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氟啶胺的环境行为及在辣椒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作 者: 许秀莹
导 师: 王鸣华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农药学
关键词: 氟啶胺 辣椒 残留 环境行为
分类号: S48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氟啶胺是由日本石原株式会社开发的2,6-二硝基苯胺类杀菌剂,常用来防治番茄晚疫病、柑橘灰霉病、大豆菌核病、辣椒疫病以及十字花科植物的根肿病等。为全面了解氟啶胺在环境中的降解动态、环境归趋及影响环境行为的因素,本论文对氟啶胺在辣椒及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氟啶胺的环境行为(包括氟啶胺的水解、土壤降解、光解、土壤吸附、对土壤酶的影响、在土壤中的迁移与淋溶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成果有:1.建立了氟啶胺在水、土壤、辣椒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水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土壤和辣椒采用乙腈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提取(辣椒提取液经固相萃取C18柱净化),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残留量。结果表明:在0.05~11.10mg·L-1的浓度范围内,氟啶胺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变异系数为1.49%。氟啶胺在水中添加浓度为0.05~1.0mg·L-1时,平均回收率为87.85~97.18%,变异系数为2.95~4.82%;土壤和辣椒添加浓度为0.02~1.0mg·kg-1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90~100.9%和84.63~92.92%,变异系数为2.04~9.15%和3.14~6.97%,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2.经江苏、天津、广州两年三地的研究结果表明:氟啶胺在辣椒及种植辣椒的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江苏、天津、广州三地氟啶胺在辣椒上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84~4.09d、2.32~3.85d、1.74~3.31d;在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69~4.59d、2.91~5.08d、3.33~4.17d。按推荐剂量及1.5倍推荐剂量在辣椒上施药3次和4次,每次施药间隔期为7d,距最后一次施药10d,辣椒中氟啶胺的残留量均小于0.02mg-kg-’,土壤中氟啶胺的残留量在2011年的残留量为0.061~0.081mg-kg-1,2012年残留量均小于0.02mg-kg-1.3.氟啶胺水解与土壤降解研究表明:水溶液中氟啶胺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易水解,水解速率大小顺序为pH11>pH9>pH7>pH5,且水解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平均温度效应系数为1.59;氟啶胺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大小为东北黑土>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不同处理条件下的降解速率大小为渍水>好气>灭菌,灭菌条件下,在江西红壤、南京黄棕壤和东北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1.73d、36.75d、21.37d;好气条件下的降解半衰期为48.38d、33.64d、18.27d;渍水条件下的降解半衰期为28.29d、6.54d、4.14d。表明碱性条件及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有利于氟啶胺在土壤中的降解,粘粒含量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厌氧微生物在氟啶胺土壤降解中起重要作用。4.氟啶胺的光解研究表明:氟啶胺的光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高压汞灯和自然光下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93h和9.90h。汞灯照射下,纯水中氟啶胺浓度在5mg-L-1-25mg·L-1范围内光解速率随起始浓度的增大而加快,光解速率常数与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0;不同有机溶剂中光解速率大小顺序为乙酸乙酯>丙酮>甲醇>正己烷;不同pH值的水溶液中,氟啶胺光解半衰期分别为0.41h(pH5),1.89h(pH9),2.69h(pH7),表明酸性与碱性均有利氟啶胺的光解,且可能属于直接光解;水中不同离子N03-、NO2-、Fe2+均对氟啶胺的光解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NH4+作用不明显。氟啶胺在乙酸乙酯中光解发生亚氨基键断裂,生成2-氨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5.氟啶胺在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南京黄棕壤三种土壤中的吸附常数分别为311.88、202.23、119.34,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南京黄棕壤,解吸能力相反,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氟啶胺的等温吸附曲线,南京黄棕壤呈L型,东北黑土和江西红壤为S型,氟啶胺在黑土和黄棕壤中的解吸为正滞后效应,红壤中无滞后效应。6.氟啶胺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氟啶胺对土壤中不同的酶作用效果不同,对土壤脲酶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作用规律在不同浓度下表现出一致性;蔗糖酶对土壤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低浓度下表现出抑制、促进、抑制的交替作用;对土壤脱氢酶整体表现为促进作用。7.氟啶胺的迁移与淋溶研究结果表明:氟啶胺在江西红壤、东北黑土和南京黄棕壤三种土壤中均不易移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对地下水不易造成潜在影响。氟啶胺的淋溶性、迁移性随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而不同,表现为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东北黑土,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粘粒含量有关。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6
  1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  12-14
    1.1 仪器分析法  12-14
    1.2 生物测定法  14
  2 农药的田间残留试验  14-15
    2.1 农药田间残留试验实施的意义  15
    2.2 农药田间残留试验的实施方法  15
  3 农药环境行为  15-22
    3.1 农药的光解行为研究  15-16
    3.2 农药的土壤降解行为研究  16-18
    3.3 农药的土壤吸附行为研究  18-19
    3.4 农药对土壤酶活的影响行为研究  19
