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核桃炭疽病的发病规律和化学防治研究

作 者: 刘霞
导 师: 杨克强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林木遗传育种
关键词: 核桃炭疽病 发病规律 核桃炭疽菌 杀菌剂 化学防治
分类号: S436.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引起的核桃炭疽病(Walnutanthracnose)是目前危害山东省核桃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和病害发生动态等的调查,研究了核桃炭疽病的发病规律;测定了8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对核桃炭疽菌的抑制作用,筛选抑菌活性较高的杀菌剂;比较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杀菌剂对核桃炭疽菌的抑菌活性差异及其预防和治疗作用;测定了核桃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对不同药剂及其施药时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为核桃炭疽病的化学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东省核桃炭疽病的发病规律山东省核桃炭疽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等在病枝、枯枝、落叶及林下脱落残体和土壤中越冬,以菌丝体在病枝和土壤中越冬为主(分离率均为13.33%),是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田间孢子量动态检测显示,4月初即可在田间检测到孢子,6月上旬田间孢子量陡增,直到8月达到最大。田间病害流行动态显示,核桃的新生叶片于4月下旬就开始感病,4月下旬到6月中旬增长缓慢,7月上旬,叶片的炭疽病病情指数增长迅速,至8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孢子的扩散、田间发病动态和气温的变化紧密相关,核桃炭疽病具有持续累积和爆发性的特点。2、不同杀菌剂对核桃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在核桃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28℃条件下,咪鲜胺、戊唑醇和三唑酮对所选4个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毒力分别为0.070、1.448和3.038mg/L;异菌脲、代森锰锌和咪鲜胺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毒力分别为21.07、25.14和25.18mg/L。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对菌株菌丝和孢子的毒力倍数均有较大差异。咪鲜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小,戊唑醇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温度降低而增强;咪鲜胺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优于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三唑酮、异菌脲和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可作为病害防治的有效药剂。3、核桃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核桃炭疽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水平有较大差异,不同菌株间对同一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也不同。在所测定的3种杀菌剂中,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平均EC50值为0.08±0.05mg/L,最高值是最低值的8.33倍;其次为戊唑醇,敏感性平均EC50值为1.09±0.11mg/L,最高值是最低值的3.3倍;对异菌脲敏感性相对较差,平均EC50值为18.06±4.91mg/L,但菌株间敏感性差异较小。核桃炭疽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无明显抗性分化现象。4、核桃炭疽病的化学防治措施参照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00),结合核桃炭疽病发病规律和药效试验结果,制定核桃炭疽病的防治措施:休眠期进行树干涂白,3月份至萌芽前喷布石硫合剂;4月下旬至5月中旬,喷施异菌脲、代森锰锌对核桃炭疽病进行发病前期的保护性治疗;6月下旬至7月中旬,喷施咪鲜胺乳油和三唑酮;8月上旬喷施戊唑醇对核桃发病高峰期进行治疗性防治。按照上述防治措施进行大田防治试验,结果在泰安东平南留屯、泰安东平东海子、济宁汶上金昙核桃研究所核桃园对叶片病害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8.85、77.37和53.27%,对果实病害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38、84.83和67.83%,可有效控制核桃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1
1 引言  11-21
  1.1 植物的炭疽病  11-12
  1.2 植物炭疽病发病规律  12-14
    1.2.1 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和菌态  12
    1.2.2 病害流行  12-14
  1.3 植物炭疽病防治  14-18
    1.3.1 农业防治措施  14
    1.3.2 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  14-15
    1.3.3 化学防治措施  15-18
  1.4 核桃炭疽病  18-19
  1.5 核桃炭疽病的防治  19-20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0-21
2 材料与方法  21-29
  2.1 供试材料  21-22
    2.1.1 供试菌株  21
    2.1.2 供试杀菌剂及其他试剂  21-22
    2.1.3 试验地点  22
    2.1.4 主要仪器  22
    2.1.5 供试培养基  22
  2.2 试验方法  22-29
    2.2.1 核桃炭疽病的发病规律调查  22-25
      2.2.1.1 核桃炭疽病越冬场所及菌态  22-23
      2.2.1.2 核桃炭疽病发病流行动态调查  23-25
    2.2.2 室内药剂筛选  25-27
      2.2.2.1 杀菌剂母液的配制  25
      2.2.2.2 杀菌剂对核桃炭疽菌的抑制作用测定  25-26
      2.2.2.3 不同温度下咪鲜胺和戊唑醇抑菌作用的测定  26
      2.2.2.4 17 个核桃炭疽菌株对杀菌剂敏感性的测定  26
      2.2.2.5 咪鲜胺、戊唑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测定  26-27
    2.2.3 核桃炭疽病田间防治试验  27-29
      2.2.3.1 田间小区试验  27-28
      2.2.3.2 大田防治推广  28-29
3 结果与分析  29-44
  3.1 核桃炭疽病的发病规律  29-33
    3.1.1 核桃炭疽菌的越冬场所及菌态  29-30
      3.1.1.1 越冬病原菌分生孢子数量  29
      3.1.1.2 越冬病原菌菌落数量  29-30
    3.1.2 核桃炭疽病发病流行动态  30-33
      3.1.2.1 室内测定温度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0-32
      3.1.2.2 田间孢子量动态  32
      3.1.2.3 发病流行时间动态  32-33
  3.2 核桃胶孢炭疽菌室内药剂筛选  33-41
    3.2.1 不同杀.菌剂对核桃胶孢炭疽菌菌丝的抑制作用  33-34
    3.2.2 不同杀菌剂对核桃炭疽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34
    3.2.3 不同温度对咪鲜胺和戊唑醇抑菌作用的影响  34-37
    3.2.4 不同核桃炭疽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37-38
      3.2.4.1 不同核桃炭疽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  37
      3.2.4.2 不同核桃炭疽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  37
      3.2.4.3 不同核桃炭疽菌株对异菌脲的敏感性  37-38
    3.2.5 咪鲜胺和戊唑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8-41
      3.2.5.1 离体叶片法  38
      3.2.5.2 活体小苗法  38-41
  3.3 核桃炭疽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41-44
    3.3.1 田间小区试验  41-43
    3.3.2 大田防治推广  43-44
4 讨论  44-49
  4.1 核桃炭疽病发病规律  44
  4.2 不同杀菌剂对核桃炭疽菌的抑制作用  44-46
  4.3 不同核桃炭疽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46-48
  4.4 核桃炭疽病的化学防治措施  48-49
5 结论  49-50
  5.1 核桃炭疽病发病规律  49
  5.2 杀菌剂对核桃炭疽菌的抑制作用  49
  5.3 核桃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49
  5.4 核桃炭疽病的化学防治措施  49-50
参考文献  50-55
致谢  55-56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6

