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兰州城市生活污泥堆肥技术研究

作 者: 马雪梅
导 师: 刘淑英
学 校: 甘肃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城市生活污泥 堆肥 作物秸秆 干污泥 微生物发酵剂
分类号: S14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堆肥化是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兰州城市生活污泥处理方式主要是倾倒,存在安全隐患和资源的浪费,兰州城市生活污泥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于堆肥处理技术的研究更少。为了促进兰州城市生活污泥资源化利用,本文对污泥堆肥技术进行了研究。制定4种堆肥方案:(1)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树叶作为调理剂,按一定比例与鲜污泥混合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2)在鲜污泥中添加不同比例干污泥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3)在鲜污泥中按一定的比例添加玉米秸秆、干污泥及微生物菌剂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4)堆体通风条件及堆体高度对鲜污泥堆肥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升温速度:在鲜污泥中添加干污泥、玉米秸秆或小麦秸秆、微生物菌剂均可使城市生活污泥达到正常腐熟要求;添加微生物菌剂使堆体在第3d就开始迅速升温;添加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的堆体在50℃以上维持的时间与添加干污泥的堆体相差不大,但添加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比添加干污泥处理提前达到50℃;添加微生物菌剂对堆体升温的促进作用最大,次之是同时添加2.5%玉米秸秆和2.5%小麦秸秆处理,添加干污泥的处理作用最小;(2)含水率下降速度:在鲜污泥中添加干污泥、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微生物菌剂均可使堆体含水率下降至45%以下,达到污泥堆肥园林绿化使用的要求;添加微生物菌剂对含水率降低的促进作用最大,次之是添加干污泥处理,添加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作为辅料的处理促进作用最小;(3)保氮效果:在鲜污泥中添加干污泥、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均可降低堆体全氮的损失;保氮效果最佳为同时添加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次之是添加干污泥的处理;添加微生物菌剂造成了氮素的相对损失,不利于氮素的积累;(4)有机质降解:在鲜污泥中添加干污泥、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微生物菌剂均可促进堆体有机质降解;添加干污泥有机质降解速率较低;添加微生物菌剂堆体有机质降解最快;添加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的堆体有机质降解程度高于添加干污泥各处理;(5)T值:兰州城市污泥C/N为6.5,添加5%玉米秸秆和5%小麦秸秆对堆体C/N有所调节,使堆体C/N升高至7~10,但仍属于较低C/N的污泥堆肥;添加微生物菌剂各堆体T值最接近0.6,腐熟度最高;添加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腐熟度次之;添加干污泥腐熟度相对较低;(6)速效磷增加量:在鲜污泥中添加干污泥、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微生物菌剂均可使速效磷含量增加;添加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处理速效磷增加幅度最大;其次是添加发酵剂各堆体;添加干污泥各处理速效磷含量增幅相对最小;(7)速效钾增加量:在鲜污泥中添加干污泥、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微生物菌剂均可使堆体速效钾含量上升;添加作物秸秆各堆体速效钾含量增加幅度相对较高;添加干污泥和添加微生物发酵剂的各堆体速效钾含量增幅相差不大;(8)堆体C/N: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C/N下降最快,在堆置10d后堆体中的C/N下降至对照处理S以下,添加30%、40%和50%干污泥处理需要19d,添加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处理需要48d。(9)种子发芽指数:S+30%DS、S+5%W、S+5%C及S+40%DS+5%C+0.2%A各处理堆肥产品对种子发芽具有抑制性物质基本消除,堆腐产品对植物基本无毒性;豌豆种子对各处理较为敏感,油菜种子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可以选择豌豆种子进行污泥堆肥产品无害化生物学评价。(10)堆体不进行翻堆通风处理,无论是否添加作物秸秆及微生物菌剂,都不能使堆体达到50℃;堆高达到1.2m,降低了污泥堆体的升温速率,但在温度达到50℃后,高温期维持的时间大于堆高0.8m的堆体。综上所述,以缩短堆肥周期为主要目的,可选择添加作物秸秆及微生物发酵剂,要增加保氮效果可选择添加5%小麦或5%玉米秸秆,仅用于园林施肥可选择添加30%干污泥进行堆肥。

