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含吡咯并吡咯二酮、异靛蓝衍生物有机材料的合成和光伏性能的研究

作 者: 刘莹
导 师: 谭松庭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吡咯并吡咯二酮 异靛蓝衍生物 小分子 光伏性能
分类号: TM91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太阳能作为一种分布范围广、环境友好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晶硅太阳能电池,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和造成环境污染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而有机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具有质量轻、价格低廉以及可制作成柔性大面积器件等优点,使得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其中。而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活性层一般是由有机给体材料和富勒烯受体材料组成,而有机给体材料一般采用给体单元(D)与受体单元(A)交替共聚的结构,有机染料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和异靛蓝均是很好的受体单元,同时在紫外可见光区具有很强的吸收,因而很适合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因此我们成功地设计并合成了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为受体单元的三个小分子,比较了不同端基对含DPP小分子光伏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新的含异靛蓝的受体单元,并将其首次应用到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并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光伏性能的测试,其结果如下:1.设计并合成了三个窄带隙的D-A-D型的有机小分子M1、M2和M3,三个小分子均是以DPP为受体单元,其中M1和M3是以萘为端基,M2则是以己基噻吩为端基,并将其均应用于小分子本体异质结(SMBHJ)太阳能电池中。我们研究了这三个小分子的光学性能、电化学性能、热性能和光伏性能。这三个小分子在475-750nm具有宽的吸收以及低的HOMO能级(5.28eV~5.35eV)。基于这三个小分子M1-M3的最高能量转换效率为2.59%,其中含有萘端基的小分子M1和M3相对于M2来说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是由于其具有更宽的吸收和较好的成膜性能。2.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新的π共轭延长的异靛蓝衍生受体单元,并通过钯催化偶联反应合成了两个新的有机小分子LY1和LY2以及聚合物P1,其中小分子LY1是以噻吩为端基,LY2是以三苯胺为端基,其中聚合物P1是以苯并二噻吩(BDT)作为给体单元,但由于其溶解性差,故仅对其部分性能进行了表征。我们对小分子LY1和LY2的光学性能、电化学性能、热性能和光伏性能进行了研究。小分子LY1和LY2显示出低的HOMO (5.29eV和5.59eV)能级和极低的LUMO (4.05eV和4.06eV)能级,是由于异靛蓝衍生单元具有很强的吸电子能力,所以两个小分子既能作为给体材料又能作为受体材料,并应用到小分子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9
  1.1 引言  9-10
  1.2 小分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10-17
    1.2.1 小分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10
    1.2.2 小分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  10-12
    1.2.3 小分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12-13
    1.2.4 小分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敏材料  13-17
  1.3 论文的设计思想与研究内容  17-19
第2章 含萘端基的窄带隙小分子给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  19-33
  2.1 前言  19
  2.2 实验部分  19-26
    2.2.1 药品和试剂、测试条件和方法  19
    2.2.2 单体和小分子的合成  19-26
  2.3 结果与讨论  26-31
    2.3.1 单体与小分子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6
    2.3.2 小分子的热性能  26-27
    2.3.3 小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7-28
    2.3.4 小分子的电化学性能  28-29
    2.3.5 小分子的光伏性能  29-31
  2.4 本章小结  31-33
第3章 基于一种新的异靛蓝衍生单元的给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33-46
  3.1 前言  33-34
  3.2 实验部分  34-39
    3.2.1 试剂和药品及测试方法  34
    3.2.2 单体和有机小分子及聚合物的合成  34-35
    3.2.3 新的异靛蓝衍生物给体材料的合成  35-39
  3.3 结果与讨论  39-45
    3.3.1 目标产物的合成与标征  39-40
    3.3.2 两个小分子的热性能  40
    3.3.3 目标产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40-42
    3.3.4 两个小分子的电化学性能  42-43
    3.3.5 两个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研究  43-45
  3.4 本章小结  45-46
总结与展望  46-47
参考文献  47-53
附录 A 试剂、药品及其纯化方法  53-55
附录 B 仪器设备及测试条件  55-56
致谢  56-57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57

相似论文

  1. 罗丹明B和罗丹明6G的印迹聚合物制备及性能,O631.3
  2.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3.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靶标的筛选,S435.651
  4. 几种天然产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评价和应用,R284.1
  5. 天然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的快速发现及活性研究,R284
  6. 辣椒碱/β-环糊精体系溶解与渗透的相关性研究,R943
  7. 低分子量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TS254.9
  8. 芴甲氧羰基-D-色氨酸及D-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O631.3
  9.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10. TiO2表面纳结构对其疏水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O614.411
  11. 化学吸附法脱除FCC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TE624.55
  12.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固定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影响研究,S153
  13.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14.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15. 圆眼珍珠蛙(Lepidobatrachus laevis)皮肤cDNA文库的构建、筛选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原核表达和活性研究,Q78
  16.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17. 用于铜、锌或铁离子检测的新型荧光探针分子合成及性能研究,O621.3
  18. 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研究,TQ323.41
  19. 黄瓜渐渗系抗南方根结线虫病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研究,S436.421
  20. 一个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发现与分子标记定位,S512.1
  21. 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ri1327的形态、生理和分子标记研究,S56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 光电池 > 太阳能电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