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悬架系统的汽车NVH性能研究

作 者: 郝耀东
导 师: 成艾国
学 校: 湖南大学
专 业: 车辆工程
关键词: 振动 车内噪声 悬架系统 多体动力学 有限元法
分类号: U467.4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汽车NVH技术是汽车研发的核心技术之一,汽车NVH性能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汽车的生产与销售情况。汽车振动、噪声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当汽车以中速行驶,且处在中低频率段时,轮胎与路面的相互作用是汽车振动噪声来源的主要形式。来自不平路面的激励引起车轮振动,车轮的振动、冲击经悬架系统缓冲和吸收后传至车身,引起车身结构振动并向车内辐射噪声。本课题在研究悬架系统与汽车底盘NVH性能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悬架系统多体刚-柔耦合模型和车身有限元声-固耦合模型,通过多体动力学模型关键硬点力分析和有限元模型传递函数分析,对汽车的振动和车内噪声环境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对整车的NVH性能进行了改善。本课题的内容主要包括:1.在获取整车基本参数的基础上,通过ADAMS/Car软件,建立前后悬架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所研究的样车前悬架为麦弗逊式,后悬架为扭转梁式,后悬架扭转梁采用柔性技术进行处理。在建模工作完成之后,采用两侧车轮同向跳动工况对悬架系统运动特性进行分析,包括前束角、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和后倾拖距在车轮上下跳动时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价。2.通过ADAMS/Car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刚-柔耦合模型。整车模型共包括8个子系统,前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转向系统、稳定杆系统、轮胎系统、制动系统和车身系统,其中后悬架扭转梁和横向稳定杆采用柔性体。通过路面功率谱密度函数理论生成B级随机路面模型,模拟车辆在路面上行驶的工况,获取车身与底盘各连接硬点的受力情况,绘制各硬点力时域上的力谱,并通过傅里叶变换将其转化为频域上的力谱,包括幅值特性和相位特性。3.通过HyperMesh软件和LMS Visual lab软件分别建立车身TrimBody和声腔有限元模型,并对它们的模态性能进行分析。利用MD Nastran计算车身的振动传递函数和车内噪声传递函数,包括车身与底盘各连接硬点X、Y、Z三个方向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4.在求得硬点力力谱和车身、振动和噪声传递函数后,将二者进行复数相乘即可得到车辆真实的振动、噪声情况。对车身的振动、噪声特性进行分析,与目标值对比以找出不足,并通过板件贡献量分析、自由阻尼处理等方法对车身NVH性能进行改善。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18
  1.1 课题的提出  11-13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5
  1.3 课题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15-17
  1.4 本章小结  17-18
第2章 汽车主要 NVH 问题的产生和控制  18-29
  2.1 汽车振动性能  18-20
  2.2 声学基本理论  20-24
    2.2.1 声学基本概念  20-23
    2.2.2 声波方程  23-24
  2.3 汽车车内噪声性能  24-26
    2.3.1 车内噪声的产生  24-25
    2.3.2 车内噪声的评价  25-26
  2.4 汽车振动噪声的控制方法  26-28
    2.4.1 隔振处理  26-27
    2.4.2 隔声降噪  27
    2.4.3 吸声材料的使用  27-28
    2.4.4 阻尼处理  28
  2.5 本章小结  28-29
第3章 悬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29-43
  3.1 引言  29-30
  3.2 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30-32
  3.3 悬架系统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32-37
    3.3.1 前悬架(麦弗逊式)模型的建立  32-35
    3.3.2 后悬架(扭转梁式)模型的建立  35-37
  3.4 悬架系统运动特性分析  37-42
    3.4.1 前束角变化特性  37-39
    3.4.2 外倾角变化特性  39
    3.4.3 主销内倾角变化特性  39-40
    3.4.4 主销后倾角及后倾拖距变化特性  40-42
  3.5 本章小结  42-43
第4章 整车仿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43-54
  4.1 引言  43
  4.2 整车各子系统模型的建立  43-49
    4.2.1 悬架系统模型的建立  44
    4.2.2 转向系统模型的建立  44
    4.2.3 稳定杆模型的建立  44-45
    4.2.4 轮胎模型的建立  45-47
    4.2.5 制动系统模型的建立  47
    4.2.6 车身模型的建立  47
    4.2.7 发动机模型的建立  47-48
    4.2.8 整车模型的装配  48-49
  4.3 路面仿真模型的建立  49-51
  4.4 车辆行驶关键硬点力分析  51-53
  4.5 本章小结  53-54
第5章 车身振动、噪声传递函数分析  54-66
  5.1 引言  54
  5.2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54-57
    5.2.1 有限元法概述  54-55
    5.2.2 模态分析理论  55-56
    5.2.3 声-固耦合分析理论  56-57
    5.2.4 板件贡献量基本理论  57
  5.3 声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57-59
  5.4 TrimBody 模型的建立及 NVH 特性分析  59-65
    5.4.1 TrimBody 模型的建立  59-60
    5.4.2 TrimBody 模态分析  60-61
    5.4.3 TrimBody 振动传递函数分析  61-63
    5.4.4 TrimBody 噪声传递函数分析  63-65
  5.5 本章小结  65-66
第6章 整车 NVH 性能分析与改善  66-76
  6.1 引言  66
  6.2 整车振动和车内噪声环境分析  66-70
  6.3 整车 NVH 性能改善  70-75
    6.3.1 自由阻尼处理  71
    6.3.2 板件贡献量分析  71-73
    6.3.3 改善结果分析  73-75
  6.4 本章小结  75-76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6-78
  7.1 课题的主要工作  76-77
  7.2 今后工作的展望  77-78
参考文献  78-81
致谢  81

相似论文

  1. 复合超声振动拉丝的理论与实验研究,TG663
  2. 八作动器隔振平台的六自由度容错控制研究,TB535.1
  3. 永磁磁力耦合器结构与特性研究,TH139
  4.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5. 基于LIN总线的电动车窗控制方法研究,U463.6
  6.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7. 基于时程分析法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稳定性分析,TV642.2
  8. 蒸汽管路系统结构振动研究,TK284.1
  9. 智能森林灭火航弹研究,S762
  10. 170F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优化降低割草机振动的研究,S817.111
  11. BeF,BeO,AlO分子的基态及低激发态势能函数研究,O561.3
  12. 复合材料闭合薄壁梁的模态阻尼预测,TB33
  13. 轴流式通风机叶片振动的非接触式测量,TD441.2
  14. 大跨度硬岩隧道爆破对地表质点振动的影响规律,U455.6
  15. 悬臂梁时变系统设计及虚拟实验研究,TJ303
  16. 纵轴式掘进机虚拟样机实现及性能研究,TD421.5
  17. 污泥螺旋浓缩电渗透带式振动压榨一体化高干度脱水技术的研究,X703
  18.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力学分析及有限元优化设计,TU621
  19. 中高速电梯曳引系统振动问题的研究,TU857
  20. WnC0,±(n=1-6)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O641.1
  21. 喷气织机六连杆打纬机构动态特性分析及优化,TS103.33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汽车工程 > 汽车试验 > 参数测定的仪器及技术 > 噪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