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定西市安定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结构下的综合效益研究

作 者: 马晓燕
导 师: 邸利
学 校: 甘肃农业大学
专 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关键词: 定西市安定区 水土保持措施结构 综合效益评价 灰色关联投影法 生态服务价值
分类号: S15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定西市安定区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资源的大量流失对该地区的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了威胁,也成为导致当地群众生活贫困落后的主要根源,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该地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积极开展了相关的科研和治理工作。随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不断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应运而生,且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解决好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问题,对评价已有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甘肃省乃至相似地区各级政府部门水土保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本文以土壤侵蚀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等理论为依据,在国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的指导下,选择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不同时段,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中实施面积最广的工程措施(包括梯田、条田和坝地,以下简称“三田”)、水土保持林地和牧草地不同结构比例下的综合效益为研究对象,基于DPSIR(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模型,构建了适合该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对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主要结论如下:⑴定西市安定区1993年、2000年和2010年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灰色投影值分别为0.1161、0.1903和0.2184。由此可见,2010年该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值最大,其相对应的措施结构亦为适宜该区域的较优比例结构。⑵1993年之前,随着安定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不断开展,水土保持措施结构“三田”、水土保持林地和牧草地面积比例达到1:1.02:0.91。在这一治理期,尽管国家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资源的投入力度较大,但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的效益不甚明显,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综合指数值仅为0.1167、0.0284和0.0546,综合效益指数值也仅为0.0319。主要原因在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结构比例不够合理,林草措施所占的比例过高,而“三田”面积较少,由此造成的经济、社会效益有限。⑶1993年至2000年。在该治理阶段内,定西市安定区三田面积不断增加,增幅达到14.55%;而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数量减少了9.93%,“三田”、林地和草地的比例达到1:0.89:0.51。但是,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均表现出增长的趋势,分别达到上一研究期的1.5、4倍和4.8倍,综合效益指数也增长了269.59%。⑷2000年至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效益值在这一阶段是最好的。较2000年,综合效益值增长了23.49%,较1993年,增长了356.43%。其中,生态效益的增幅最大,较2000年增长了50.50%。该研究期内治理效益之所以显著,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结构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中趋于合理,农林牧土地利用面积比例达到1:0.94:0.48。⑸研究对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价值中土圈生态价值最为显著,在三个研究时段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中分别占到了84.55%、86.75%和87.62%。在土圈生态服务价值中,又以保持土壤、减少土地废弃价值最为突出。⑹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水土保持经济、生态和综合效益均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结合水土保持三大治理措施,不断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三田”、水保林和草地结构比例,同时加大投资力度,是促进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

全文目录


摘要  2-4
SUMMARY  4-9
1 绪论  9-15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5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0-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15
2 研究区概况  15-22
  2.1 地质地貌  15-16
  2.2 土壤  16
  2.3 气候  16
  2.4 水文  16-17
  2.5 植被  17-18
  2.6 社会经济状况  18
  2.7 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现状  18-19
  2.8 研究区水土保持建设发展历程  19-22
3 研究目标和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2-27
  3.1 研究目标和内容  22
  3.2 研究方法  22-25
    3.2.1 均方差法  22-23
    3.2.2 多目标决策的灰色关联投影法  23-25
  3.3 技术路线  25-27
4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及指标计算  27-47
  4.1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27-28
  4.2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8
  4.3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值的量化  28-47
    4.3.1 植被覆盖度的提取  30-33
    4.3.2 土地利用类型的提取  33-37
    4.3.3 定西市安定区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37-47
5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  47-54
  5.1 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47-49
    5.1.1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47
    5.1.2 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47-49
  5.2 综合效益的灰色关联评价  49-51
  5.3 效益评价结果与分析  51-54
6 结论与不足  54-56
  6.1 结论  54-55
  6.2 不足与展望  55-56
参考文献  56-61
致谢  61-62
作者简介  62-63
导师简介  63-64

相似论文

  1.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甘肃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为例,S274
  2. 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F282
  3. 土地整理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F301
  4. 天山北坡山地森林空气净化功能分析及生态价值评价,X826
  5. 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坡耕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水增产效应研究,S345
  6. 大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S718.5
  7. 广元市木门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F301.2
  8. 节能项目综合效益的评价研究,F206;F224
  9. 民勤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格局研究,P208;X171.1
  10. 吉林省森工林区森林抚育综合效益评价研究,F224
  11.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X820
  12.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退田还湖生态补偿研究,X37
  13. 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F326.2
  14. 黄土高原400—500mm降水带内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评价及其结构优化,S181
  15. 河套灌区杨树农田防护林效益研究,S727.24
  16. 西安市LUCC预测和优化配置研究及其生态服务价值损失,F301.2
  17.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及其补偿机制研究,S718.5
  18. 广西石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评价,F327
  19. 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以和田河流域天然森林为例,S718.5
  20.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S718.56
  21.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水资源价格研究,F124.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水土保持 >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