全文目录


摘要  3-5
Summary  5-11
前言  11-12
第一章 绪论  12-21
  1.1 城市生活污泥处理存在的问题  12
  1.2 污泥堆肥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12-14
    1.2.1 添加调理剂进行堆肥  12-13
    1.2.2 添加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堆肥  13-14
    1.2.3 利用园林绿化废弃物进行堆肥  14
  1.3 污泥堆肥资源化利用方向  14-17
    1.3.1 堆肥农田施用  14-15
    1.3.2 堆肥林地施用  15-16
    1.3.3 堆肥绿化用地施用  16
    1.3.4 堆肥用于改良受损土壤  16-17
  1.4 研究目的及污泥性质  17-18
    1.4.1 研究目的  17
    1.4.2 污泥性质  17-18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8-20
    1.5.1 研究内容  18-19
    1.5.2 技术路线  19-20
  1.6 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20-21
    1.6.1 采样方法  20
    1.6.2 测定方法  20
    1.6.3 数据处理  20-21
第二章 添加不同量干污泥的堆肥效果  21-35
  2.1 试验材料  21
  2.2 试验方法  21
    2.2.1 预前处理  21
    2.2.2 试验方案  21
  2.3 结果与分析  21-33
    2.3.1 添加不同量干污泥对堆体温度变化的影响  21-23
    2.3.2 添加不同量干污泥对堆体含水率变化的影响  23-24
    2.3.3 添加不同量干污泥对堆体氮素变化的影响  24-29
      2.3.3.1 堆体铵态氮变化  24-25
      2.3.3.2 堆体硝态氮变化  25-27
      2.3.3.3 堆体全氮变化  27-29
    2.3.4 添加不同量干污泥对堆体有机质变化的影响  29-30
    2.3.5 添加不同量干污泥对堆体磷素变化的影响  30-32
      2.3.5.1 堆体速效磷变化  30-32
      2.3.5.2 堆体全磷含量  32
    2.3.6 添加不同量干污泥对堆体钾素变化的影响  32-33
      2.3.6.1 堆体速效钾变化  32-33
      2.3.6.2 堆体全钾含量  33
    2.3.7 添加不同量干污泥对堆体 C/N 变化的影响  33
  2.4 小结  33-35
第三章 添加不同辅料的堆肥效果  35-49
  3.1 试验材料  35
  3.2 试验方案  35
  3.3 结果与分析  35-47
    3.3.1 添加不同辅料对堆体温度变化的影响  35-37
    3.3.2 添加不同辅料对堆体含水率变化的影响  37-38
    3.3.3 添加不同辅料对堆体氮素变化的影响  38-42
      3.3.3.1 堆体铵态氮变化  38-39
      3.3.3.2 堆体硝态氮变化  39-40
      3.3.3.3 堆体全氮变化  40-42
    3.3.4 添加不同辅料堆对体有机质变化的影响  42-44
    3.3.5 添加不同辅料对堆体磷素变化的影响  44-45
      3.3.5.1 堆体速效磷变化  44-45
      3.3.5.2 堆体全磷含量  45
    3.3.6 添加不同辅料对堆体钾素变化的影响  45-46
      3.3.6.1 堆体速效钾变化  45-46
      3.3.6.2 堆体全钾含量  46
    3.3.7 添加不同辅料对堆体 C/N 变化的影响  46-47
  3.4 小结  47-49
第四章 微生物菌剂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49-67
  4.1 供试材料  49
  4.2 试验方案  49
  4.3 结果与分析  49-65
    4.3.1 添加微生物菌剂对堆体温度变化的影响  49-51
    4.3.2 添加微生物菌剂对堆体含水率变化的影响  51-53
    4.3.3 添加微生物菌剂对堆体氮素变化的影响  53-59
      4.3.3.1 堆体铵态氮变化  53-55
      4.3.3.2 堆体硝态氮变化  55-57
      4.3.3.3 堆体全氮变化  57-59
    4.3.4 添加微生物菌剂对堆体有机质变化的影响  59-61
    4.3.5 添加微生物菌剂对堆体磷素变化的影响  61-63
      4.3.5.1 堆体速效磷变化  61-62
      4.3.5.2 堆体全磷含量  62-63
    4.3.6 添加微生物菌剂对堆体钾素变化的影响  63-64
      4.3.6.1 堆体速效钾变化  63-64
      4.3.6.2 堆体全钾含量  64
    4.3.7 添加微生物菌剂对堆体 C/N 变化的影响  64-65
  4.4 小结  65-67
第五章 堆肥产品对不同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67-69
  5.1 材料与方法  67
    5.1.1 供试材料  67
    5.1.2 测定方法  67
  5.2 试验方案  67
  5.3 结果与分析  67-68
    5.3.1 不同堆肥产品对豌豆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67-68
    5.3.2 不同堆肥产品对油菜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68
  5.4 小结  68-69
第六章 堆体通风条件及堆体高度对污泥堆体温度的影响  69-73
  6.1 材料与方法  69
    6.1.1 供试材料  69
    6.1.2 测定方法  69
  6.2 试验方法  69-70
    6.2.1 试验材料处理  69
    6.2.2 试验方案  69
    6.2.3 试验过程  69-70
  6.3 结果与分析  70-72
    6.3.1 堆体通风条件对污泥堆肥温度的影响  70-71
    6.3.2 堆体高度对堆体温度变化的影响  71-72
  6.4 小结  72-73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3-76
  7.1 结论  73-74
  7.2 讨论  74-76
参考文献  76-82
致谢  82-83
个人简介  83-84
导师简介  84

相似论文

  1.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成型生物质活性炭及纤维板,X712
  2. 复合微生物菌剂三阶段接种及牛粪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研究,S141.4
  3. 翻堆覆盖工艺及季节对槽式堆肥的影响,S141.4
  4. 太湖水华蓝藻脱水及好氧堆肥技术研究,S141.4
  5. 牛粪好氧堆肥能量转换与水分减量研究,S141.4
  6. 工厂化堆肥原料和配方选择现状调查与分析,S141.4
  7. 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PM2.5中有机物的研究,X712
  8. 餐厨垃圾的源头减量处理研究,X799.3
  9. 微生物菌剂在有机废弃物堆肥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S141.4
  10. 奶牛场粪便好氧堆肥工艺优化研究,S141.4
  11. 猪粪蝇蛆堆肥对杭白菊土壤肥力性质提升及生化性质响应,S567.239
  12. 外源菌剂对猪粪堆肥的影响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效研究,S141.4
  13. 城市污泥应用于矮牵牛栽培的试验研究,S681.6
  14. 污泥堆肥用于矮牵牛育苗及无土栽培研究,X703
  15. 碳酸钠溶液解毒铬渣及堆肥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研究,X53
  16. 吸附—堆肥法处理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研究,X703
  17. 农业有机废物与城市生活垃圾堆肥高温期微生物种群结构比较,X172
  18. 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发酵猪粪生产生物有机肥工艺条件研究,X7113
  19. 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堆肥中简青霉产漆酶检测的研究,TQ440.7
  20. 漳州市污泥堆肥对茶园的影响评价,S571.1
  21. 双孢蘑菇堆肥发酵新模式研究,S141.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肥料学 > 农家肥料 > 堆肥、沤肥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