相似论文

  1. 小麦茎腐病抗性鉴定及QTL初步定位,S512.1
  2.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及其化学防治研究,S435.121
  3. 青海掌叶大黄轮纹病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研究,S435.672
  4. 高效安全杀菌剂肟菌酯的合成,TQ455.4
  5. 吡噻菌胺的合成工艺研究,TQ455.4
  6. 支持向量回归在化学农药定量构效关系中的应用,S48
  7. 葡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S436.631
  8. 复杂样品中杀菌剂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TS207.53
  9. 液相微萃取-GC/MS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X830
  10. 液相微萃取-GC/MS法测定水中残留农药的研究,X832
  11. 新型Strobin类杀菌剂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TQ455
  12. 石河子地区葡萄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S436.631.1
  13. 冬枣锈病发病规律及病生理研究,S436.65
  14. 济南地区山楂叶螨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S436.611
  15. 白银市日光温室辣椒嫁接栽培技术研究,S641.3
  16. 半夏主要病害及其对寄主保护酶活性影响,S435.672
  17. 金龟子绿僵菌与化学农药相容性的初步研究,S476.12
  18.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及纹枯病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S435.121.4
  19. 聚六亚甲基胍的合成与应用研究,TQ316.3
  20. 当归根腐病病原物研究,S435.672
  21. 红棕象甲防控技术初步研究,S763.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果树病虫害 > 坚果类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