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川大邑新场空间变迁研究

作 者: 刘涓
导 师: 乔迅翔
学 校: 深圳大学
专 业: 建筑历史与理论
关键词: 大邑新场 空间 变迁 历史
分类号: TU-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比传统村落或普通集镇,“场”尤为强调农民和传统商业的联系,其空间的塑造过程亦是较为特殊的。例如,市场镇的选址和街道定位常常与货品的交换运输联系紧密,此外,场镇中赶场市坝以及相关物品交换的集散空间往往成为推动场镇发展的主要作用力。针对这种依赖传统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场镇类型,讨论其空间形态在不同时期的内部秩序,这正是本文关注的内容。选取对象新场,是四川大邑西部最早的建置镇,据文字记载,早于北宋时期,此处便存有寨堡。嘉靖年间,又有扇子场蓬勃兴起,清中期扩大发展成为大邑西部贸易集散的中心。综合来看,正是由于相关历史文献以及上述时期中营建体系的遗留,为我们讨论不同时期的空间形态提供了机会。采取的基本方法是:从历史视角下解读各个时期中政治、经济、文化对空间建构的影响,并对每个研究阶段建立统一的逻辑框架,大体沿袭的思路为:对场镇中各时期的物质形态自上至下逐层描述、对影响场镇不同阶段中营建势力的归纳,进而梳理场镇空间自生成到扩张再至膨胀或消隐的变迁过程。必须看到的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始终围绕于场镇中不同时期大幅度、且多方向的生存情境,即关注各阶段影响空间样态的多元因素间的博弈关系,并最终把握不同时期中显著的支配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新场空间可以看做是长期历史变迁下物质或非物质形式的积累,并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阶段:在早期北宋思安寨中,空间属性主要体现了国家军事防御下的筹建力量;明代时期的扇子场,在显示明代市集兴旺的同时,突出了场镇空间对水道、要塞的把控意图;清中期的新场,是在传统商品贸易刺激下,以及各种市场需求、本土营建集团、外来势力的参与中,最终达成了场镇膨大扩张之势;建国后的新场,在大量兴建时代政治产物的同时,也进一步延续了原有场镇属性,如大范围供销社片区的形成;开发旅游后,随着文化遗产时期的到来,新场多方向更进了对旅游市场所需的空间调整。而最终形成即现在所呈现的新场空间,其本质是由过去的、近期的、现在或是未来时期里,已经完成或正在填补的、具有各个时代特征的营建片段的积累结果。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0
  1.1 选题背景  12-14
    1.1.1 场镇空间  12
    1.1.2 研究对象的选取  12-14
  1.2 新场基本概况  14-16
    1.2.1 新场的自然语境  14-16
    1.2.2 新场的历史语境  16
  1.3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16-18
  1.4 研究方法  18-19
  1.5 研究框架  19-20
引子  20
第二章 北宋思安寨  20-28
  2.1 大邑地貌环境特征  20-23
  2.2 思安寨的记载  23
  2.3 防御体系下的村寨空间  23-27
    2.3.1 思安寨的发展  23-24
    2.3.2 关于思安寨空间的考证  24-25
    2.3.3 思安寨空间格局的推度  25-27
  2.4 思安寨的沉寂  27
  本章小结  27-28
第三章 明代扇子场  28-35
  3.1 思安寨后扇子场的兴起  28-30
  3.2 扇子场与周边空间的轴线关系  30-31
  3.3 扇子场样貌的形成  31-32
  3.4 扇子场的膨胀与局限性  32-34
  本章小结  34-35
第四章 清初至民末时期的新场  35-66
  4.1 扇子场的迁移与新场的建立  35-36
  4.2 新场选址的积极性  36-38
  4.3 新场空间的初步规划  38-40
  4.4 关于新场“船型”的隐喻  40-41
  4.5 新场传统商业空间的塑造  41-51
    4.5.1 场镇的供给需求  42-44
    4.5.2 场镇发展的基础营建力量  44-45
    4.5.3 标识空间的出现及其营建策略  45-49
    4.5.4 传统商业场镇空间的扩张  49-51
  4.6 新场建筑空间的多重角色  51-54
    4.6.1 寺庙的公共职能  51-52
    4.6.2 “吃茶讲理”  52-53
    4.6.3 专属人群的公共场所  53-54
  4.7 新场民俗文化下的景观格局  54-56
  4.8 民国中期新场空间的突变  56-60
    4.8.1 水打桥头和太平街新建  56-57
    4.8.2 场镇中心的扩展  57-60
  4.9 民国中后期新场空间的形态演变  60-64
    4.9.1 管辖区域的细分和利益权属的争夺  60-61
    4.9.2 个人财团的物质表述  61-62
    4.9.3 特殊时局下碉楼和飞机场的修建  62-63
    4.9.4 民末新场社会实态  63-64
    4.9.5 新产物的萌发  64
  本章小结  64-66
第五章 建国后的新场  66-79
  5.1 建国初期的新场  66-68
  5.2 崭新格局的建立  68-70
    5.2.1 新时期的建设需求  68
    5.2.2 对原有空间形式的改造  68-70
  5.3 新时期制度下的公共产物  70-75
    5.3.1 农田水利  70-73
    5.3.2 社队企业  73-75
  5.4 八十年代新场赶场市坝的出现  75-77
  5.5 八十年代“万元户街”的兴建  77-78
  本章小结  78-79
第六章 旅游开发后的新场  79-94
  6.1 文化遗产时期的到来  79-80
  6.2 新场老街片区的凸显  80-83
  6.3 与旅游活动呼应的新秩序  83-86
    6.3.1 秀水街的兴建  83-86
    6.3.2 视线通廊的强化  86
  6.4 新场景观格局的蜕变  86-89
    6.4.1 赶场市坝的外迁  86-89
    6.4.2 景观廊桥的兴建  89
  6.5 细致入微的转变  89-93
    6.5.1 古镇风情  89-90
    6.5.2 建筑场所的转变  90-92
    6.5.3 新旧小吃街  92-93
  本章小结  93-94
第七章 新场现状调研及测绘  94-122
  7.1 调研工作的开展  94-95
  7.2 街道  95-97
  7.3 檐下空间  97-105
    7.3.1 出檐深度  97-99
    7.3.2 出檐构造  99-105
  7.4 建筑空间  105-114
    7.4.1 李氏住宅  105-109
    7.4.2 上字库茶馆  109-112
    7.4.3 太平街清源拐点  112-114
  7.5 建筑构件  114-121
    7.5.1 墙体  114-116
    7.5.2 门  116-118
    7.5.3 窗户  118-119
    7.5.4 屋顶  119-121
  本章小结  121-122
小结  122-124
参考文献  124-127
附录  127-135
致谢  135-13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成果  136-137

相似论文

  1. 美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D771.2
  2. 空间权基本理论研究,D923.2
  3. 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的研究,V526
  4.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5.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6. 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TU241.93
  7. 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TU972.2
  8.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9. 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10.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11. “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J601
  12.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13. 极化SAR图像超分辨算法的研究,TN957.52
  14.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15. 临近空间图像侦察系统中的图像恢复技术研究,TP391.41
  16.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17.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18. 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F592.7
  19.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20. 测量微波材料介电常数的新方法研究,O441.6
  21.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建筑史 > 中国建筑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