树(Camellia sinensis)适合于散射光的灌木树种。本论文研究于2011年开始,连续2年定位研究安徽省金寨县设立的三种复合模式的样地林,分别为4m×4m板栗行间距下间作茶树(模式Ⅰ);4m×8m板栗密度间作茶树(模式Ⅱ);纯茶园(模式Ⅲ)。论文通过比较不同模式下复合林间小气候变化、茶树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和茶叶品质,揭示了不同复合密度对茶树生长特性的影响,为合理确定栗茶复合栽培密度,筛选高效、持续的复合经营模式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复合模式下土壤养分的变化三种模式中,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全钾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模式内,土壤养分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春季最高,而其他季节土壤养分变化不明显;同一季节里,不同栽培模式内土壤养分表现为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Ⅰ和模式Ⅱ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分别比模式Ⅲ纯茶园平均提高了34.75%、34.76%;44.11%、41.92%;24.97%、13.70%;45.71%、25.71%;66.12%、31.27%;56.03%、20.56%;83.79%、38.97%。(2)不同复合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变化过氧化氢酶、脲酶、脱氢酶、蔗糖酶的变化趋势均为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略高于冬季。但多酚氧化酶则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模式Ⅰ与模式Ⅱ过氧化氢酶含量平均分别比模式Ⅲ提高了30.54%、17.83%;不同季节内,模式Ⅰ和模式Ⅱ脲酶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式Ⅲ,分别提高了40.31%、28.96%。三种模式中,模式Ⅰ和模式Ⅱ的蔗糖酶和脱氢酶的含量是显著高于模式Ⅲ的,分别提高了115.62%、44.73%和40.70%、26.51%。(3)不同复合模式下茶叶品质的变化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的含量均为春季高于夏季,春季不同模式内茶叶氨基酸含量表现为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且模式Ⅰ与模式Ⅱ处理下茶树氮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式Ⅲ,分别提高了58.14%和36.04%。春季与夏季模式Ⅰ和模式Ⅱ儿茶素含量均比对照模式Ⅲ的低,分别低了12.97%和6.4%、31.57%和36.84%。模式Ⅰ与模式Ⅱ咖啡碱含量分别比对照模式Ⅲ高31.18%和29.83%。(4)不同复合模式下茶树叶片光合特性模式Ⅰ内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而模式Ⅱ(纯茶园)处理和模式Ⅱ内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呈双峰曲线。模式Ⅲ(纯茶园)上午随着光照强度和气温的升高,净光合速率也逐渐上升,在11:00时达到第一个峰值(12.21μmol·m-2·s-1),随后净光速率下降,在14:00时降到低谷,出现“午休”现象,以后又快速上升,在15:00时出现第二个高峰值(9.58μmol·m-2·s-1)第二高峰仅为第一高峰的78.4%,模式Ⅱ内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第一峰值(10.78μmol·m-2·s-1)出现在13:00,次峰值(8.63μmol·m-2·s-1)出现在15:00;而模式Ⅰ内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为单峰曲线,峰值(10.33μmol·m-2·s-1)出现在13:00,而在13:00-14:00时,模式Ⅰ内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大于模式Ⅲ与模式Ⅱ,没有产生光“午休”现象。模式Ⅱ和模式Ⅰ内茶树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现正相关,均为单峰曲线;模式Ⅲ茶树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和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模式Ⅰ、模式Ⅱ内茶树叶片对光强的响应与模式Ⅲ全光照基本一致,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上升而升高,超过一定范围后,均有降低的趋势;模式Ⅱ和模式Ⅰ的光补偿点比模式Ⅲ分别降低了11.95%和27.41%。(5)不同模式下林内小气候的变化栗茶复合模式能改善茶园内的小气候。三种模式内空气相对湿度(RH)的日变化都是先下降然后上升的,随着光照强度和气温的升高,空气的相对湿度逐渐下降,均在14:00降至最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空气湿度又逐渐升高。但模式Ⅰ(4mx4m板栗株行距)空气相对湿度显著大于模式Ⅲ。不同模式内光合有效幅射强度(PAR)的日变化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其到到最高点均不相同,模式Ⅲ(纯茶园)在11:00到达到峰值,而模式Ⅰ和模式Ⅱ(4m×8m板栗株行距)均是在13:00到达最高。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1 文献综述  10-16
  1.1 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  10
  1.2 农林复合系统的特点  10-11
  1.3 农林复合系统的意义  11
  1.4 国外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  11-12
    1.4.1 国外农林复合系统研究现状  11-12
    1.4.2 国内农林复合研究现状  12
  1.5 林茶复合经营的研究现状  12-16
    1.5.1 影响茶树品质的土壤因子  14-15
    1.5.2 不同遮阴条件对茶树品质的影响  15
    1.5.3 林茶栽培模式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15-16
2 引言  16-20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2.2 主要研究内容  17-18
    2.2.1 不同密度复合经营林地小气候、林下植物光合特性  17-18
    2.2.2 复合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质动态研究  18
    2.2.3 林下茶叶品质测定  18
  2.3 课题来源  18-19
  2.4 技术路线  19-20
3 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0-23
  3.1 试验地概况  20
  3.2 研究方法  20-23
    3.2.1 标准样地选取  20
    3.2.2 光合特性及小气候的测定  20-21
    3.2.3 复合系统内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1-22
    3.2.4 茶叶品质的测定  22-23
4 结果与分析  23-35
  4.1 不同模式内光合特性及其环境变化  23-28
    4.1.1 不同模式内相对湿度的变化  23
    4.1.2 不同模式内光合生理指标  23-26
    4.1.3 不同模式内光响应曲线变化  26-28
  4.2 不同模式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28-32
    4.2.1 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变化  28-29
    4.2.2 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29-32
  4.3 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相关性分析  32-33
  4.4 不同模式内茶叶与板栗品质的差异  33-35
    4.4.1 不同栽培模式茶芽性状的差异  33
    4.4.2 不同栽培模式茶叶内含物的差异  33-35
5 结论与讨论  35-37
  5.1 结论  35-36
    5.1.1 栗茶复合能降低茶树的光午休  35
    5.1.2 栗茶复合增加土壤养分与酶含量  35-36
    5.1.3 栗茶复合能提高茶叶品质  36
  5.2 讨论  36-37
参考文献  37-41
致谢  41-42
作者简介  42
在读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42

相似论文

  1.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2. 干旱胁迫对桂花生长及生理生态的影响,S685.13
  3.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4. 氮磷钾配施对茶树生理代谢和茶叶品质的影响,S571.1
  5.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6.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7.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8. 滩涂土壤养分与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变异及评价研究,S158
  9.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差异研究,S153
  10. 不同退化程度喀斯特生态系统中根际土壤的养分变化特征,S158
  11.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12. 6个双列杂交玉米亲本及其杂交株系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差异分析,S513
  13. 弱筋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灌浆期弱光响应的定量研究,S512.1
  14. 土壤盐分胁迫对棉田土壤微生态的影响,S562
  15. 水肥耦合对半冬性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效应,S512.1
  16. 密度与钾素互作对延边烤烟生理生态指标及其品质效应的影响,S572
  17. 氮肥施用时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调控研究,S512.1
  18. 烤烟连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S572
  19. 转玉米高光效C4型PEPC基因小麦光合生理特性研究,S512.1
  20. 福建海坛岛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生物生产力研究和土壤养分特征分析,S727.2
  21. 转pepc基因水稻在盐胁迫下的光合特性,S5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饮料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