    3.5 农药的水解行为研究  19-22
  4 氟啶胺的研究进展  22-23
    4.1 氟啶胺的简介  22
    4.2 氟啶胺残留分析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22-23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23-26
第二章 氟啶胺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26-32
  1 材料与方法  26-28
    1.1 实验仪器与化学试剂  26
    1.2 实验方法  26-28
  2 结果与讨论  28-31
    2.1 样品提取溶剂的优化  28
    2.2 色谱条件优化  28-29
    2.3 线性关系和精密度  29
    2.4 方法的最低检测限  29-30
    2.5 方法添加回收率  30-31
  3 小结  31-32
第三章 氟啶胺在辣椒上的残留消解动态  32-42
  1 田间试验设计  32
  2 试验方法  32-34
    2.1 消解动态试验  32-33
    2.2 最终残留试验  33
    2.3 检测方法  33
    2.4 计算公式  33
    2.5 试验期间天气  33-34
  3 结果与讨论  34-40
    3.1 氟啶胺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  34-38
    3.2 氟啶胺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  38-40
  4 结论  40-42
第四章 氟啶胺环境行为研究  42-78
  第一节 氟啶胺的水解与土壤降解  42-50
    1 材料与方法  42-44
      1.1 实验材料  42-43
      1.2 试验方法  43-44
      1.3 计算公式  44
    2 结果与讨论  44-49
      2.1 氟啶胺的水解特性  44-46
      2.2 氟啶胺的土壤降解特性  46-49
    3 结论  49-50
  第二节 氟啶胺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50-62
    1 材料与方法  50-53
      1.1 实验材料  50
      1.2 试验方法  50-52
      1.3 氟啶胺光解产物鉴定  52
      1.4 数据处理  52-53
    2 结果与讨论  53-61
      2.1 不同光源对氟啶胺光解特性的影响  53
      2.2 不同起始浓度对氟啶胺光解特性的影响  53-54
      2.3 不同有机溶剂对氟啶胺光解特性的影响  54-55
      2.4 不同pH值对氟啶胺光解特性的影响  55-56
      2.5 不同水体对氟啶胺光解特性的影响  56
      2.6 水溶性无机离子对氟啶胺光解特性的影响  56-60
      2.7 氟啶胺的光解产物  60-61
    3 结论  61-62
  第三节 氟啶胺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附特性  62-69
    1 材料与方法  62-64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62
      1.2 土壤样品  62
      1.3 试验方法  62-63
      1.4 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  63
      1.5 计算方法  63-64
    2 结果与讨论  64-68
      2.1 水土比的优化选择  64
      2.2 氟啶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  64-66
      2.3 氟啶胺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特性  66-67
      2.4 氟啶胺在土壤中的等温解吸特性  67
      2.5 氟啶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  67-68
    3 结论  68-69
  第四节 氟啶胺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69-74
    1 材料与方法  69-70
      1.1 试验材料  69
      1.2 试验方法  69-70
      1.3 数据处理  70
    2 结果与讨论  70-72
      2.1 氟啶胺对土壤脲酶的影响  70-71
      2.2 氟啶胺对土壤蔗糖酶的影响  71-72
      2.3 氟啶胺对土壤脱氢酶的影响  72
    3 结论  72-74
  第五节 氟啶胺在土壤中的迁移与淋溶  74-78
    1 材料与方法  74-75
      1.1 试验材料  74
      1.2 试验方法  74-75
      1.3 数据处理  75
    2 结果与讨论  75-77
      2.1 氟啶胺在土壤中的淋溶特性  75-76
      2.2 氟啶胺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  76-77
    3 结论  77-78
第五章 全文总结  78-80
  1 结论  78
  2 创新点  78-79
  3 不足与展望  79-80
参考文献  80-90
致谢  90-9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2

相似论文

  1.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2. 牡蛎壳海卤缓释氮肥对辣椒和香菜生长影响的研究,S145.6
  3. 辣椒碱/β-环糊精体系溶解与渗透的相关性研究,R943
  4. 三聚氰胺在罗非鱼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S963
  5. 辣椒碱/环糊精体系的表征及性能研究,TQ450.1
  6. 2,4-滴丁酯环境行为研究,TQ450.2
  7. 防治土传辣椒青枯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S436.418
  8. 除草剂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S481.8
  9. 超声波气泡清洗去除有机磷农药残留效果研究,S481.8
  10. 棉铃虫和烟夜蛾在4个辣椒品种上的寄主适合度差异研究,S436.418
  11. 辣椒疫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微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S436.418
  12. 云南十种辣椒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S641.3
  13. HACCP体系原理在辣椒保健食品生产中的应用,TS218
  14. 无土栽培辣椒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应用效果,S641.3
  15. 荧光法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及应用,O657.39
  16. 运用描述性规范信息引发公众环境行为的实验研究,X2
  17. 全乳腺大切片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灶形态学变化及部分分子生物学特点研究,R737.9
  18. 群控电梯客流密度实时识别技术研究,TP391.41
  19. 城镇化背景下浙江农村居住环境转换研究,TU982.29
  20. 烯啶虫胺在甘蓝中的残留动态及其光降解研究,S481.8
  21. 航天搭载和7Li3+离子束注入对辣椒的诱变效应研究,S64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植物化学保护理论 > 农药残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