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德国小蠊对杀虫饵剂的抗药性监测方法及行为选择研究

作 者: 卢慧明
导 师: 高聪芬;孟凤霞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农药学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杀虫饵剂 抗药性 行为 氟虫腈 乙酰甲胺磷
分类号: S48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德国小蠊是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卫生害虫,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是优势危害种群。目前,化学防治中的毒饵是控制德国小蠊的主要措施。随着新型毒饵的使用和抗性的产生,很有必要对毒饵的两大组成成分—卫生杀虫剂和基饵进行研究,以了解抗性的产生除了与杀虫剂本身的选择压力有关外,是否与德国小蠊敏锐的嗅觉、触觉等感受器对杀虫剂的感知,进而产生躲避行为有关及饵剂的某些组分对德国小蠊取食行为的影响,同时监测德国小蠊不同种群对常用毒饵杀虫剂的抗性及行为选择。研究结果可初步了解行为在德国小蠊抗药性产生中所起的作用,既能够指导毒饵杀虫剂的科学合理使用,又可以拓展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机制研究思路,为德国小蠊的防治提供治理策略。1、德国小蠊若虫龄期区别的体征研究取德国小蠊的单卵荚进行饲养,逐日观察并记录其蜕皮和龄期发育进度,测定若虫的头宽、体长及体重等生物学特征,通过统计分析其主要体征值来确定若虫龄期。结果表明: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不同龄期间的体重变化最明显,其次是体长。因此可根据体重、体长和头宽,对个体的龄期进行综合判断。在饲养条件下,德国小蠊若虫共经历6个龄期,德国小蠊的龄期与头宽、体长或体重间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39、0.9854、0.9879。2、德国小蠊对胃毒剂抗性测定的条件和基饵以德国小蠊雄成虫为试虫,测定光照、食物的几何位置以及饥饿程度对食物选择的影响;以不同发育阶段和性别的德国小蠊为试虫,以取食次数和停留时间为指标,分别筛选,取其喜欢的食物为基饵。结果表明,弱光对其雄成虫的取食有利;相同条件下,食物的几何位置对雄成虫的取食无显著影响;将低龄(L1+L2)、高龄(L4+L5)和雌雄成虫分别饥饿2d比不饥饿、饥饿1天和饥饿3d,对食物的选择差异都明显,饥饿2d测定食物的差异较好,对食物的选择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面包、猪肉松>奶粉>鼠料、饼干>麦芽糖>大豆粉>番茄酱、小麦粉。因此,可以选择猪肉松或面包为基饵,开展胃毒剂的抗药性监测。3、不同种群德国小蠊对氟虫腈乙酰甲胺磷的敏感性研究采用胃毒法测定不同饥饿状态下我国不同地区德国小蠊种群对常用杀虫剂推荐剂量的LT5o及对常见杀虫剂的LC5o,结果表明:江苏种群在不饥饿条件下对猪肉松1%乙酰甲胺磷饵剂表现出明显的敏感性,济南种群在饥饿条件下对面包表现出明显的敏感性;江苏种群和济南种群在不饥饿的条件下对0.05%氟虫腈猪肉松饵剂表现出明显的敏感性,但在饥饿条件下,实验室种群选择猪肉松饵剂;实验室种群、江苏种群和济南种群的德国小蠊在饥饿和不饥饿的条件下以面包和猪肉松为基饵的1%乙酰甲胺磷表现出明显的敏感性差异,且在不饥饿的条件下表现出强的耐受性;只有济南种群在饥饿和不饥饿条件下对0.05%氟虫腈面包饵剂没有表现出敏感性差异,其它情况下均表现出明显敏感性差异;氟虫腈饵剂抗性结果显示:以猪肉松为饵剂,实验室种群、江苏种群和济南种群的LC5o和LC95均无显著性差异;以面包为基饵,江苏种群和济南种群的毒力无差异;乙酰甲胺磷饵剂抗性结果显示:江苏种群和济南种群的毒力无差异,并且以猪肉松为基饵的毒性更高。4、不同种群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行为选择在室内用基本的自然选择法观察记录江苏和济南种群对常用杀虫剂氟虫腈、乙酰甲胺磷和溴氰菊酯推荐剂量饵剂的行为趋向性,结果发现:江苏和济南种群的德国小蠊,不管是面包还是猪肉松为基饵,在行为选择上更趋向于含有乙酰甲胺磷的毒饵,且差异显著且趋向于不含有溴氰菊酯的毒饵,且差异显著;但两种地理种群对0.05%氟虫腈的行为反应不明显,适口性和引诱力不统一5、德国小蠊对杀虫饵剂的抗药性监测方法德国小蠊对杀虫饵剂的抗药性监测方法的条件为:试虫:肢体齐全、健康活泼的雄成虫;饥饿处理:2天;实验条件:温度(26±1)℃,相对湿度(60±5)%;光照:弱光,光照度一致;基饵:猪肉松、面包。方法:胃毒法(以制备0.05%氟虫腈面包饵剂为例):秤取面包5g,在研钵中碾碎,用硫酸纸研匀。在面包上滴加5mg/mL(0.5%)的氟虫腈0.5mL,注意滴加均匀,搅拌均匀,阴干即可。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2
  1 德国小蠊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与危害  12
  2 德国小蠊的生物学与生态学习性  12-14
    2.1 生活史  12-13
    2.2 生活习性  13
    2.3 食物选择  13-14
  3 德国小蠊的抗药性  14-18
    3.1 防治德国小蠊的常用杀虫剂  14
    3.2 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概况  14-15
    3.3 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机理  15-18
  4 德国小蠊抗药性综合治理  18-19
    4.1 环境改造  18
    4.2 物理防治  18
    4.3 化学防治  18-19
