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变电站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选择与应用

作 者: 于洋
导 师: 张尧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电气工程
关键词: 自动跟踪 消弧装置 变电站 配网
分类号: TM4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6-35kV配电电网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居民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使用电力电缆的数量越来越多。致使电网中单相接地电流大都超过10A,甚至超过了50A。我国的配电网量大面广,担负着直接为广大居民用户供电的任务,做好配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尤为重要。在总结国内配电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多年运行经验的基础上,1997年原电力部颁布的电力行业标准DL/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中,修订并增加了关于中性点接地方式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在10.5kV系统中,当单项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超过30A时应采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电网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对于改善电能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保证电网安全运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该装置能够在线自动跟踪补偿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在故障情况下能够提供补偿电流,以减小故障电流,避免单相接地故障发展成为相间短路故障。本文重点分析了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特点,以及系统对地电容电流超标的危害,给出了电容电流的计算方法,对传统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就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在配电系统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技术处理措施选用原则,以供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录  7-10
第一章 绪论  10-13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0-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12
  1.3 本文所做工作  12-13
第二章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  13-25
  2.1 引言  13
  2.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13-16
    2.2.1 系统原理  13-14
    2.2.2 电容电流危害  14-15
    2.2.3 空载电缆电容电流的计算方法  15
    2.2.4 架空线电容电流的计算  15-16
  2.3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  16-18
    2.3.1 系统原理  16-17
    2.3.2 小电阻接地系统的过电压  17-18
  2.4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18-23
    2.4.1 系统原理  18-19
    2.4.2 电容电流危害  19
    2.4.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过电压  19-20
    2.4.4 电容电流补偿运行方式  20-21
    2.4.5 中性点电压位移  21-23
  2.5 传统消弧线圈存在的问题  23-24
  2.6 小结  24-25
第三章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装置基本原理  25-31
  3.1 引言  25
  3.2 装置基本构成  25-26
    3.2.1 接地变压器  25
    3.2.2 有载调节消弧线圈  25
    3.2.3 限压阻尼电阻箱  25-26
    3.2.4 调谐和选线装置  26
    3.2.5 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  26
  3.3 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26-28
    3.3.1 调匝式  27
    3.3.2 调气隙式  27
    3.3.3 直流偏磁式和磁阀式  27
    3.3.4 调容式  27-28
    3.3.5 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  28
  3.4 装置接地选线原理  28-29
    3.4.1 插入有效电阻法  28
    3.4.2 五次谐波法  28-29
    3.4.3 首半波原理法  29
    3.4.4 注入信号寻踪法  29
    3.4.5 残流增量法(或扰动原理法)  29
  3.5 小结  29-31
第四章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装置的设计与选型  31-34
  4.1 引言  31
  4.2 装置的参数  31-32
  4.3 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与选型  32-33
    4.3.1 根据架空线或电缆参数计算公式计算电容电流 Ic  32
    4.3.2 消弧线圈容量的确定  32
    4.3.3 消弧线圈容量及额定电流的选择  32
    4.3.4 接地变压器容量选择  32-33
  4.4 小结  33-34
第五章 变电站智能式消弧线圈实际运行分析  34-42
  5.1 引言  34
  5.2 深圳东部电网消弧线圈安装配置情况  34-38
  5.3 消弧线圈实际运行情况分析  38-42
    5.3.1 消弧线圈补偿情况分析  38-39
    5.3.2 接地选线装置动作情况分析  39-40
    5.3.3 现场消弧线圈存在的主要问题  40-42
结论  42-44
参考文献  44-4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5-46
致谢  46-47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47

相似论文

  1. 变电站综合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TM76
  2. 基于“五区图”变电站电压无功模糊控制,TM761.1
  3. 油田电网集控站系统的设计与研究,TM734
  4. 220kV盐镇变微机保护改造问题研究,TM774
  5. 66kV小朴变电所微机监控系统设计,TM769
  6. 绿色变电站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TU201.5
  7. 变电站集控管理的实施,TM734
  8. 预装式变电站热负荷特性及散热研究,TM63
  9. 五村变电站数字化改造方案及其后评估研究,TM63
  10. 横琴岛智能变电站可行性分析,TM76
  11. 基于IEC61850的三乡变电站工程应用,TM76
  12. 县级智能配电网建设中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M76
  13. 变电站综合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开发,TP311.52
  14. 输电线路光纤保护及其现场应用问题研究,TM773
  15. 智能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研究,TM76
  16. 500kV库湾变电站工程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F426.61
  17. 珠海配电网自动化规划及其效益分析研究,TM76
  18. 关于500kV罗洞变电站监控系统改造实施的研究,TM63
  19. 基于智能手机的配电网管理系统客户端设计与开发,TP311.52
  20. 供电企业配网现场管理系统服务器设计与开发,TP311.52
  21. 云龙县移民配套工程35kV旧州变电站后台系统设计与实现,TM63;TM7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 > 电抗器 > 消弧线圈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