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中几种关键技术研究

作 者: 张军
导 师: 陈刚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
专 业: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关键词: 变形监测 稳定性判断 后方交会 小波 小波神经网络
分类号: U45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于国内城市化发展迅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因地铁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理想方式,目前几乎国内所有省会城市要么已经修建好地铁、要么正在修建或计划修建地铁,甚至一些非省会城市如苏州、常州及无锡都已开始修建地铁,可见在不久的将来,地铁将成为国内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一种普及手段。为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需实时地掌握和了解隧道结构的变化情况,需针对地铁隧道结构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地进行治理,因此对地铁隧道结构进行变形监测至关重要。本文对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中几种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地铁隧道结构人工监测中,由于地铁隧道结构特点及点位布设要求,在地铁沉降监测基准网中常出现自由度仅1的情况;本论文采用常用的稳定性判断方法(平均间隙法、限差法和t检验法)对自由度等于1和自由度大于1的沉降基准网进行稳定性分析与探讨。2)在地铁隧道结构自动化监测中,一般平差软件没有三维导线平差功能,只能将平面与高程分开进行平差计算,而人为地将其分开进行一维、二维平差,从理论上来说,破坏了基准点之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若只利用一台自动化全站仪进行监测,此时可采用后方交会进行三维导线网平差处理;本文针对这种情况,以水平方向、天顶距和斜距观测值作为初始值,采用间接平差进行严密平差,并进行精度评定,推导了后方交会三维平差模型。由于三层架构开发模式将软件程序开发分成了界面层、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大大降低了各层之间的依赖性,使各层更加独立,大大提高了软件的稳定性,所以本论文采用三层架构模式开发了后方交会三维平差程序。3)在地铁隧道结构自动化监测中,地铁隧道结构短时变形量小,监测数据表现为弱信号;自动化全站仪在测量过程中,受到运营地铁震动及风速的影响,使得观测结果中含有大量噪声,表现为强噪声;本论文利用小波分析进行滤波处理。目前BP神经网络是应用最多、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本论文采用BP神经网络对地铁变形监测数据进行预测。虽然BP神经网络具有较大优点,但其也存在如下缺点:容易陷入局部最小、收敛速度慢、网络结构设计较盲目等,本论文利用小波分析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改造,构造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然后采用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地铁变形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将本论文所研究的几种关键技术应用于南京地铁隧道结构监测中,得出如下有意义的结论:1)当监测网自由度等于1时,采用限差法进行稳定性判断较好,因为此时平均间隙法和t检验法的假设检验分位值相对较大且不稳定。2)在实现了监测数据平差功能之上,采用三层架构开发的程序软件;三层架构开发模式将软件程序开发分成了界面层、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使界面层、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更加独立,使软件的稳定性更加优越。3)利用小波分析可以滤去监测数据中的大量噪声,提取了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4)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发现BP神经网络和小波神经网络都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因小波神经网络通过小波变换函数对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稍高。

全文目录


作者简介  7-8
摘要  8-10
ABSTRACT  10-14
第一章 绪论  14-17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5
  §1.2 研究现状  15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5-17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16
    1.3.2 论文组织结构  16-17
第二章 沉降基准网稳定性判断  17-27
  §2.1 常用的稳定性判断方法  17-20
    2.1.1 平均间隙法  17-19
    2.1.2 t检验法  19
    2.1.3 限差法  19-20
    2.1.4 t检验法与限差法之间的关系  20
  §2.2 稳定性分析与探讨  20-27
    2.2.1 稳定性分析与探讨  20-22
    2.2.2 基准网自由度大于1  22-24
    2.2.3 基准网自由度等于1  24-26
    2.2.4 稳定性分析探讨  26-27
第三章 基于三层架构的后方交会三维平差程序设计  27-41
  §3.1 数学模型推导  27-31
    3.1.1 建立独立坐标系  27
    3.1.2 工作基准点近似坐标计算  27-29
    3.1.3 平差模型  29-30
    3.1.4 间接平差  30-31
  §3.2 三层架构  31-33
    3.2.1 三层架构概述  31-32
    3.2.2 三层架构各层功能  32
    3.2.3 实体类  32-33
  §3.3 程序设计及实现  33-41
    3.3.1 实体类设计  33-35
    3.3.2 数据访问层设计  35-36
    3.3.3 业务逻辑层设计  36-37
    3.3.4 用户界面层设计  37
    3.3.5 程序实现  37-41
第四章 地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预测  41-64
  §4.1 小波分析滤波  41-49
    4.1.1 小波分析相关理论  41-46
    4.1.2 小波分析滤波  46-49
  §4.2 BP神经网络  49-54
    4.2.1 神经元模型  49-51
    4.2.2 BP神经网络算法  51-52
    4.2.3 BP神经网络的开发设计  52-54
  §4.3 小波神经网络  54-55
    4.3.1 小波神经网络分类  54-55
    4.3.2 小波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  55
  §4.4 模型应用  55-64
    4.4.1 小波滤波  55-60
    4.4.2 BP神经网络分析  60-62
    4.4.3 小波神经网络分析  62-64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64-65
  §5.1 结论  64
  §5.2 展望  64-65
致谢  65-66
参考文献  66-69

相似论文

  1. 基于超声波的泥浆密度测试机理的研究,TE256.7
  2. 光学零件表面轮廓干涉测量方法研究,TG84
  3. 超声波钎焊填缝及钎缝优化工艺研究,TG454
  4. 基于FPGA的电磁超声检测系统的研究,TH878.2
  5. 慢光光纤陀螺信号检测电路设计,V241.5
  6. 光纤陀螺信号处理线路FPGA实现,V241.5
  7. 基于SVM的高速公路路面浅层病害的自动检测算法研究,U418.6
  8. 胆囊炎和肾病综合症脉象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研究,TP391.41
  9. 唇读中的特征提取、选择与融合,TP391.41
  10. 电子产品质量监控测试设备设计,TN06
  11. 羊绒与羊毛纤维鉴别系统的研究,TS101.921
  12. 超声波气泡清洗去除有机磷农药残留效果研究,S481.8
  13. 蚕砂提取液澄清预处理技术研究,TQ461
  14.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RN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S855.12
  15.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fim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S858.291
  16. 心脏超声及X线对右心室起搏电极定位的比较,R541.7
  17. 基于蓝光平台的瓦斯浓度分析的研究与实现,TD712
  18. 中空球型纳米Bi2WO6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X703.1
  19. 基于小波分析的恶性负载识别智能电表研究设计,TM76
  20.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理论和FPGA的变压器数字保护新方法研究,TM407
  21. 武警系统图像数据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隧道工程 > 隧道观测与试验 > 隧道施工及运用监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