    4.4 生物防治  19
  5 主要杀蟑毒饵杀虫剂的特性及研究概况  19-21
    5.1 氟虫腈  19-20
    5.2 酰甲胺磷  20-21
  6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21-22
第二章 德国小蠊若虫龄期判断的体征研究  22-28
  摘要  22-23
  1 材料与方法  23
    1.1 试虫  23
    1.2 方法  23
    1.3 数据的统计分析  23
  2 结果与分析  23-26
    2.1 卵荚的若虫孵化数  23-24
    2.2 德国小蠊不同发育阶段的体征测定  24-26
  3 讨论  26-28
第三章 德国小蠊对杀虫饵剂的抗药性测定的条件和基饵  28-42
  摘要  28-29
  1 材料与方法  29-30
    1.1 主要仪器与用品  29
    1.2 试虫  29
    1.3 食物  29
    1.4 光照强度与食物位置对德国小蠊食物选择性的影响测定  29-30
    1.5 饥饿时间对德国小蠊雄成虫食物选择性的影响测定  30
    1.6 不同发育阶段的德国小蠊对不同食物的选择差异测定  30
    1.7 数据的统计分析  30
  2 结果与分析  30-41
    2.1 光照强度和食物位置对德国小蠊雄成虫的食物选择的影响  30-31
    2.2 饥饿对德国小蠊食物选择的影响  31-33
    2.3 不同发育阶段的德国小蠊对食物的选择  33-41
  3 讨论  41-42
第四章 德国小蠊对氟虫腈和乙酰甲胺磷的敏感性研究  42-50
  摘要  42-43
  1 材料与方法  43-44
    1.1 试虫  43
    1.2 主要仪器与用品  43
    1.3 食物  43
    1.4 供试药剂  43
    1.5 实验条件  43
    1.6 饵剂制备方法  43-44
    1.7 不同种群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基饵的饵剂敏感性比较(LT_(50))  44
    1.8 LC_(50)测定  44
    1.9 数据的统计分析  44
  2 结果与分析  44-47
    2.1 不同种群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基饵的饵剂敏感性比较  44-45
    2.2 不同饵剂对德国小蠊的毒力测定  45-47
  3 讨论  47-50
第五章 德国小蠊对杀虫饵剂的行为选择  50-54
  摘要  50
  1 材料与方法  50-52
    1.1 试虫  50
    1.2 主要仪器与用品  50-51
    1.3 食物  51
    1.4 供试药剂  51
    1.5 实验条件  51
    1.6 饵剂制备方法  51
    1.7 试验方法  51
    1.8 数据的统计分析  51-52
  2 结果与分析  52-53
  3 讨论  53-54
全文总结  54-56
参考文献  56-6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4-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TU-024
  2. 行为空间界限与其建筑空间特性研究,TU-024
  3. 风险视角下新浪微博融资行为研究,F49
  4. 声誉对学前儿童违规行为的影响,B844.1
  5.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对呋喃虫酰肼的抗性风险评估,S435.112.1
  6. 中学教师团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G443
  7. 双酚AP型苯并噁嗪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320.1
  8. 新型阳离子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TQ323.6
  9. 小麦田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Fernald)对精噁唑禾草灵抗药性的初步研究,S451.221
  10. 基于软件行为监控的自调节方法研究与实现,TP311.5
  11. 马铃薯甲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硫丹的抗性及其机理,S435.32
  12. 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机理,S435.32
  13. 小菜蛾PxGABARα1基因突变与氟虫腈抗性的关系,S433.4
  14. 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S476.3
  15. 2,4-滴丁酯环境行为研究,TQ450.2
  16. 茶叶消费者行为特征及营销策略分析,F274
  17. 褐飞虱抗药性监测、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评估及生化机理研究,S435.112.3
  18. 斑痣悬茧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搜寻行为研究,S476.3
  19. B型和Q型烟粉虱河南种群的遗传背景分析及取食行为比较,S433
  20. 浅黄恩蚜小蜂对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的寄主选择研究,S476.3
  21.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各种农药 > 杀虫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